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春季传染病预防指南

2021-1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幼儿春季

传染病预防指南

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节,由于空气干燥、天气多变等原因,幼儿特别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

一、春季常见的传染病

1.手足口病: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幼儿。当孩子出现低热、厌食,手、足、口腔出现疱疹等症状时,家长们要予以重视,及时送医就诊,确诊后要隔离患儿,接触者也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在39℃以上,一般持续3—4天,或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

3.水痘:

水痘是0—6岁幼儿常见传染病之一,常发于春秋季,传染力非常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其最开始的特征表现为粉红色小斑疹,随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在冬、春季(2—5月)比较常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由于是传染性疾病,确诊后患儿需要进行隔离。

5.麻疹:

麻疹是幼儿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极强。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结膜炎及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

6.风疹:

风疹极易引起爆发传染,冬春季为高发期,易感人群为1—5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以及结膜炎。

7.猩红热:

主要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二、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2.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春季幼儿的衣服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

3.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家长要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幼儿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如必须外出则要佩戴好口罩。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鼻或口。

5.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幼儿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孩子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获得及时有效治疗。

6.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预防措施。

三、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春天是幼儿长身体的好季节,幼儿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

2.多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幼儿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尽量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3.多吃粗粮、杂粮。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4.少吃生冷的食物。气温开始回升,有的幼儿会贪凉,吃一些冷饮、冰棍之类的小零食。生冷的食物容易导致孩子脾胃受伤,引起呕吐、腹泻等。家长们还是需要注意,少让幼儿吃生冷的食物。

5.少吃油炸食品。一方面油炸的食品容易引起上火,导致溃疡。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高温食品进入胃内易损伤胃黏膜。摄入过多的油炸食品还容易导致肥胖,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幼儿健康。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扫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3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