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肉们小心艾滋河南新增4414例艾

2018-5-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者语

小编最爱的“小鲜肉们”

你们在恣意享受青春的同时,

千万千万小心预防艾滋病!

今年1至10月,河南发现并报告HIV/AIDS病例例,其中,男性居多,为例,女性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49岁青壮年。

今年新增病例中,异性传播例。

全省报告青年学生例,其中男性例,女性9例,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有82例,占70.09%。

今天,也就是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纯洁的“象牙塔”沦为艾滋疫情“灾区”,让人痛心!

“男同”性行为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眼下经“男同”性途径感染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在我省报告的男男同性病例中,7.16%为15至24岁青年学生。“男同”性行为,成为郑州市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好基友,一起走。然而,现在还是不要太基的好,毕竟还是健康重要啊,你们懂的......

明知危险却“飞蛾扑火”

◆18岁的小敏(化名)是郑州某高校大一学生,中学时就有过同性性接触经历。上大学后,与一30岁男子结成“情侣”。他知道自己属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因为受到对方的生活照顾,一直没有放弃这段关系,医院做艾滋病毒检测。11月下旬,两人同时被告知感染了艾滋病。

◆19岁的大二学生小俊(化名)进入大学没多久就接触到“男同”人群,他医院做一次HIV检测,每次都正常,于是他放松了警惕……但就在最近一次检查中,他被检出HIV呈阳性。

◆19岁的小磊(化名)兄妹五个,他是老幺,也是唯一的男孩。家在农村的他,对城市学生的生活很是羡慕。通过网上交友,他认识一名江苏籍男子,对方每个月为他订好往返机票,小磊为其提供性服务并获取一定报酬。半年前,医院确诊艾滋病的报告,小磊当场瘫倒。“我是家中独子,如果妈妈知道了会崩溃的。”这是苏醒后他的第一句话。

知行分离,即知道危险也不进行安全防护,是如今防艾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尤其是,一些已“染艾”的人不将实情告知自己的性伴,恶意将危险带给他人,况且没有法律法规来限制这种行为。

人人都想远离艾滋病,要远离它,就得先要了解它。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HIV引起——一种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的病毒。

急性感染期(2周-3月)→→→潜伏期(7-10年)→→→发病期(1-2年)

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后未发病的称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发病)的则称为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怎么传播?

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吸毒几种途径。

艾滋病病毒在医学上被称为RNA逆转录病毒,只能存活于人体活的免疫细胞当中,进入人体后,它会通过血液或免疫循环,进入到人体的各个脏器,在血液免疫细胞、阴道分泌液、精液,以及炎症破损处渗出液中聚集。

早期症状1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55%~%,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2全身症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3各种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4皮肤损害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预防方法不要共用针头

如果需要诸如海洛因这样的麻醉剂,不要和别人共用针头,也不要使用已经被人使用过的针头。

接受疫苗

尽管目前来说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没有有效的疫苗,年发布的RV单次试验疫苗被发现能够减小接近30%的患病几率。

安全性行为

没有全程正确使用保险套的阴道交和肛交是一种高危行为。少数人透过和艾滋病感染者进行口交而通过伤口被感染,但这种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低风险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希望绝对的安全,在口交中也应当使用安全套。

唾液的艾滋病毒浓度很低,

接吻是不会感染艾滋病,

除非对方口腔有伤口。

要爱不要“艾”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toZero)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中科被评为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yyzn/8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