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CT上间质性肺疾病最难鉴别的两种
2020-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影像诊断要点
①CT平扫显示在三角形或扇形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不规则的斑片状高密度影,代表梗死区内出血。
②MR表现比CT敏感,能发现不引起临床症状显著变化的小出血灶,出血灶的信号特征与脑内血肿MR信号演变规律一致。出血灶急性期典型表现为T2WI呈低信号,但一般稍高于脑内血肿信号,亚急性期出血灶呈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期在T2WI像或梯度回波图像上可见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形成的特征性低信号。
1
出血性脑梗死
女,70岁,走路不稳,口角歪斜2天。
图A示左侧丘脑区扇形低密度影内出现不规则的斑片状高密度影,代表梗死区内出血,图B为增强后低密度区内无明显强化
2
外伤性出血性脑梗死
男,45岁,头部外伤,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2天。
图A、B为右侧颞枕、丘脑出现扇形低密度影,其内见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
3
出血性脑梗死
女,63岁,意识障碍伴左侧偏瘫14小时。
MR示右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呈稍长T1(A)、稍长T2(B)、高FLAIR信号(C),信号不均匀,内可见片状短T1、稍短T2信号,提示其内出血,出血区于DWI表现为等/低信号(D),而梗死区为明显高信号
(1)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有好发部位,血肿部位不按供血区分布,而出血性梗死的低密度区与病变血管供应区一致。
(2)肿瘤出血发生在肿瘤囊变或坏死区中可见血液平面,周围水肿带常不规则,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肿瘤强化。
诊断重点
误诊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或治疗,特别是癌症患者。
CT或MRI显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时,鉴别诊断应考虑静脉解剖变异的可能。管状形态特点及与其他血管相连续的表现有助于确认静脉变异,复习多平面重组影像对影像鉴别有帮助。
鉴别诊断
主要需要与静脉解剖变异鉴别的病变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管状形态及与其他血管相连续的表现有助于确认静脉变异。多平面重组影像常有助于观察,螺旋CT及三维影像后处理的广泛应用使这种假肿瘤的误诊越来越少见。
图1A.男性,62岁,胰头胶样癌继发梗阻性黄疸。经胰腺轴位曲面CT重组影像可见肿瘤为胰头内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伴上游胰腺导管轻度扩张。B.CT扫描经胰腺冠状位曲面重组影像显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瘤(白箭),伴上游胆管(*)与胰腺导管扩张
图岁,女性,胰腺胶样癌伴腹痛与黄疸。轴位增强CT扫描可见肿瘤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白箭)伴上游胰腺导管扩张。开始时认为此种表现提示胰腺炎伴假囊肿
鉴别诊断
好书推荐
超声专家最常遇到的知识盲点
超声医生的知识字典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