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第91期学术活动及多
2019-2-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7月5日15:30,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于医院门诊楼10楼第3会诊室进行了第91期学术活动及多学科会诊。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医院肿瘤科、医院血液科,医院肿瘤科等专家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医院肿瘤科张蕾教授进行了“组合性淋巴瘤病例分享”的专题讲座。患者,男性,41岁,以“发现全身多发皮肤结节8月”为主诉入院。8月前出现全身皮肤多发结节,考虑丘疹性荨麻疹,给予激素外用,效果不佳,医院行左下肢皮肤活检提示:皮肤真皮层及附件周围混合型淋巴细胞增生(T、B细胞),淋巴瘤待排”,行PET-CT提示:鼻咽部及全身多发淋巴结FDG摄取增高,淋巴瘤可能大。医院行鼻咽镜活检:外周T细胞淋巴瘤(Ki%),给予中医保守治疗,后因反复呃逆、腹医院行胃镜,病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最终诊断为:1.组合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AnnArborIV期,IPI3分;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小三阳);3.脾肿大。疾病的诊断过程顺利,鉴于该病比较罕见,张蕾教授针对组合性淋巴瘤进行了介绍,组合性淋巴瘤是一种在同一解剖部位同时存在、能清楚地分开的具有两种典型特点的淋巴瘤,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是CHL(其中主要是结节硬化型和混合细胞型)和B细胞淋巴瘤(以FL、DLBCL和CLL常见),在诊断组合性淋巴瘤时,必须说明不同的两种淋巴瘤的成分和比例。组合性淋巴瘤在治疗前应多部位病理活检,目的在于明确两种淋巴瘤病理类型、分期以及为疗效评估提供可靠基准值。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R-CHOP×4(考虑该方案覆盖T-NHL和B-NHL),患者皮肤结节消退,主观症状缓解,PET-CT提示:肺部轻微炎症,建议随访;脾肿大;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异常高代谢病灶。骨穿提示:幼林占16%(治疗前23%),TCRG阳性。因此,在治疗第二阶段,增大化疗强度,加用针对T细胞敏感性药物,给予(R)HyperCVAD-A/B/A,(R)CHOPE,SMILE方案,并行亲缘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最后,张蕾教授对组合性淋巴瘤进行了总结:组合性淋巴瘤少见,但并不罕见;肿瘤成分可以是HL、BCL和TCL,但最常见的是CHL和BCL(DLBCL、FL、CLL);肿瘤的两种成分之间常存在克隆相关性;治疗通常选择针对侵袭性强的淋巴瘤化疗方案;CD20弱阳性和局限性肿瘤可结合放射治疗。
张蕾教授的讲座把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了临床医生对少见的组合性淋巴瘤的认识水平,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
继之参会人员分别就疑难病例进行了会诊讨论,各个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诊治经验,踊跃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立了会诊患者的诊断措施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病例一
1、病史简介(病例来自医院):
患者,男,64岁。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畏寒、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等。血常规,白细胞数目21.8×/L,血红蛋白g/L,中心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76.8mg/L,红细胞沉降率82.0mm/H,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无异常,血培养阴性,G试验和GM试验阴性,病毒全套阴性,骨髓培养阴性,肿瘤标记物正常,自身免疫性抗体全套阴性,PET-CT提示:双侧肾上腺软组织结节代谢活跃,全身骨骼多处代谢活跃,胃贲门处代谢稍活跃,左肺小结节高密度影代谢未见异常,考虑炎性,纵隔多个淋巴结钙化,代谢未见异常;查皮质醇节律,凌晨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至40ug/dL;查胃镜无异常,应用比阿培南和利奈坐胺抗感染治疗,体温峰值略下降,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恢复正常,仍每日发热。发病来食欲可、精神可,体重无明显减轻。
2、会诊目的:明确诊断。
3、会诊意见:
李鑫副教授:患者发热,但目前感染的证据不足,PET显示多处骨骼高代谢,第一印象考虑肿瘤,前列腺癌骨转移不除外。
孙振昌副教授:PET-CT提示多处骨骼高代谢,建议请骨科会诊行骨活检,骨科的导航手术较适合该病例。
张蕾教授:回顾患者的治疗过程,应用比阿培南和利奈坐胺抗感染治疗,体温峰值有所下降,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考虑在疾病初始,合并有感染;PET-CT提示肾上腺的代谢较高,可以考虑肾上腺穿刺活检,明确占位性质;此外前列腺稍大,虽然代谢不活跃,PSA正常,但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也不完全排除,而且某些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失败后,出现类似热型的病例。
张明智教授:不除外肾上腺癌,实体肿瘤的肿瘤性发热,多在38度以下,但部分炎症性肝癌、肾上腺癌的患者可以有高热,建议从PET的阳性发现入手,行肾上腺活检以及骨活检,明确诊断。
病例二
1、病史简介(开封小患者)
患者男,8岁,“间断发热、发现淋巴结肿大3月,双眼肿胀2月余”为主诉于.4.13医院,查血常规正常,CRP6.32mg/dL,肝功能,ALT51U/L,AST64U/L,T-SPOT阴性,PPD阴性,EBV拷贝6.91E+03拷贝/mL,骨髓涂片结果大致正常,PET-CT:1.肝脾大,全身多发FDG代谢增高灶,累及横膈上下多个淋巴结区、双眼框内、全身多处皮下软组织、肌肉、脊髓。医院病理会诊:(右腋下)淋巴结EB病毒阳性的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级(交界性)。医院曾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并口服强的松40mg/d,1月余,疾病明显好转,发热、颈部肿胀、双眼肿胀好转,但近期停药后,左眼再次出现肿胀。查体:左眼肿胀,视力可,颈部可触及绿豆大小淋巴结,余大致正常。
2、会诊目的:指导下一步治疗。
3、会诊意见:
王新华副教授:患者左眼肿胀考虑是原发病的原因,可以再次取病理。
李玲副教授:患儿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可以查染色体,如果有染色体异常的话,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孙振昌副教授:医院医院的淋巴结活检结果提示:EB病毒阳性的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该病唯一的治疗手段是化疗+骨髓移植。
张明智教授:EB病毒阳性的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可以作为淋巴瘤的一个亚型来看待,该病容易合并噬血,患儿可能存在先天性T细胞免疫功能不足,可以检测下T细胞的功能。治疗上,鉴于已发展为肿瘤期,可应用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好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