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随响第69期涎腺黏液表皮样癌

2021-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同声主讲:郭静老师』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1岁,主因右侧颌下逐渐增大的包块就诊,局部有胀痛,触诊有波动感。

超声所见:

右侧颌下可见混合回声囊实性肿物,以囊性无回声为主,外形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隔上及壁上可见不规则中低回声,回声欠均匀,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探及相邻颌下腺组织受推挤至一侧。

图1-2:二维声像图显示右侧颌下混合回声囊实性肿物,以囊性为主,隔上及壁上存在实性部分。

图3:CDFI显示实性部分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右侧颌下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颌下腺

随后,耳鼻喉头颈外科给予手术切除,术后送病理。

病理回报:

(右侧颌下清扫,右侧颌下腺)

黏液表皮样癌中分化

黏液表皮样癌有何特点呢?

?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约占30%;其大多数发生于腮腺,约占90%,颌下腺、舌下腺则少见(本例发生于颌下腺)

?黏液表皮样癌多发生于35-65岁,男女比例相当;单发者多见~

?在镜下,黏液表皮样癌中主要有两类细胞,一类是分泌黏液的黏液细胞,而另一类是不分泌黏液的其他细胞,包括鳞状细胞、中间细胞,以及透明细胞

?分化较好(高分化、低级别)的黏液表皮样癌,往往边界相对清楚,而黏液细胞较多,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含黏液的囊性区;在超声上,则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肿物,或低回声为主的实性肿物,外形欠规则,边界尚清,常可见包膜,钙化灶较少见;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多见

?分化较差(低分化、高级别)的黏液表皮样癌,则黏液细胞较少,多呈实性,生长更具有浸润性,而使得边界模糊不清,且钙化、坏死区也更为常见;在超声上,大多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的实性肿物,外形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钙化斑、片状液化坏死区;同侧颈部常可见异常淋巴结

提示:黏液细胞不仅能形成黏液湖,即囊性部分,还会降低瘤体实性部分的整体回声水平,这使得含黏液细胞较多的分化较好的黏液表皮样癌,倒反回声低于那些分化较差者!

?中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则位于两者之间

?CDFI:低分化者血流丰富者相对多见~

?高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8%,而低分化者则仅为56%

?年轻患者、女性、发生于腮腺者,相对于年老患者、男性、发生于颌下腺者,预后要好!

==End==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我是分割线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图:本期主讲:郭静老师,深表感谢!^_^

上视频:郭静老师为我们倾情演绎《刺勒歌》,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3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