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一文掌握

2022-8-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今日内容来源—课程《手把手教你读懂CT:泌尿、盆腔、腹膜后》

腹膜后肿瘤位置特殊,如何通过影像学表现对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陈伟老师在课程中分享了多种腹膜后占位的CT诊断,整理如下:

脂肪肉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病灶为脂肪密度/信号肿块,明显脂肪成分,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少许强化;当病灶≥0cm,以及其内软组织结节≥cm,提示病变为高分化肉瘤而非良性脂肪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病灶含有脂肪、非脂肪成分,且两者分界较清;影像表现为密度/信号不均匀肿块,脂肪和实性成分之间缺乏侵袭的边界,30%可见钙化。实性成分不同程度强化。

分化脂肪肉瘤

腹膜后淋巴瘤

单一或多发、巨大或肿大淋巴结融合、类圆形或分叶状的腹膜后肿块,呈均匀密度肿块,并呈中等均匀强化(低于血管),少数病灶密度不均匀。

增强后均匀强化,或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可包埋肠系膜血管、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形成「血管包埋征」或「血管漂浮」征。

血管漂浮

淋巴融合

神经源性瘤

可分为神经节细胞起源、副神经节系统起源、神经鞘起源;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于椎旁区域和肾上腺;

神经源性肿瘤通常在影像上表现作为轮廓清晰、光滑或分叶状的肿块,钙化可见于所有类型的神经源性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为匍匐性生长、边界清楚的肿块,密度均匀、低于肌肉;20至30%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中央坏死和出血则很少发生;病灶不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表现为主动脉旁具有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或中心低密度的软组织之间,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少见;

副神经节瘤

神经鞘瘤:源于周围神经或神经根,以偏心形式生长,神经本身通常会被包裹入包膜中。

神经鞘瘤在影像学上与神经纤维瘤难以区分;小病灶,类圆形、不规则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及信号均匀;大的病灶,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及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钙化和囊变表现;

神经鞘瘤

只看文字和图片不好理解,想要听老师结合视频详细讲解?

腹膜后占位远不止上述6种,除了腹膜后病变,还有肾脏病变、膀胱、输尿管等等病变,CT的诊断都有重要意义。

丁香公开课与陆军医院陈伟主任医师再度合作,精心打造视频课程:

手把手教你读懂CT:

泌尿、盆腔、腹膜后

??课程已完结,限时直降60元??

仅需元

(截至:.0.23)

长按识别扫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yf/13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