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疗抽丝剥茧打破常规,精准切除肾上腺
2024/9/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我知道手术难度很大,没想到会这么完美。
”
连续求医38天,辗转7家医院后
袁先生终于解除了他“沉重”的负担
近日,医院泌尿外科
打破了6厘米腹腔镜常规适应征范围,
为一位患有罕见肾上腺区
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
实施了腹腔镜手术
成功将上下径达10厘米的肿瘤完整切除
在医院泌尿外科病房里,两天前刚接受了腹腔镜手术的袁先生激动不已。在连续求医38天,跑了7家医院后,他终于能解除这一“沉重”的负担。
近日,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海涛团队打破了6厘米的腹腔镜常规适应征范围,为一位患有罕见肾上腺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成功地将上下径达10厘米的肿瘤完整切除。
今年5月底,袁先生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肝部有大面积可疑阴影,第二天便接到了体检中心的电话急报,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医院的影像检查结果显示,袁先生的胰腺头部可见2厘米大小占位,纵隔存在肿大淋巴结,右侧肾上腺区见10厘米大小实性占位。
随后的38天时间里,袁先生先后跑了6家医院检查及诊疗,让他身心俱疲。检查后的第18天,医院的多学科会诊,而诊断结果却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你所患疾病不是一种少见病,已经是罕见病了”——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们面对袁先生的影像检查和检验结果产生了诸多疑惑,因为他所患疾病与各自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不相匹配。
“检查结果和临床逻辑上相互‘打架’——如果是癌症转移一般会先转移到肝脏,但他的肝脏却是好的”。袁先生回忆着当时会诊专家的阐述,“专家们建议我做T字形开腹手术,但是我希望能有损伤更小的办法。”带着这一愿望,袁先生来到了医院泌尿外科求助,接诊袁先生的是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海涛。
袁先生的影像报告显示,他体内的肾上腺区肿瘤则与腔静脉、肾静脉离得极近,肿瘤上下径已经超过10厘米——这已经超过了6厘米的腹腔镜常规适应征范围。但考虑到患者强烈的微创愿望及开腹手术带来的损伤等因素,专家团队认为在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区肿瘤切除,病理确诊后再进行后续治疗是相对合理、可行的方案。
为最大程度减少手术风险,专家团队开始了紧张的术前准备工作。经过数次会诊讨论,专家团队确认袁先生的原发病变来自于胰腺,但由于患者目前不希望行更大的胰腺部分切除术,只想通过切除肾上腺肿瘤明确诊断,通过腹膜后途径手术成了最佳选择,如此既能够切除肿瘤又不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胰腺处理。
专家团队反复阅片,仔细寻找肿瘤与供应血管如下腔静脉、肾上腺中央静脉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判,对术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作了周密的处置预案。最终达成共识:虽然肿瘤与周边供应血管离得近,但好在肿瘤外面有相对完整的包膜,与肾脏上极的界限比较清楚,即便出现意外情况也可以应急处理。
在充分告知患者手术可能会对周围脏器及血管造成损伤的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后,专家团队为袁先生实施了手术。
手术当日,刘海涛副主任医师团队在高清腹腔镜的辅助下,小心地将患者肿瘤的上面、背侧面以及肾上极与背侧分离,这一过程十分顺利。但在剥离肿瘤腹侧面与血管时,手术团队遇到了挑战。肿瘤与下腔静脉黏连长度足足有8厘米,为降低对神经、血管的伤害,减少术中出血,主刀专家用分离钳以毫米为单位,抽丝剥茧一般将肿瘤一点一点钝性分离。在始终保持高度精准的3小时手术后,肿瘤被完整剥离切除,术中基本无出血,没有输血,效果十分理想。
术后的病理诊断也印证了最初的判断,袁先生体内的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接下来将对病理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选用靶向药物进一步接受治疗。
通讯员/泌尿外科刘海涛
编辑整理/宣传及精神文明处
原标题:《第一医疗
抽丝剥茧打破常规,精准切除肾上腺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实施一例罕见肾上腺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腔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