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临床诊疗研究

2021-12-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03/8708944.html

20%的人都经历过口腔溃疡的困扰,不论年龄、性别、种族,均可发生。其疼痛难耐,即使是话唠帝、零食控,也瞬间秒变高冷脸。

而其反复性与无法根治性更是让人抓狂。

「消化系统疾病15%」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

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

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营养因素25%」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感染因素13%」

链球菌和几种病毒在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中起病原的作用。

「遗传因素10%」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口腔溃疡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一般的口腔溃疡,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经过适当治疗,7—10天左右就能痊愈。

但如果同一处溃疡数周甚至数月还不见好,就要排查恶性口腔溃疡的代表——口腔癌。

「溃疡愈合时间」

良性口腔溃疡一般仅需数天至数周就可以愈合。

恶性口腔溃疡则呈进行性发展,数月甚至一年多都不愈合。

「溃疡面的形态」

良性口腔溃疡一般形态比较规则,呈圆形、椭圆形或线条形,边缘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溃疡面的基底部较平滑,触之柔软,疼痛明显。

恶性口腔溃疡形态多不规则,其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溃疡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颗粒状,触之硬韧,和正常黏膜有明显的区别,疼痛不明显。

「病程规律」

良性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生。

恶性口腔溃疡常不会复发,而一旦发病就迟迟不愈合。

「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良性口腔溃疡患者一般在应用消炎防腐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效果明显,愈合较快。

恶性口腔溃疡患者若应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常不明显。

「患者的全身情况」

良性口腔溃疡患者较少出现全身症状,颈部淋巴结不肿大,或虽肿大但不硬、不粘连。

恶性口腔溃疡患者则相反,可出现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乏力等表现。

「对口腔有刺激的食物」

窝窝头等糙食物会延缓口腔溃疡愈合;

菠萝中的甙类物质会刺激溃疡面;

山楂刺激溃疡面增加癌变风险;

「高温烫食」

高温烫食是增加口腔癌风险的重要因素,一般75℃以下的食物对口腔粘膜才是安全的。

「口腔癌高危人群」

50-70岁人群及后牙齿发黄露出牙本质的人群。

「含锌食物」

多食含锌食物,以促进创面愈合,比如牡蛎、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花生、核桃等。

「含维生素B、C的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溃疡愈合。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茄子、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菠菜等。

「自制泡菜」将圆白菜切块,胡萝卜、黄瓜切片放入白糖,加入凉白开腌制12小时即可制成缓解口腔溃疡的自制泡菜。

「保持口腔清洁」

多刷牙、多漱口,注重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每天刷三次、每次刷三分钟、刷全牙齿的三个面,当创口痊愈后,一定要将牙刷扔掉,防止再次细菌感染。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由这三种因素引起

①饮食不节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碰到的原因,由于过食辛辣肥厚之品或偏食,致火热内生,循经上攻,熏蒸口舌,并常耗伤心肺肾之阴津,导致口疮发生;

②过度饮食,易伤脾胃,加上节日奔波,劳倦内伤,脾气虚损,水湿不运,上渍口舌,也易致口疮;

③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津伤火灼,尤其在秋冬季及气候突变时更容易发病。

口腔溃疡是不是上火?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火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实火可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

中医认为是“上火”可同时伴有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流鼻血以及口干舌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及舌尖糜烂、烂嘴角、牙痛等症状。

历代医家多从脾胃积热、脾胃气虚、心肝火旺、脾肾虚衰、肝肾阴虚等方面论治。善清肤疾中医皮肤病科研课题组皮肤病诊疗专家石中医师认为:口疮多因饮食、情志、劳倦、久病不愈等因素所致。舌为心之苗,诸痛疮疡,皆属于心,脾开窍于口,络脉夹舌本,散舌下,故口疮之患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首先当辨明虚实,不能一概而论。其病因病机有三:一是由于吸烟、嗜酒、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思虑过度,郁积化热,导致心脾火热上炎,灼蒸于口而成。故《圣济总录》曰:“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作疮也”。《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均提出“火热为患”的病机。二是思虑劳倦,心阴暗耗,或热病后期,阴分受伤,阴虚则火旺,上炎于口而发。如《医宗金鉴》谓:“口糜由阳旺阴虚,膀胱湿水泛溢脾经,湿与热瘀,郁久则化为热,热气熏灼胃口,以致满口糜烂,甚于口疮。”提出口糜有阴虚的一面。三是劳倦、久病等致脾胃中气受损,或口疮日久,灼阴耗气,脾胃气虚而发。正如《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篇所说:“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亦口糜;服凉药不效,阴亏水泛亦口糜”。陈实功《外科正宗》曰:“口破者,有虚火实火之分,色淡色红之别。虚火者,色淡而白斑细点,甚则陷露龟纹,脉虚不渴,此因思烦太甚,多醒少睡,虚火动而发之;实火者,色红而满口烂斑,甚则腮舌俱肿,脉实口干,此因膏粱厚味,醇酒炙煿,心火妄动发之。”临床论治,若身体强壮,起病急,病程短,一派实热之象者,方可予清热泻火之法。若素体虚弱,病情反复,正气亏伤之人,必用补益扶正为主,兼以治标辅之,方可奏效。若一再滥用苦寒之类,戕伤阳气,燥竭阴津,则犯虚虚之戒顽疾日甚矣。

1.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热病之后伤阴,或思虑太过,或劳伤过度,或睡眠不足等暗耗真阴,导致心、脾、肾之阴液不足而生内热,虚火上炎,口舌受灼,溃烂成疮。

2.脾气虚弱。脾胃同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升清降浊之枢,若思虑太过,劳倦内伤或久病之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升降失调,气机不畅,郁而化火,阴火乘脾胃元气之虚而上炎。致口舌生疮。

3.脾肾阳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但须借助于肾中阳气的温煦。肾藏精,但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二者互相资助,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若禀赋阳虚;或劳倦不节;或久病久泄,损伤脾胃元气;或形寒饮冷,久踞湿处,脾肾阳虚温化失职,阴寒内盛,脉络痹阻不畅,寒湿困聚口腔,溃烂成疮。

4.阴阳俱损。久病体弱,长期服用苦寒药物,戕伤阳气,燥竭阴津,致脾肾先后天阴阳俱损,既有阴竭水亏,虚火上炎,又每兼下焦阴寒内盛,逼浮阳上越。

辨证论治

1.肺胃阴虚,虚火上炎证。口疮数少而分散,大小不等,边缘清楚,红晕明显但较窄小,稍微隆起,干燥灼痛,疮面深浅不一,表面有灰黄色膜覆盖。舌红少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为主;方用玉女煎加减治疗。

2.脾肾不足,阳气虚弱证。口疮数目少,口疮周围水肿轻微,淡红或不红,遇劳加重,疮面色淡,大小不等,愈合较慢,面色萎黄白,神疲气短,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无力。治宜温补脾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

3.阴阳俱损,虚阳上越证。口疮数目少,周围颜色淡红、溃烂面淡白色。久不愈合、疼痛有轻有重,遇疲劳易发,面浮肢肿,面色白,腰膝或少腹冷痛,小便多,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或沉迟等。治宜温肾祛寒,导引浮阳为主;方用金匮肾气丸和十全大补丸加减治疗。

治疗口腔溃疡常外敷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思密达粉、维生素C、维生素E粉等药物以清热解毒、滋养保护黏膜,或中药喷雾剂消炎止痛,促愈敛疡。也可用吴茱萸、附子、干姜、肉桂压粉后用水、醋或蜂蜜调制,外敷于涌泉、关元等穴位取其温肾固本、引火归原、上病下取、导火下行之意。外用食物范畴常选蜂蜜、砂糖、香油、奶粉、西瓜汁、西红柿汁等,但在临床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过程中,对外涂蛋黄油生肌收口尤有心得。鸡蛋黄甘平无毒,有补阴血、解热毒、排脓散结的作用。外用能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不良的状况,对皮肤、黏膜的疾患有良好的消炎杀菌和帮助修复的功效,患者反馈疗效喜人。蛋黄油的具体操作是将5~10枚鸡蛋煮熟,去掉壳和蛋白,取蛋黄放于铁锅内碾碎,用文火边炒边挤压,一定要注意火候,待蛋黄熬成焦黑色时,即可见油溢出(每个蛋黄约可炼油4~5ml),将油置于瓶中储存,冷却后即可使用。嘱其睡前先用淡盐水洗净溃疡面,然后用牙签蘸蛋黄油涂搽于溃疡局部及边缘,再用凤凰衣(新鲜鸡蛋内的软膜)敷盖,每每应手取效。另外,蛋黄油外涂治疗乳头皲裂、肛裂、阴道黏膜破溃、中耳炎等亦有很好的疗效。

口腔溃疡分为三类

①第一类是偶发在口腔的溃疡,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口腔溃疡、饮食过敏性口腔溃疡、一般性感染性溃疡。

这类人群占发病人数大多数,患者往往通过自行饮食调理或服用简单清热药物解决,医院就诊所占比例不高。

②第二类是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溃疡,包括血管炎、天疱疮、肉芽肿病、克隆病、红斑狼疮、干燥病等等与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营养代谢等相关有口腔溃疡表征的病损。

这一类容易被人们忽略,容易错过早期发现。

③第三类是有恶性病源的口腔溃疡,如口腔上皮来的癌肿、全身各器官的癌肿,还有血液细胞来的癌肿、肺呼吸道来的癌肿、消化系统来的癌肿等等。

这类往往是口腔局部恶性肿瘤,或是全身恶性疾病的早期表现,表现为反复的或是难愈的口腔溃疡,这样的病况开始逐步受到大家的注意。

全身疾病与口腔溃疡发病有相关性

各种各样的系统性疾病由于机体体内代谢的障碍,会有口腔溃疡表征出现,这些溃疡的发病往往与相随的系统性疾病病情的变化相关。

在口腔溃疡中,除了一些患病原因已明确之外,也有可能是尚未证实的系统或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现。

每当遇到慢性迁延或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可能反应了某些疾病原因的继续存在或发展,甚至是某些预后不良疾病的先兆,如体内有恶性肿瘤或是人类相关免疫缺陷等等疾病。

两周不愈溃疡要警惕全身性疾病,

甚至要注意肿瘤发生,不是谣言!

“反复口腔溃疡难愈的患者要警惕全身性疾病。”许多系统性疾病都可能表现为反复的口腔溃疡且不易愈合,其中,最常见的有消化系统疾病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白塞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等,这类患者应注意全身性疾病的治疗。

还有要警惕恶性肿瘤问题。口腔溃疡一般一个星期就会愈合,如果超过两周还不愈合,溃疡面大且深,溃疡点多,医院就诊,因为某些肿瘤等疾病能伪装成口腔溃疡,麻痹大家。

典型病例

最近接诊过一名口腔溃疡三个月不愈合的患者。原来,这名患者口腔长有溃疡点,自行买药治疗后虽然症状减轻,但溃疡一直没有愈合,医院专家检查时发现,她的溃疡面周围呈现白色斑块,她的溃疡原来是口腔白斑糜烂,属于癌前病变,幸好发现及时。

这种情况的病例往往在仔细检查可以发现,正对着溃疡病损的位置有个残牙根,这个残牙根边缘锐利,局部黏膜受到反复刺激最后形成溃疡。

提问解答

口腔溃疡会传染吗?

一般的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是不会传染的,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发的突发性、多发小溃疡只是个表征,需要注意的是感染这个病毒本身的传染性问题。特点是突发、多发小溃疡,往往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发热等伴随症状。

为何有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口腔溃疡作为口腔黏膜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病因至今还没有完全清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口腔溃疡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难以完全控制发病,但通过专科治疗是能够达到减轻或缓解病情的。

嘴里长溃疡,该如何处理?

口腔溃疡通常一周左右会愈合,超过两医院就诊。

溃疡发生期间,如果痛疼症状的可以自行局部用“喉风散”一类的制剂,以减轻症状、帮助溃疡面愈合,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保持充足睡眠,勤漱口保持口腔良好卫生。

专家提醒日常防护不能少

1

勤刷牙

即使是在长溃疡期间,仍要保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因食物残渣堆积而加重继发感染。

2

口腔内有残牙根需拔除

避免刺激黏膜发生溃疡。使用活动假牙,要注意取戴假牙时会刺伤黏膜引起溃疡。

3

需治疗“原发病”

有系统基础病者,需在相关专科医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下才能减少或避免口腔溃疡发生。治疗的药物有外用促进溃疡愈合的,也有口服的药物,总的原则是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以达到减轻症状,促进愈合为基本目的,在药物使用上,各个医师会尽最大可能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问题。

易发口腔溃疡的食物

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是包括煎炸食品、辣椒、花椒、芥末、胡椒、生姜、炒花生、烟酒及含酒精饮料等。

湿热食物:热性水果,比如荔枝、芒果、菠萝、榴莲等。

食物中的五香粉、八角、茴香、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也都是容易上火的。

油炸或火烤的食物不管食物本身的冷热属性,只要采用油炸或烧烤,都将成为易上火的食物。

防治口腔溃疡的常见食疗方

01

三花饮(白菊花、金银花、白扁豆煮水)

清热祛湿;适用于食荔枝过多上火,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的人。

02

玄参莲枣饮(玄参、莲子、蜜枣煮水)

养明降火;适用于心火过旺,口腔溃疡,口干舌红,渴欲饮冷水,经常失眠人士。

03

玉米饮(红萝卜、鲜茅根、玉米连须、白扁豆、云苓煮水)

清热祛湿;适用于上火,挟湿,口干口渴,口腔溃疡的人。

04

绿豆粥、蒲公英绿豆粥(绿豆、蒲公英煮粥)

可和脾胃,祛内热;适用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消化力弱、经常口腔溃疡的人。口腔溃疡的患者饮食宜以清淡而稀饮为主,如各种稀粥、蛋汤、菜汤、肉松、藕粉、豆腐、绿豆汤等,并注意温凉适宜。

小儿口腔溃疡主要为口腔粘膜,舌面、舌尖、齿龈或上胯出现大小不等黄白色如豆粒样溃疡点,流涎,易出血口臭。可分为溃疡性口炎或疮疡性口炎二种。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脾胃、心经有热,或阴虚火旺引起。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多为脾胃有实热或虚热,所以在治疗上,以清泻心脾积热、滋阴降人为主,多加入山桅子,木通、竹叶、连翘,或六味地黄丸(汤)为主。(1)脾胃积热实证。主证:唇或口腔粘膜发生小水泡,微痛灼热,大多为针尖大小,透明,四周有红晕,散在性或成簇汇集。小疤破溃以后,相互融合,出现黄色或白色溃烂点,周围鲜红,伴有发热口臭,便秘,尿黄赤短,舌边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治法:泻心清脾,清热解毒。方药:凉膈散合导赤散。黄芩8克,连翘10克,桅子8克,大黄5克,芒硝8克,竹叶8克,薄荷5克(后下),甘草3克,生地8克,木通6克。方解:黄芩、连翘、桅子清热解毒;大黄、芒硝通腑泻火;竹叶、木通、甘草清心除烦,利小便;薄荷升散郁火;生地清热凉血。

(2)虚火上浮(胃热阴虚)。

主证:口舌溃疡已数日或迁延不愈,周围粘膜充血不明显,口臭不明显,口渴饮、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光苔,脉细数、指纹紫。治法:滋阴降火,清心泄热。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知母6克,黄柏8克,山萸肉6克,山栀子6克,丹皮各6克,泽泻10克,麦冬10克,生地、丹皮各10克,竹叶8克,木通8克,甘草3克。方解:生地、丹皮滋阴降火凉血;黄芩、山栀、竹叶、甘草清心泻火;泽泻、木通导热下行;麦冬养阴生津;黄柏、知母滋阴降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yyzn/13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