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后面摸着一块鼓鼓的疙瘩,有问题吗

2021-7-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huiwenxuexiao.com/chaoliu/xinchao/3003.html

宝宝耳朵后面、脖子附近“突然”冒出来小疙瘩,肯定会让老母亲担心受怕

不少宝妈听说过,这是“淋巴结”,但是还是不懂这需不需要看医生

1

淋巴结是什么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淋巴结,而且成群聚集。

实际上,淋巴结不仅是人的专利,动物也有,典型如我们吃的鸭脖子。

鸭脖子上的淋巴是如此的有名,以至于专门发展出来了针对性的谣言,就是说淋巴结有毒……

各种官方平台还天天对这事儿辟谣亲们

为什么我们会有淋巴结?它其实是我们的免疫器官。

和白细胞一样,淋巴细胞也是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入侵身体的病菌会被淋巴管送到淋巴结然后过滤清除。

所以如果孩子生病了,血象化验单里有几个项目就写着“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生病时因为淋巴细胞会活跃起来消灭病菌,所以这些数据往往会升高。

既然说人人都有,为啥我摸不到?

emmm......其实是因为在没有病菌来袭的时候,它们都“休眠”着,在皮肤底下,不肿大,所以就“摸不到”

——但是摸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亲,不管大人小孩,脖子皮下的淋巴结就在那里,如果把皮肤切开,就能清楚看到。

所以不必为“突然长出了别人都没有的淋巴结”发愁,别人都有的,别人家的娃也有。

2

淋巴结为什么会“长出来”

因为平时淋巴结都是默默守护着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所以偶然出现时,很多宝妈会觉得是“长出来淋巴结”

其实淋巴结并不是疖子、肿瘤这类坏东西,不会长出来,也谈不上“消失”;

在入侵身体的病菌被淋巴结过滤清除过程中,它们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也就是肿大。

所以,淋巴结既是人体的一道屏障,也是一个报警器。

像这位宝妈就注意到了,孩子生病发烧后,淋巴结就“出现”了,这就是因为免疫反应后的增生。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般都摸不到淋巴结。

出生后,开始接触世界,自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菌,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几乎时刻在“战斗”,淋巴结往往会缓慢增生,所以很多孩子的都可以摸到,尤其是后脑勺、脖子、耳朵后面。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其实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也会有,但是相对很难被发现;

另一方面则是孩子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最常见,所以脖子的淋巴结经常处于炎症刺激下容易增生。

这个过程会往往会持续到青春期,随后身体免疫力已经发育完善,大部分日常病菌奈何不了我们了,淋巴结自然也就慢慢缩小,渐渐就摸不到了,所以大人很少能摸到淋巴结。

3

宝宝的哪些淋巴结属于“有问题”

既然说淋巴结也是一个“报警器”,它的肿大往往说明孩子正在经历着感冒之类感染,那么什么情况下值得我们警惕呢?

来我们看一个实际情况:

em......首先认真看过上面文章的宝妈都知道,“大人同部位脖子有没有摸到”这并不能作为有问题的判断标准;

不过那位宝妈观察得很仔细,“黄豆大小”,“可以滑动”,

——当看到这两点时,基本可以确定没有问题啦!

符合以下特征的,我们可以称为“健康的淋巴结增生”:

黄豆或花生米那么大;

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可以滑动;

摸起来不痛;

没有其它症状,孩子不会有别的不舒服。

这些情况下只需要静静等待孩子的免疫系统消灭病菌,不需要特地去看医生,更不需要打针吃药,因为大部分小病都是会在一周左右自愈的。

需要警惕的是“异常的淋巴结肿大”:

当颈部和腋下的淋巴结直径超过了1cm,腹股沟区的直径超过1.5cm,就算淋巴结异常肿大了,如果再结合了下面的情况,需要尽快看医生做详细的检查;

淋巴结持续多日肿大,不消退;

几个淋巴结融合成团,变得特别硬,固定不能滑动;

孩子同时出现了身体其它的症状,比如发烧、烦躁、呼吸不畅。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对写下的每句话

都负责家庭医生

回复“发烧”,查看宝宝发烧,三招安心系列文章;

回复“湿疹”,查看湿疹护理系列文章;

回复“拉肚子”,查看宝宝拉肚子原因与护理大全;

回复“推拿”,查看家庭小儿推拿教学系列文章;

回复“睡眠”,查看宝宝怎么样好好睡系列文章;

回复“补钙”,查看宝宝补钙你应该知道的七个最重要事实;

回复“疫苗”,查看哪些疫苗值得打,该怎么打;

小郑老师科学育儿

healthierbetterlife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yyzn/12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