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淋巴结增生症
2016-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女,41岁,查体发现右胸腔肿物。
肿瘤标记物CA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影像所见:右后纵隔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cmx4.8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43HU,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的不均匀的强化,CT值约-HU,病变以宽基底与椎体相贴,临近椎体骨质未见破坏,椎间孔未见扩大。临近胸腔内可见积液。
病理: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disease)
Castlemandisease原因不明,同义名称包括血管滤泡型淋巴结增生(angiofollicularlymphnodehyperplasia)、血管瘤样的淋巴组织的错构瘤(angiomatouslymphoidhamartoma)、巨淋巴结增生症。发病部位:胸部(63%)、腹部(11%)、腋窝(4%)、其他部位如颈部、肩部、眼眶、盆腔、柔脑膜、腹膜后、胃肠道也有发生的报道。根据组织学不同,Castlemandisease分为两型: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前者占90%,后者占10%。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disease是富血供的病变,病理上是由淋巴滤泡和其间增殖的毛细血管组成,但两者的比例不同。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强化。强化可以因成分的不同而不均匀。
浆细胞型的强化不明显。后者常有全身的症状,如发热、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变密度多较均匀,但也可出现钙化(约31%),大于5cm可出现坏死。
经验总结: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是神经源性的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节细胞瘤、副节瘤等。其中,神经鞘瘤、副节瘤是富血供的肿瘤,但神经鞘瘤常因坏死、囊变而强化不均匀,副节瘤也可以呈明显的不均匀的强化。因此后纵隔内富血供的病变一定要把透明血管型的Castlemandisease列为鉴别诊断。
更多学习内容请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