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巨大挑战腹膜后肿瘤

2020-9-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手术完整切除是关键!

本期导读:年2月21日河西医院普外二科收治一位高龄腹膜后肿瘤患者。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9岁

主诉:腹部胀痛不适2月,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未予重视。于入院前周上述症状医院未能确诊,建议转入我院进一步检查。

个人史:有吸烟史,约60年,平均每日1包,有饮酒史,每次饮酒两月ml。

体格检查

专科检查: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在肋缘下未触及肿大,右侧中下腹可触及15x18cm包块,质地柔韧、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脑利钠肽前体:pg/ml(0-),其他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房颤伴缓慢心室率???电轴左偏???下壁异常Q波???

心脏彩超示:双房扩大、肺动脉高压(中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正常

腹部CT检查示:右侧腹膜前间隙见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影,大小约mmxmm,CT值约-57-16HU,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CT值增加20HU,病灶上缘起自十二指肠降部平面,下缘达膀胱上方,病灶边缘可见包膜,供血动脉来自右侧腹壁下动脉。盆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提示:右侧腹膜前间隙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脂肪肉瘤。

术前诊断

???????????????????腹膜后恶性肿瘤

治疗经过

屠松主任带领普外二科团队成功完成“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

术中情况: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取仰卧位

肿物位于右肾上方压迫右肾,表面不平,外形不规则,活动度良好,向上压迫肝脏及膈肌,向下达盆腔,后面压迫右肾动、静脉、十二指肠及右侧肾上腺,右肾动静脉有血管分支进入肿物。游离十二指肠、下腔静脉及右肾动、静脉,右侧肾上腺后将肿物切除。切下的右侧肾上腺有肿物侵犯。检查伤口创面无肿瘤残留,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关闭切口。

术后病理:(腹膜后)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非典型性脂肪肉瘤),另送(右侧)肾上腺组织未见特殊。

免疫组化结果:CK广(-),Desmin(+),EMA(-),F8(-),Ki-67(8%),NSE(-),S-(-),Vimentin(2+),CD34(-)。

讨论内容

文献综述:软组织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占整个成人恶性肿瘤的1%,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5%,其较常发生于四肢、腹膜后、腹腔。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肿瘤,以及其他一些少见的病理类型,如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滑膜肉瘤等。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常发生于50~60岁之间。由于腹膜后肉瘤缺乏早期症状,就诊时肿物往往已经较大。腹膜后肉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常见就诊症状有腹部包块、疼痛、体重减轻等。一般体格检查、B超、CT、MRI等检查可以明确肿物。术前影像学检查较为重要,可以了解肿物大小,周围浸润情况,与周围脏器及血管的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手术后病理可以确定肿物性质。为防止肿瘤扩散和针道种植,一般不建议术前行针吸穿刺活检;对于无法手术,需行放、化疗治疗时可考虑行针吸活检。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常用的分期方法是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JointommitteeonCancer)的分期方法。

彻底的手术切除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肿物是手术的关键。由于肿瘤较大,常常挤压或侵犯邻近的脏器及血管,所以手术难度较大,且常常需要联合切除邻近脏器,如肾脏、肾上腺、脾脏、结肠等。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容易局部复发,可以血行转移至肺和肝,较少有淋巴结转移。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手术完全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49%~88%,中位复发时间1.3年。局部复发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所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是关键。

专家点评:手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准备充分,对影像学资料进行仔细研究,确定手术方案,对手术范围及邻近的脏器及血管有充分的认识;②术中仔细分离,尽量将肿物及其包膜完整切除,对于肿物侵犯脏器的应尽可能施行联合脏器切除,对于血管受到侵犯的必要时予以切除,行血管重建,如无法完整切除肿物,也应部分或包膜内切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③必要时行术中切缘冰冻活检,争取一次彻底完整切除肿物。对于局部复发的肿瘤也要争取手术切除,复发次数越多,切除越困难,这与术后局部粘连以及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有关。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彻底、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byjj/10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