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胃癌临床决策好帮手

202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全球人口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其中消化系统肿瘤占半数以上,尤以胃癌、肠癌最为常见。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居癌症之首。胃癌可分为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临床症状差异很大且非典型性。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5%。

在胃癌定性诊断方面,胃镜能在镜下真实直观地显示胃壁黏膜及胃腔的环境改变,并方便准确地获取活检标本,因此,目前临床上大多经由胃镜检查并镜下活检来诊断胃癌,PET/CT在这方面并无优势。但对于胃癌的临床分期,PET/CT有非常好的效果。

PET/CT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其全身扫描在诊断胃癌的N分期及M分期方面较CT及MRI有明显优势。胃癌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淋巴结的转移范围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方式。胃癌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但通常体积较小,CT及MRI通过形态学手段往往难以定性诊断。PET/CT显像可异常敏感地检测出糖代谢水平增高的转移性淋巴结,尤其对于体积微小或密度、信号无明显改变的转移性病变;并且检查范围覆盖到全身各部位,还可以精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大小、位置等。很好地协助外科医生制定手术计划。针对胃癌放疗患者,利用PET/CT还可以准确标记病变靶区体积大小,直接用于放疗精准定位及疗效评估。对于术后患者,根据治疗前后FDG的摄取水平可以很好地反应组织细胞的代谢活性及增殖活跃程度,从而可监测疗效,评价肿瘤复发及全身转移情况,有效避免了常规CT及MRI对术后肿瘤复发或残余组织反应性炎症改变及组织瘢痕增生、组织坏死的误诊。

病例1:患者女,50岁,以“胃痛一年,加重20余天”来诊,余无明显不适,胃镜取病理提示胃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做PET/CT显示胃壁广泛增厚,代谢增高;小网膜囊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为胃癌伴小网膜囊淋巴结转移。

病例2:患者男,61岁,1医院做胃镜检查提示胃腺癌,来我院做PET/CT检查是否有转移灶。PET/CT图像显示胃体、胃底、贲门部胃壁不规则增厚,代谢增高,考虑为胃癌;小网膜囊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为淋巴结多发转移。

病例3:患者男,64岁,以“胃癌术后一年,黄疸一天”来诊,做PET/CT显示胃切除术后改变,代谢不高,肝门区融合肿大淋巴结影,代谢增高,考虑为肝门区淋巴结转移;胆囊炎。

综上,PET/CT显像是最佳的辅助胃癌临床决策的检查方法,在胃癌的精准分期、手术指导、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1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