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阑尾的好文章
2021-3-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阑尾的解剖:
阑尾位于右髂窝,为与回盲部相连的一细管状结构,有盲端,无蠕动。正常阑尾长约5~10cm,直径约0.5~0.7cm,偶有长达20cm或短至1cm者,阑尾缺如者罕见。
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按照阑尾指向可将其分为以下类型:回肠前位(阑尾位于回肠前方,其尖端指血左上方)、回肠后位(阑尾位于回肠后方,其尖端指向左上方)、盲肠下位(阑尾位于盲肠后下方,其尖端指向右下方)、盲肠外位、(阑尾位于盲肠外侧)和盲肠后位(阑尾位于盲肠或升结肠的后方,其尖端指向上或上外)、盆位(阑尾入骨盆,尖端贴近闭孔内肌),此外还有盲肠内位(阑尾被包裹于盲肠壁的浆膜下)、高位(阑尾位于肝脏下方)、腹膜外位(阑尾部分或全部位于腹膜之外)及左位阑尾等位置。国人以回肠前位及盲肠后位最多见。
阑尾的血运仅来自阑尾动脉,血供单一,它是一个无侧支的终末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因此,肠系膜上动脉一旦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易使阑尾发生坏死。阑尾静脉回流是经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入肝。因此,当阑尾发生化脓性感染时,细菌栓子可引起门静脉炎及肝脓肿。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其淋巴液回流方向与静脉血回流相一致,可达回结肠淋巴结。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60岁后渐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阑尾的超声解剖:
正常情况下,阑尾不易显示,但随着设备分辨率的提高,正常阑尾的显示率越来越高。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阑尾的显示率。常规凸阵探头频率低,穿透力强,适于肥胖及阑尾位置较低的患者,能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高频探头探测深度浅,分辨率高,更适于腹壁较薄者及儿童,能清晰显示阑尾病变情况。
超声探查阑尾,首先要找到回盲部,而要找到回盲部,则要找到升结肠。升结肠位于右肾前方,内含较多气体及粪石,通常无液体,沿结肠袋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正常阑尾管壁由浆膜、肌层、黏膜下层及黏膜构成。超声探查阑尾壁由内向外依次为三层(两高一低),黏膜层(高回声)、肌层(低回声)、浆膜层(高回声)。正常阑尾腔空虚时呈闭合状态,横断面为卵圆形,当内含内容物时,横断面可呈圆形或卵圆形。阑尾炎时,由于管壁水肿及管腔内容物等原因,常呈圆形。Rettenbacher等报道横断面呈卵圆形及阑尾腔内检测到气体回声可以做为排除阑尾炎的较为可靠的征象。
正常阑尾血管较为细小,流速相对较慢导致不易显示,而阑尾炎在早期血管充血扩张,显示血流较丰富,病变进一步发展,阑尾管壁充血水肿明显,血流信号减少,至坏疽性改变时管壁各层坏死,阑尾显著肿胀,彩色多普勒不易探及血流信号。
正常阑尾
(一)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20-30岁为发病高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各层组织水肿、充血、中性白细胞浸润,阑尾腔内有少量积液。临床表现为上腹及脐周疼痛,右下腹压痛,白细胞升高。
2.化脓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高度充血,粘膜溃烂,管壁有小脓肿,阑尾腔内积脓,阑尾周围有脓性渗液并与脏器粘连。临床表现为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右下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明显升高,发热。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横切面
化脓性阑尾炎
3.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因梗阻积脓,阑尾缺血、坏死、部分穿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有较多脓性渗出液。临床表现为腹痛剧烈,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高热,甚至感染性休克。
坏疽性阑尾炎
4.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化脓及穿孔后被大网膜及周围脏器粘连包裹,形成炎性包块及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检查右下腹触及固定性压痛性包块。
阑尾炎穿孔周围脓肿。
A.横切面,白箭,阑尾,A为脓肿。黑箭,周围高回声脂肪形成脓肿壁。
B.黑箭,炎症性脂肪形成的脓肿壁,显著充血。C.CT黑箭,脓肿;白箭,包绕钙化粪石
阑尾周围脓肿
A.(‘‘A’’)横切面,低回声代表阑尾周围脓肿,白箭,挤出的粪石。
B.白箭,显著炎症的脂肪,形成脓肿壁。黑箭,粪石,在脓肿腔内
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经济、可动态观察、多切面、重复检查等优点,便于临床追踪观察,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阑尾的检查方法
各型阑尾炎的声像图
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具有特异性,对明确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表现:在阑尾炎早期由于阑尾充血肿胀较轻,其正常结构改变可不明显。声像图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透声区或长条形管状结构,直径在0.7~1.0cm,但多半≤1.4cm,管壁厚≥0.3cm,管壁层次结构模糊,回声不均匀,并见其周围肠腔积气增加。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中度肿大,直径多数大于1.0cm,阑尾腔内积脓液,形态多样,声像图表现在阑尾区可出现长管状低回声区,,以“C”型居多。管壁增厚,呈双层,纵切呈“双边”征,管腔扩张,腔内可见液性暗区,内有散在片絮状稍强回声点,横断面呈典型的“双圆环”征或“同心圆”征,周边不规则,管壁明显增厚,常>0.3cm,伴粪石者可见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其周围可伴少量无回声暗区。阑尾壁上及周围组织血流信息丰富。
坏疽性阑尾炎:由于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而使阑尾腔内积脓增多,致使阑尾坏死穿孔,超声表现为阑尾正常结构消失,管壁结构、层次紊乱不清,边界模糊,腔内回声强弱不等,呈“蜂窝状“包块回声或不规则实块团状,可见粪石。阑尾区出现周边不规整的不均质的低回声区,它不随呼吸移动,如出现阑尾穿孔时,阑尾壁连续性中断,阑尾腔内见气体强回声,液性暗区增多。周边可见较多渗出性无回声区。阑尾及周围组织无血流信号。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时,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可见周围肠管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上述各型如合并粪石,可在阑尾腔内见到团状强回声伴声影。
阑尾炎及周围脓肿:由于阑尾化脓后脓汁外渗,而被大网膜及邻近器官包裹形成团块不移动,不随呼吸活动,超声表现为阑尾结构显示不清,壁连续性中断,正常形态消失。形态不规则的回声极不均匀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团块,内部显示杂乱的强回声和不规则形无回声暗区,无回声区中央为实体回声,可形如“牛眼征”的包块,包块活动度差,周围肠管水肿、增厚,蠕动减弱,肠系膜淋巴结常肿大。脓肿周围探及丰富血流。部分见粪石强回声,伴声影。
慢性阑尾炎:阑尾张力不大,无肿胀感,阑尾壁连续性差,外形不规则,与周围器官粘连,蠕动性差。
所谓直接征象即在右下腹麦氏点附近,右侧腰大肌旁,探及低回声管道,无蠕动,一端与回盲部相连,一端为盲端,逐渐变细,呈“鼠尾征”,管壁可呈高-低-高回声或为弱强相间的环行回声,可为3~5层。某些患者黏膜层回声不连续,腔内为低或无回声,有密集强光点漂浮,横断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所谓间接征象包括右下腹肠间隙或子宫(膀胱)直肠陷凹少量积液,回盲部肠管内积液,蠕动活跃,阑尾根部粪石回声,阑尾壁周边积液等。
典型的阑尾炎征象:
(1)阑尾区异常低回声包块:阑尾化脓、坏疽、穿孔时,阑尾区可探及不均质低回声包块,伴周围肠间积液的征象;
(2)阑尾区探及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此类病情相对较轻。
心得分享:
1、探头要选择高频的,有时胖的病人,需要结合低频探头轮流看。
2、找不到时,问病人哪里最痛,然后在那里仔细看。
3、阑尾多在髂血管周围,所以髂血管也是一个重要的寻找标志。
敬请支持超声联盟是“超声医师集团”团队运营的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