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腮腺腺淋巴瘤

2021/1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能医好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来源:影领学院

病程描述:

男性,50岁。右侧耳后肿块2年余,增大2月余。体格检查: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可,表面皮肤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正确答案:B、腮腺腺淋巴瘤

影像描述右侧腮腺区结节样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后方肌肉呈受压性改变,腮腺密度尚均匀,左侧腮腺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病灶中度强化,位于下颌后静脉前方,下颌后静脉受压向后内侧移位,扫及层面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诊断思路

腮腺腺淋巴瘤(parotidadenolymphoma、Warthin瘤)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混合瘤,但远不如混合瘤多见。多数认为肿瘤来自腮腺邻近的淋巴结内的异位涎腺组织。年Warthin首先作了详细描述,故又称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只有极少数见于颌下腺。男性多见,占85%,发病年龄平均为55岁,35岁以下少见。85%以上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一般均见于腮腺下部,接近下颌角处。5%的病例可为双侧性。

1.临床表现:肿瘤生长缓慢,表现为时大时小肿块,伴局部疼痛。

2.CT表现:1)病变好发生在腮腺后下象限,在腮腺浅叶靠后下方。2)CT平扫时密度与软组织类似,即稍高于含脂肪的正常腮腺,表现为稍高或等密度肿块,囊变区呈较低密度。3)病灶通常呈椭圆形、圆形,亦可呈分叶状或哑铃形。4)大小变化很大,病灶最大径2cm时,其内部密度不均匀。5)边界清楚、光整,有完整包膜,表现为与周围腺体及病灶内部略有差异的稍低密度的薄环。6)病灶血液供较丰富,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7)病灶与下颌后静脉的关系:多位于下颌后静脉后方,少数位于其前方,下颌后静脉向前外侧或后内侧移位。

3.MRI表现:1)在T1WI上,肿瘤信号一般明显低于含脂肪的正常腮腺组织,囊变区呈更低信号;在T2WI上肿瘤大多呈不均匀低、稍高混杂信号,囊变区表现为更高信号,通常认为肿瘤内低信号灶与淋巴类细胞核密集有关。2)MRI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诊断依据:1.患者为男性,50岁。右侧耳后肿块2年余,增大2月余。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病史较长,肿块有消长史。2.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可,表面皮肤未见明显异常。3.CT平扫示右侧腮腺区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后方肌肉受压性改变,腮腺密度尚均匀,左侧腮腺未见明显异常。4.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强化,位于下颌后静脉前方,下颌后静脉受压向后内侧移位。

鉴别诊断:1.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目前仍认为是腮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鉴别要点包括,好发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双侧发病少见,在MRI的T1WI上多为较明显高信号,延时增强扫描常有延迟性逐步增强的强化。2.腮腺感染性病变:腮腺淋巴结炎与腮腺腺淋巴瘤继发感染不但临床表现相似,而且影像学也难以区别,如经抗感染治疗有效又不能完全消除时(即所谓肿瘤消长史),结合CT或MRI有关特点应考虑到腺淋巴瘤。3.腮腺腺癌:病灶一般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相邻的筋膜与脂肪界面消失。腮腺造影显示涎腺管充盈不规则,可有浸润破坏。而腺淋巴瘤主要以良性征象为主,二者鉴别不难。

版权申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yf/12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