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想延长生命唯有靶向将军
2021-5-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与癌共舞六周年的心得体会
〔文章内容较长,请有需要参考的患者或家属耐心看完〕
人类与肺癌的“人癌大战”已经整整较量近百年了,至今胜负未定。然而,近十几年来,随着靶向将军的问世,以及实践和实战证明,人类同小癌的战斗已朝胜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大家知道,肺癌中晚期患者生存难,活过六年更难,六年来能高质量生活者更是难上加难!
但石牛山可以很欣慰告诉大家,我目前(暂时)做到了。
那我六年来是如何活过来的?这六年来有什么抗癌决窍与秘密?是怎么治疗的?为什么会康复的这么好?这是不少肺癌战友关心和期待知道的问题。
今天是石牛山抗癌六周年纪念日,让我揭开谜底吧。那就是:欲想长期存活,唯有靶向将军。这是我与癌共舞六周年后真实的心得与体会,有什么理由和根据这样说呢?
当展开来讲这个话题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确一点,就目前而言,肺癌的任何一种治疗手段、方法、措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均属于盲试、盲吃、盲治〔医院规范化治疗在内〕。也就是说,现代医学科学至今无法攻克肺癌。道理很简单,不要说肺癌有七、八种治疗方法,哪怕有一种能做到%有效,那肺癌就不是不治之症了。
现在开始转入正文。
医院的病房大楼,就会看见医生值班室、护士值班室、病房里、走廊上穿梭着忙碌不停的护士和医生,医院的护工、病人家属及其看望病人的亲朋好友们,医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犹如菜市场和农村小镇赶墟一般。还可以时不时听见病床上方和走廊里的扩音器,不断传出“XX床呼叫”、“XX床呼叫”的急促呼叫声,此起彼伏,整个场景十分紧张(医院将扩音器改成电脑无声提示,但丝毫改变不了忙碌的程度),何故如此火爆?原来,病床上躺着的全是正在化疗和等待、准备化疗的病人,忙碌的人们全是为化疗而奔走。化疗,几乎成了每个肺癌患者都必须要经历的治疗首选手段。
然而,不知你注意到或统计了没有,在这轰轰烈烈的化疗大军中,到底有几个肺癌病人能真正在化疗中康复了?又有几个病人在化疗中受益了?以笔者为例,在手术前经历了两次顺铂加紫山醇化疗,术后又经历了三次培美曲塞加顺铂或单药的化疗。几个月下来,原本住院前活蹦乱跳、生龙活虎,只有除咳嗽时痰中带血丝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不适的一个壮汉巳不复存在,短短时间里变成一个饭吃不下、食欲全无、浑身无力、手脚发软、还伴着恶心又无物的呕吐、成了奄奄一息的重病号。
这些都还是小事,关键的是化疗对于我来说一点效果都没有。化疗前我的肿瘤是5.2cmx5.0cmx3.8cm,化疗两个疗程后,自己天真地认为受了这么大的苦,肿瘤应该会小掉一两公分吧,没想到CT评估结果出来了,不但一毫米没小,反而导致纵隔、左锁骨、左乳链内、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了(化疗前只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边化疗边治疗还会边转移呢?更要命的是那时的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没有一点点抗癌知识和主见,全部听从医生的计划和安排。但人的直觉告诉我,再这样继续化疗下去,绝对不会治愈,不寻找出路,自己恐不久人世,没有多少存活时间了。怎么办?经过认真、慎重考虑,认为如果要如此痛苦的死去,还倒不如少受点罪走更为合算。
于是,在医生要求我术后必须化疗四个疗程做到第三个疗程后,我坚决不再化疗了。在我的坚持和坚决要求下,医生只好拔掉了我身上的PICC管让我回家了。
回家后躺在床上,百般无奈和无助中,我用手机上网搜索抗癌词条,感谢万能的互联网,使我有幸看到了憨叔的帖子,第一次接触到就如饥似渴学习开了。
通过学习,还有幸在网上认识了不少老战士,他们都在癌海里遨游多年了。之后又参加了全国各种肺癌病友交流会,认识了不少全国肺癌抗癌高手。此后才慢慢长大,慢慢懂事了,才知道化疗根本无法延长肺癌患者总的生存期。假如有个患者因咳嗽或医院检查,发现时已是肺癌晚期,理论上存活期不超过一年。此时,如果患者不进行治疗,任其发展,还可以无痛苦活一年,而如果为了延长生存期,拼命化疗治疗,在经受无数痛苦的折磨之后,同样在一年内也会不情愿闭上双眼。个中原因现在我终于搞明白了,原来化疗对于肺癌有基因突变的病人而言,有效率是很低很低的。就拿理论上肺鳞癌对化疗敏感的患者来说吧,其有效率也不足30%,而对于肺腺癌患者来说,其有效率更为可怜,大大不如盲吃、盲试靶向药的有效率。如果化疗严重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或摧毁了人体免疫系统,那后果将更为严重,后期治疗更会无路可走。病人在患癌初期本就恐惧燥动不安,加上化疗的无情打击,患者在经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之后,没有多少人能挺住的。化疗对于有效的病人来说,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于无效的病人来说,就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问题了。
就有一个女病人(我公司洪XX副总经理的姐姐),从福建晋江市赶去上海化疗,一个疗程下来就起不了床,十天后便驾鹤西去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病人对于盲试、盲吃靶向药常常是举棋不定,慎之又慎,殊不知化疗才是最大的盲试,可病人几乎是毫不犹豫接受。个中原因,无非一是病人早期心中没有什么主见(老病号选择化疗是除了特殊需要外,否则几乎没有),全部听医生的意见;二是出于对医生的信任。然而,医生会告诉你基因没有突变,不能吃靶向药,但不会告诉你:“化疗仅仅是一种盲试,有效率不足30%,希望你慎重考虑要不要化”等警告的。反之只要你一旦确诊了,各种化疗药物均可以在你身上狂轰乱炸。有鉴于此,至今我回想起以前,我为自己当初决定不进行第四次化疗感到是“英明决策”了,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那么,既然化疗有效率很低,又不能延长患者总的生存期,可我们亲爱的医生们,为什么多数都是选择化疗作为癌症患者一线的治疗方案呢?对此我认真思考和观察了很久。原因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吧。一、当年二战期间,人们意外发现毒剂芥子气和沙林等对肿瘤(癌细胞)有意外的杀灭作用后,七十多年来,医学上又研究出了几十种化疗药物,几十年来化疗成了治疗癌症的主力军。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二、《肿瘤治疗指南》和《肿瘤规范化治疗指南》等教科书,都是把化疗列入规范化治疗中的必经程序。三、医院赖于生存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也是医生惯用和熟悉的的手法之一。试想想,医院如果全部让靶向药作为一线治疗,每个患者确诊之后都回家口服靶向药,医院热闹非凡的情景还会存在吗?
无怪乎有个肿瘤医生曾对朋友说过,假如他的亲人得了癌,他是不会让他化疗的。这也许是这位医生见过太多活着的人走进来,躺着抬出去的病人之后的感悟吧。讲完化疗之后,再说放疗。放疗是继化疗之后新的肺癌治疗手段,客观地讲,它确实比化疗前进了一步。至于在有效率方面,可能超过化疗不足30%有效的比例,而其中的精准放疗如伽玛刀、射波刀、速锋刀等,对患者确实起到一定治疗作用。而放疗一个疗程大约15-25次,每次短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病人似乎也没有太大痛苦,那种生不如死的化疗折磨似乎也不复存在。
因此,医院,放疗之风愈演愈烈,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通过我的观察和研究,放疗虽然在表面上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似乎安全系数很高。其实不然,放疗的副作用虽然不会象化疗那样立竿见影,马上见效,但不等于没有副作用,只不过其副作用一般是放疗后1-3个月左右才出现而已。而放疗一旦出现了副作用,那问题就大了。如全脑放造成的脑瘫、脑水肿、认知障碍,肺部放疗形成的放射性肺炎、食道炎等等,几乎都难于治愈。而个别医生竟对个别病人选择放化疗同步,后果更为严重和悲惨。
有鉴于此,当我术后复发,医生建议我放疗或者继续化疗时,我坚决抵制,果断选择靶向治疗,六年来的事实说明,我当年的选择没有错。所以至今我才能保留比较完整的免疫系统和基本正常的各个器官,才有本钱在靶向将军的带领下与癌共舞,快三、慢四、伦巴、探戈而不累。继化疗、放疗之外,医院一线治疗又一措施是手术。如何看待手术,年5月我参加天目山病友交流会回来,在《天目山归来有感》一文中写到:有手术特征存在的,应首选手术。客观的讲,手术对于治疗肺癌病人来讲,确实功不可没,在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上,基本可以达到中位生存期二年以上。所以凡可以手术的患者经过手术之后,极少在一年内逝去,故手术成了肺癌病人的向往。然而我经过多年来的观察,发现手术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损害程度也不小。如人为破坏了人体内脏器官,造成元气大伤,刀口疼痛几乎伴随终生等等。尤其是后来我发现可以手术而不选择手术的一些病人,靠吃靶向药竟将肿瘤吃的无影无踪的案例之后,改变了原先的观点。现在的认识是:首选手术还是首选靶向,还是由患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承受能力、经济能力等综合因素,认真考虑再作出决定(详细内容见石牛山-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