发生率百万分之一,瑞金医院为全镜像人

2024/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电影中会有这样的桥段,主角心脏中了一枪,却化险为夷,一检查发现,原来心脏在右边,他是“镜像人”!

日前,医院胃肠外科臧潞主任医师接诊了76岁的陶阿公(化名),就是一名“镜像人”。60多年前,医院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陶阿公,第一次得知自己心脏长在右边,异于常人。14岁的他在医生的安抚下逐渐坦然。这次,陶阿公又从昆山赶来了——他又需要动手术了。

全镜像人:五脏六腑全部反着长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陶阿公平日里很注意保养,每天都要出门遛弯,小日子过得规律又舒心。最近几个月,他却胃口不好了,人明显消瘦了,时不时上腹隐痛,后来,连走到小区门口都要歇好几脚。恰逢社区敬老体检,他赶紧报了名,结果提示:肿瘤标志物有点高。

一听有可能得癌,阿公急了。他和医院,找到了普外科臧潞主任医师。

臧潞医生团队仔细询问了病情,并为老人安排了相关检查。当看到CT结果时,大家还是有点震惊。陶阿公不但心脏在右边,腹腔所有的脏器也全部和正常人相反,胃也在腹腔的右上方,竟是一名罕见的“全镜像人”!

“镜像人,是指心脏、肝脏、脾脏、胃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就如同在镜子里看自己的脏器。像陶阿公这种,发生率大约百万分之一。”臧潞医生介绍,“镜像人”平时生活工作和常人没太大区别,但涉及到手术治疗时,脏器反向会导致手术的难度增大。

结合陶阿公的检查结果,被诊断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又称贲门癌),肿块大小6cm,但没有远处转移,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案。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由于累及胃和食管下端,手术范围广,位置深且狭小,在胃肠外科属于复杂的大手术,对于“镜像人”的陶阿公,手术难度更大。臧潞医生组织科室医护,与麻醉科、放射科进行了详细术前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决定为他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通常,手术器械等都是按照正常人的内脏方向设计的,医生的操作习惯也是如此。为“镜像人”陶阿公做手术,一切都不同了。医生的手术路径、手术站位、器械准备等均需要重新考虑,做反向准备。

同时,手术团队还要避免在手术中碰触“雷区”:如何突破原有胃癌手术的思维模式和操作习惯?如何调整应对“右边胃”及其血管、淋巴引流的变异解剖等问题?

臧潞医生团队制订了严密的手术方案,从麻醉准备、术者站位、手术步骤,到术中出血和损伤的预防,都做了缜密的应急预案。

“我们也没瞒着父亲,方案他都很清楚。”陶阿公的儿子说:“医生们想得很周到,我们一下子就放心了,他知道了更安心。”

这场手术需要“逆向思维”

“镜像人”做手术时要求“反向操作”,特别是胃这样的单个脏器,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是技术娴熟,越要小心翼翼,因为除了手术操作本身,医生还要时刻与自己“对抗”,做“脑筋急转弯”。

臧潞医生带领团队进行了这场特殊的手术。凭借对胃周围器官和淋巴结构的高熟悉度,他们克服了术中内脏解剖完全颠倒的不适,认真辨别确认解剖关系,耐心仔细进行每一步操作。这些操作绝不仅是“换一个位置做”这么简单,而是要求医生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在逆向思维的引导下,脑、眼、左右手高度协调,才能分毫不差地完成手术操作。

在手术室、麻醉科的默契配合下,臧潞医生团队跳出“常规领域”,经3个多小时奋战,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吻合术。

“为镜像人手术需要改变习惯思维,时刻提醒自己,反过来!反过来!”臧潞医生说。

术后,病房护理团队给予陶阿公精心护理和早期营养支持,老人术后7天顺利出院。

“每一个医生、护士都很尽责,用心照顾我父亲。”出院之际,陶阿公的儿子激动地说:“60多年前广慈医治了他,今天瑞金又竭力救治了他,感谢瑞金贯穿60多年的精心守护!”

作者:唐闻佳祁洁

编辑:唐闻佳

摄影:温兆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yf/14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