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母细胞性淋巴瘤综述流行病学,生物学,
2018-10-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通常与HIV感染相关。然而,其它免疫缺陷或免疫活性患者也会发生PBL。因其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比如缺乏CD20表达,浆母细胞形态,以早期复发和随后的化疗耐药为特征的临床病程),PBL的诊断和治疗为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带来挑战。尽管HIV相关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治疗方面发生进展,但是大多数PBL患者预后较差。这一综述的目的是总结目前PBL的流行病学,生物学,临床和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因素,预后和PBL患者的潜在新型疗法,同时增加医学界对PBL的认识。
病理学特征PBL是一种高级肿瘤,其细胞形态学特征,比如多叶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或大浆细胞,表达浆细胞标记而缺乏B细胞标记。诊断有时很困难,因为肿瘤细胞可能不能通过浆母细胞形态学与浆母细胞骨髓瘤或淋巴瘤相区分。肿瘤的生长模式是弥漫性的,而且消除了节外或结节位点的结构。“满天星”模式中着色小体巨噬细胞很常见。肿瘤细胞的胞浆丰富,中心卵形线泡状核的核仁突出,就像大多叶细胞和免疫母细胞一样。当PBL发生于HIA阳性患者的口腔黏膜时,肿瘤细胞表现为大中心母细胞和/或多叶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图2A),然而区别于嗜碱性细胞质、副核核窝和异常大细胞核(图2B)的浆细胞在节外更加常见,这与HIV阴性患者的口腔黏膜不同。细胞坏死,核破裂和有丝分裂增加较常见。
图2PB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其免疫表型与浆细胞肿瘤相似,对CD79a,IRF-4/MUM-1,BLIMP-1,CD38和CD阳性。肿瘤细胞对B细胞标记CD19,CD20和PAX-5阴性;但是一种亚组可能对CD45有弱阳性。一些病例表达T细胞标记——CD2或CD4。免疫组织化学和抗体MIB-1——检测Ki-67标记的增殖——显示大多数或所有肿瘤细胞都是阳性。大约50%的病例表达MYC,而且MYC与MYC易位或增殖相关。大约70%的病例表达EBV编码的RNA(EBER),这是检测肿瘤细胞中EBV感染最灵敏的方法。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对于HIV阳性患者(75%)和移植后PBL患者(67%),基于EBER表达的EBV感染比免疫活性患者(50%)更常见。大多数研究的EBVLMP-1通常是阴性,而且隐性模式I型最常见;但是,HIV感染患者和移植后PBL患者可观察到隐性模式III型。PBL患者的额外病理学详情和典型表达谱如表2和图3。
图3PBL的免疫表型
分子基因检测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发生MYC重排,少数亚组有MYC增殖。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PBL在基因方面与DLBCL的关系比骨髓瘤更密切。
鉴别诊断
PBL的主要鉴别诊断是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方面与PBL相同的浆母细胞或间变性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为PBL的特征包括与HIV感染相关,肿瘤细胞的EBER阳性。诊断为骨髓瘤的特征包括存在单克隆病变蛋白血症,血钙过多,肾功能不全和溶骨性病变。但是,这些差异可能不存在,而且只出现于罕见病例。无潜在免疫缺陷的PBL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通常与EBV感染密切相关,与老年患者的EBV阳性DLBCL重叠,通常为CD。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通常表现为胸膜和心包渗出,很少与淋巴结病或肿块相关,但是与HHV-8密切相关。由MCD发展的浆母细胞性微淋巴瘤可以通过识别潜在MCD,IgA或IgG轻链限制和HHV-8密切相关来区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DLBCL被认为是由表达未突变IgM的B细胞发展而来,而且血浆原始细胞表达CD和IRF-4/MUM-1,而缺乏PAX-5和CD20。ALK的表达通常是由于t(2;17)(p23;q23)中ALK与CLTC联合。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通常与EBV感染相关,而且通常涉及体腔和狭窄空间。慢性炎症和淋巴瘤进展之间的潜伏期大于10年。与医疗器械或心脏粘液瘤相关的局部肿瘤被列入这一范畴。PBL鉴别诊断的筛选详情如表3。
生存期和预后因素PBL患者的预后较差。名HIV阳性患者的系统性检查显示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个月,3年的OS率为25%。类似的,76名HIV阴性PBL患者的系统性检查显示中位OS为9个月,2年OS率为10%。最近的一项纳入名PBL患者的回顾性检查显示中位OS为8个月。HIV阳性患者,HIV阴性免疫活性患者和移植后PBL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和7个月。
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cART)治疗的50名HIV阳性PBL患者预后也较差。这是一项来自13个机构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中位OS为11个月,5年OS率为24%。一项来自30个中心的德国研究纳入18名HIV阳性PBL患者,患者在年之后接受治疗,结果显示中位OS为5个月。AIDS恶性肿瘤联盟呈现了来自9个中心的数据,纳入19名在年之后接受治疗的HIV阳性患者;1年的OS率为67%。尽管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但是鉴于报告的初级数据,很难得出确切结论。一项意大利研究显示,接受cART治疗的13名PBL患者的3年OS为67%。预后较好的原因尚不清楚,尽管患者的CD41计数0.2×/L。比较研究显示HIV状态似乎不影响PBL的预后。但是,有建议表明HIV阴性患者的免疫抑制可能导致预后较差。
国际预后指标(IPI)评分系统是最常用的侵袭性淋巴瘤风险分层工具,它包括年龄,体能状态,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节外位点数量,预示生存期的临床分期。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IPI评分对PBL患者具有预后价值。但是,IPI评分对PBL的预后价值似乎大量依赖于晚期和体能状态差作为预后较差的指标。年龄,LDH水平和骨髓损伤似乎不影响回顾性病例的预后;但是,在另一项研究中,年龄和LDH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
PBL病例中EBV相关抗原表达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EBV表达与HIV相关PBL的预后无关。但是,其它研究将EBV和PBL免疫活性患者的良好预后联系起来。非常显著地,EBV表达通常由恶性肿瘤细胞的EBER表达决定。EBER不是一项定量检测,但是也不允许对感染分层。最近,MYC基因重排的出现显示与PBL患者的OS缩短有关。在一项纳入57名PBL患者的回顾性检查中评估患者的MYC状态,MYC增加或易位患者的OS比正常MYC患者差。尤其是HIV阳性PBL患者,MYC基因重排导致死亡风险增加六倍。
CD20或CD45的表达与PBL患者预后无关。相反,一些研究表明Ki-67表达80%的患者预后较差。一项小型研究并未显示Ki-67表达的预后价值。在HIV相关PBL中,CD41计数0.2×/L与OS较差无关,但是似乎与无进展生存期较短相关。
来源: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