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肺同凡响MDT会议

2021-6-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新的学术理念需要传递,诊疗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作为生命的守护者,我们期待健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多学科讨论可以整合内科、外科及放疗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拟定更加合理的治疗策略。年5月21日,由拓麦平台承办的网络会议肺同凡响-MDT云讲堂如期举行。会议邀请了医院丁礼仁教授、温州医院李玉苹教授、浙江大医院李宁教授共同相聚云端,进行MDT讨论。

带队教授:

丁礼仁教授

医院

李玉苹教授

温州医院

李宁教授

浙江大医院

病例一

金旭如医师

案例:III期肺鳞癌IO+化疗新辅助的临床探索

讲者:温州医院李玉苹教授金旭如团队,金旭如医师

病例详情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69岁;

既往体健;吸烟史1包/日,已吸30年,未戒烟;

主诉:“发现右侧肺部阴影,少许咳嗽,无咯血,无发热、无胸痛”

辅助检查

.12.15胸部CT:右肺团片阴影,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12-30支气管镜病理诊断:

右肺上叶后段支气管开口外压狭窄,远端腔内活检

特检结果:

M20-:CK5/6(+)CK7(-)HE(已切)Napsina(-)P40(+)P63(+)TIF-1(-)

-01-07PETCT:右肺上叶后段软组织肿块47mm*35mm伴代谢活跃,考虑中央性肺癌伴阻塞性肺炎

右肺门及纵隔4R区淋巴结显示伴代谢增高,考虑转移

临床诊断

病理诊断:

“右上支后段支气管”非小细胞癌,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鳞癌。

右上肺鳞癌T2N2M0IIA期(驱动基因末知、PDL1表达未知、PS:0分)

治疗

治疗策略:新辅助治疗+手术

新辅助方案(探索):

顺铂65mg(day1,day2)

白蛋白紫杉醇mg(d1,d8)+贝伐珠单抗mg(d1)q3w

IO+化疗新辅助2周期后评估

IO+化疗新辅助4周期后评估

IO+化疗新辅助4周期后气管镜复查:病理诊断:“右上叶后段”粘膜慢性炎。

.05.09手术

术后大体病理

1.“右上肺”瘤床处见数灶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残留。可见甚中一灶累及肺大血管外膜及中包复洞及陈旧性出血;周围淋巴结”(1/2)见鳞状细胞。

2.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评估(Dworak肿瘤消退分级):

TRC3(超过60%的肿瘤细胞消退,伴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周围癌转移淋巴结(1枚):TRC3(淋巴结内转移高细胞约占10%左右,伴有淋巴结间质纤维化。)

3.缝线处支气管上切缘及下切缘未见癌累及。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评估

右肺原发病灶肿瘤残留10%~20%

原发病灶支气管旁淋巴结肿瘤残留≤10%

术后淋巴结病理

病理诊断

送检“二、四组”淋巴结(5/8)见癌转移;“七组”淋巴结(0/4)、“八组”淋巴结(0/1),“十组”淋巴结(0/4);“十一组”淋巴结(0/2)未见癌转移。

病例小结

特征:男性,69岁,大量吸烟史。

诊断:右上肺鳞癌T2N2M0IIA期,基因未知,PDL1未知,PS:0分

新辅助治疗:顺铂+白蛋白紫杉醇+度伐利尤单抗q3w*4周期

疗效影像评估:影像学PR

不良反应:1~2级贫血,1级恶心

手术方式:右上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

新辅助疗效病理学评估:

右肺原发病灶肿瘤残留10%--20%,原发病灶支气管旁淋巴结肿瘤残留10%

2R、4R组淋巴结肿瘤转移,且未见化疗反应

问题与讨论

1.新辅助治疗的指征?

01

郑亮承教授:免疫时代新辅助治疗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标准,辅助放化疗在具体实施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如担心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高,或患者不能耐受等。因此,我们建议对有一些潜在可切除的,即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最终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根治目的患者尽量进行标准治疗,期望通过综合治疗达到根治目的。

病例二

顾海波医师

案例:晚期肿瘤的综合管理

讲者:浙江大医院李宁教授团队,顾海波医师

病例详情

病史介绍

患者,女,66岁

主诉:咳嗽咳痰伴气急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不适,咳嗽为阵发性连声咳,夜间明显,伴黄粘痰,伴气急,半月来上述症状较前逐渐加重,气急明显

既往、个人、家族史无殊

查体:左侧呼吸音偏低,左侧可及少量湿罗音,浅表淋巴结未及

辅助检查

-10-7PET/CT:1.左肺下叶基底段软组织肿块,考虑中央型肺癌可能性大,伴阻塞性肺炎,两肺、叶间胸膜、纵膈胸膜弥漫性实性小结节,考虑血行转移,左肺.门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左侧第6/8肋骨,右侧髂骨、第7颈椎、第4腰椎下关节突、第一骶椎骨质破坏,考虑多发骨转移,左侧胸腔积液。

肺部CT增强:左肺下叶肿块,考虑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两肺、胸膜下区、叶间胸膜及纵膈多发结节,两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左侧第6、8肋骨局部骨质破坏,考虑多发转移,左侧胸腔积液伴左肺下叶膨胀不全。

-10-11(左侧胸水液基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考虑腺癌

-10-17(右肺中叶支气管活检)粘膜内见腺癌浸润

-10-17(左肺穿刺)腺癌

-7-26PET/CT

a.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近肺门处软组织密度影,FDG代谢轻度增高,考虑靶向治疗后肿瘤活性被抑制;

b.双侧肺门及纵隔内(4R、7区)多发轻度肿大淋巴结,部分FDG代谢,考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c.右侧髂骨,低骨,颈7椎体、胸2棘突、腰4椎体及其附件、右侧第3、4肋骨及左侧第8肋骨局部骨质破坏,FDG代谢增高,考虑多发骨转移;

d.两肺及胸膜下多发小结节,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炎性结节;

e.左侧第6肋骨局部骨质密度增高,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密切随访;

f.左侧胸膜腔积液。

诊断

肺腺癌T4N2M1IV期EGFR阳性

晚期NSCLC患者检测方案

诊疗过程

-5-20奥西替尼80mgpoqd

-7-26PET/CT所示考虑骨转移,目前方案:

继续奥西替尼80mgpoqd唑来膦酸处理骨转移止痛

年4月7日肺部CT:左肺癌伴两肺转移、多发骨转移治疗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较前进展再次行穿刺活检送检基因检测提示:未见奥西替尼耐药后可临床处理的突变,PD-L1阴性。

目前治疗:卡铂+培美曲塞+恩度,止痛,改善骨代谢

病史小结

1.肺癌治疗突破很多,选择很多!

2.化疗仍然是肺癌内科治疗的基石!

讨论

1.EGFR阳性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后能否增加免疫治疗?

01

丁礼仁教授:EGFR突变患者在增加免疫治疗之前应该做组织活检或者液体活检,如果PD-L1表达高,则相对适合免疫治疗;反之,免疫治疗的效果较差。本例患者先前用过卡铂和培美曲塞,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推荐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对于患者不配合或者不耐受,可以考虑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不论是使用化疗联合免疫还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患者最好先做组织活检或者液体活检检测基因型,虽然免疫治疗需谨慎。

病例三

杨燕医师

案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长生存案例分享

讲者:浙江大医院丁礼仁教授团队,杨燕医师

病例详情

病史介绍

患者,男,41岁,工人

主诉:“咳嗽咳痰1月”

简要病史:患者1月前出现咳嗽咳痰,咳嗽较剧,痰为白色,量少,无胸闷气促,无发热。-9-23医院肺部CT:左肺下叶软组织肿块,纵隔及左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肺癌伴周围阻塞性肺炎、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可能。两肺多发小结节,转移性病变待排。

个人史:吸烟20余年,每日20支

既往史:无殊

家族史:无殊

体格检查:无殊

辅助检查

-09CT:左肺下叶肺门旁中央型肺癌伴远端阻塞性肺炎、左肺下叶淋巴管播散、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并累及左下肺动静脉;两肺多发小结节,转移不除外。

左下叶支气管炎性改变;超声支气管镜示7组淋巴结部位低回声团块影,EBUS-TBNA

病理学检验:

1.左下叶背段:腺癌。

2.7组淋巴结:见少量异型细胞。考虑癌转移。

免疫组化结果:PD-1阴性,PD-L1阴性。

分子检测结果:本次检测所用蜡块号为B-A1,该样本EIL4-ALK融合基因阳性。EGFR突变及ROS1融合基因检测阴性。

诊断

左肺腺癌(T4N2M1aIVA期)ALK+PDL1-

诊疗过程

一线治疗:培美曲塞+顺铂6个周期、培美曲塞单药维持2个周期(-10——-07)

序贯治疗:克唑替尼(原料药)(-07——-08)PFS13个月

三线治疗:塞瑞替尼(原料药)(-08——-11)

四线治疗:劳拉替尼(-5-19电话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病例小结

OS43月+

讨论

1.ALK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如何?

01

束美宝教授:如今放疗的目标和宗旨是减少放疗范围,增加放疗精度,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本例中这种III期不可切除的这种局部晚期的病人标准治疗的方案,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术前同步放化疗,增加手术切除率,从而达到最佳结果。就目前技术以及研究而言,术前联合放化疗治疗经验较少,无法评估术中增加的难度。但是不管术前放化疗还是术后辅助治疗,早期发现早期介入的疗效更佳,早期发现就可以早期的大剂量的激素加入,相对来说得到较好的治疗。适当跟外科联合,在实践中讨论出最佳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疗效。

拓麦

拓麦直通车

直击现场贯通前沿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yyzn/12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