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发文了,养牛的要注意了
2020-8-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11月20日,海关总署的一纸公告将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disease,LSD)推上了风口浪尖。到底什么是LSD,它有什么样的危害?等小编来给大家做一下普及。在介绍之前先上图认识一下这位大咖。
看见这牛满身的疙瘩了么?这就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简称LSD。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黏膜、器官)表面广泛性结节、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5%~45%之间,病死率最高可达2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指出,LSD的潜伏期为28天,易感动物为牛(主要包括黄牛、瘤牛和家养亚洲水牛),病毒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该病可以通过被污染得环境感染。但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节肢昆虫媒介的机械传播,也就是蚊蝇的叮咬,流行地区多发生在雨后的昆虫活动,所以说这种疾病具有季节性特征。随着蚊蝇叮咬机械传播的病毒,通过白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在机体内迅速的发展。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该病最早于年发生于非洲的赞比亚,由于感染动物移动和蚊子苍蝇等动物叮咬,逐渐开始在全球传播。据不完全统计,—年,全球共有60个国家向OIE报告发生LSD疫情,其中非洲、亚洲和欧洲国家分别占63%、25%和12%。年8月12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大规模发生该病。
LSDV的自然宿主主要是牛,各品种牛均易感,无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家兔、绵羊、山羊、长颈鹿和黑羚羊等也可能被感染,但没有证据表明LSDV能感染人(经常奔走于各牧场的我,总算长出一口气)。临床和亚临床病牛是主要的传播来源,其中活牛移动是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如放牧或上市交易等。LSDV广泛存在于皮肤、真皮损伤部位、结痴、唾液、鼻汁、牛乳、精液、肌肉、脾脏、淋巴结等处。眼、鼻、口、直肠、乳腺和生殖器等形成溃疡时,其结节迅速溃烂,其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粒子,如暴露到发病动物产生的气溶胶,即可被感染。
该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5周,试验感染的为4~12d,通常为7d。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呈持续稽留热型。初期表现为鼻炎、结膜炎、角膜炎。试验性感染后第4~12天体表皮肤出现硬实、圆形、隆起、直径1~5cm的结节,触摸有痛感,尤其是头部、颈部、胸部、会阴、乳房和四肢。皮肤结节位于表皮和真皮,可集聚成不规则的肿块,最后坏死。病牛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肩前、腹股沟外、股前、后肢和耳下淋巴结最为突出。眼、鼻、口腔、直肠、乳房和外生殖器等处黏膜也可形成结节和溃疡。泌乳牛可发生乳房炎,泌乳量下降,孕牛发生流产,公牛病后不育,肉牛生产性能下降,皮张无法利用。解剖皮下组织可见灰红色浆液浸润。切开结节,腔内含有干酪样灰白色的坏死组织,有的有脓血,结节深达皮下组织或至肋骨组织。体表、咽、气管、肺、瘤胃、皱胃、肾脏表面都可能有类似的结节。在病初,受损细胞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根据这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可以进行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LSDV能感染所有的牛类,发病率5%~85%,死亡率可达20%,其中泌乳牛发病最严重,导致泌乳牛产奶量显著下降。由于睾丸炎和睾丸萎缩,可致公牛永久性或暂时性不育,并通过精液长期排毒。另外,可导致奶牛暂时性不育、流产和胎儿发病。此外,结节性和坏死性皮肤,易受蚊蝇等昆虫叮咬,在皮肤中留下深孔,影响皮毛质量。
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建议按一类病防控该病,严格按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的原则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将疫情扑灭在最初状态。而同群牛主要采取临床监视和紧急免疫接种,在扑杀和免疫后1个月内限制其移动和调出。同群牛皮毛的交易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对于疫区的皮毛如何处理,在农业农村部农牧发〔〕26号文已经明确指出“疫情发生前1个月内生产的牛皮需鞣制成皮革后方可调出”。有研究表明,痘病毒耐受性较强,在干燥的圈舍中可存活数月,特别在皮痂中存活时间较长,因此需对疫情前后牛的皮毛同时进行限制移动和调出,并需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再上市交易为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