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肿瘤就医中的五大误区八一医院肿
2019-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肿瘤治疗从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向癌症开战以来四十多年,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是肿瘤病人和家属在就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基本上没有改变,只不过涉及面更广,更加具有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现代医疗的技术特征。为此,将近年来肿瘤诊治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现象归纳分析,介绍给病人和家属,以免重蹈覆辙。
一、非肿瘤专科诊疗
肿瘤学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肿瘤治疗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在诊断和治疗手段上还没有多少有效措施,在经济消费上还是一块鸡肋。到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诊断设备和治疗新技术不断出现,加上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因素,相应的消费额度已不可同日而语,肿瘤治疗成为医疗机构纷争的焦点。许多不具备开展肿瘤综合治疗医院,一些对肿瘤诊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足的非肿瘤专业医务人员,也开展肿瘤治疗,各种保健品更是包治百病。医院之间,科室之间,激烈的竞争、各自的利益,使得原本应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中晚期肿瘤被单一治疗手段取代,目前的医疗体制严重阻碍了肿瘤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但是肿瘤病人和家属,对于这一点缺乏相应的了解,往往都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容易急病乱投医、容易被误导、容易感情用事。
对待肿瘤应当讲究合理、正规、系统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尤其是首次治疗对肿瘤病人的预后常常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次不规范的手术或一次设计不合理的放、化疗方案,就有可能导致肿瘤残留,产生拮抗和耐药性,极易复发转移,给下一次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最终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同时非专科的诊治,对于肿瘤病人的治疗战略不甚了解,往往仓促上阵,缺乏有效、序贯、综合的治疗计划;对于肿瘤病人的长期随访、定期复查等要求缺乏规范性的引导和教育,往往使病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及时发现和处理的时机,缩短了生存时间。更有甚者,听信江湖说教,拒绝正规医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都带有惨痛的教训和无尽的悔恨。
在多年肿瘤门诊过程中,很容易发现非专科诊疗的问题,在外科方面相对突出一些。我们在病人的手术记录、病理报告、出院医嘱等方面,都能够看到在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化疗用药、随访检查等方面的不规范情况,给后续的检查治疗带来了不少问题。在这方面,各个专业的争论固然存在,但是医学大师的看法值得我们深思。对医生而言,在肿瘤的治疗中,要尽量避免盲目强调某单一学科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避免单一方法的过分扩大应用,应当充分了解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成果,全面综合考虑,对本学科治疗加以补充、完善和提高,以达到更高的治愈率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战略制定不当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肿瘤治疗更是要讲究战略战术。肿瘤治疗战略是指在综合评估病人全身状态基础上,针对病人具体状况所制定的个体化序贯治疗方案,他是系统的、综合的、多学科的、长期的治疗计划,具有相当的针对性。肿瘤治疗战术是指各个专科在肿瘤治疗战略指导下,各个时期的治疗方案,这些治疗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病人的状况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45%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其中手术的贡献率22%,放疗的贡献率18%,化疗的贡献率5%。
治疗战略不当的问题普遍存在,因为目前国内肿瘤治疗中非专科治疗的误区还是相当广泛的。其他治疗战略不当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对肿瘤治疗原则进展的不了解、对肿瘤治疗手段和效果的不熟悉、对病人现有状态判断的不客观,当然还有非医疗因素的诱导。这些知识的缺乏或不足,主要是目前的肿瘤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肿瘤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任何一个肿瘤专科医师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肿瘤诊治信息和技术应用。因此需要一个相应的机制来克服这一缺陷,就是用多学科的联合会诊方式,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客观分析病人的基本情况,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采取所对应的多学科肿瘤序贯治疗,以避免或减少肿瘤单一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治疗战略不当的现象有多种,除了单一治疗方式,还有先后顺序不当,序贯治疗切换时机的不合适,用药依据的不充分,没有充分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和意愿,没有随访医嘱和具体要求。比较容易出现的是两种:肿瘤一切就好,不管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预后,不分析手术的利弊,一味追求手术切除,近来腹部手术较多的问题是盲目使用腹腔镜切除;肿瘤一化疗就行,不管肿瘤的病理分型、药物敏感程度,也不管病人的身体状况、耐受程度、经济状况,一味地追求最新化疗方案。这两种情况实际上往往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要通过家属不计代价的努力,去弥补既往关照的不足或遗憾。因此临床上容易出现一些无法挽回的现象:手术后各种并发症加速了病人死亡,时间上比存活预期减少一半以上,痛苦程度则是好几倍,人力财力的浪费无法计量;没有进行术前综合治疗,匆忙手术后短期内复发,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侵犯浆膜层仍行腹腔镜切除,很快腹腔播散;化疗一半无法进行下去,处理并发症的费用高于化疗费用,医生病人都很苦恼;昂贵药物的治疗效果还没有体现,病人已经结束了整个病程。
全球性的肿瘤治疗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我们应当尊重科学,同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面对晚期的肿瘤病人,目前又缺乏有效措施的病情,应当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应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在保持病人基本生存质量的基础上追求生存时间的延长。
三、过度迷信专家
国内有许多优秀的肿瘤学专家,他们在肿瘤治疗中的某些领域造诣颇深。比如,有专门从事肿瘤手术治疗的肿瘤外科专家,从事肿瘤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的肿瘤内科专家,和从事肿瘤放疗的肿瘤放疗专家等,医院分科更细,如乳腺肿瘤科、头颈部肿瘤科等。即使都是肿瘤内科专家,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和治疗擅长点,有长处就有短处。因而,不能盲目地从头至尾认准某一位专家,而应根据肿瘤的不同,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专家。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一种国际和国内都共同认可治疗战略,这种方法在一开始就汇集各个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避免了单一的联系方式和纠正渠道,同时也从客观上给病人和家属以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感官认识。
四、追求最好方案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而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药品也不断涌现。相对应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追求最好的治疗方案,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对病人基本状况的不了解、对综合治疗目标的曲解。而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出现在晚期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抱着“救命稻草”的心态不顾代价地追求最新疗法、最新药物、最好设备。
目前分子靶向药物比较热门,出现的一些新现象也令人痛惜。一些医生不了解分子靶向药物使用的要求,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甚至没有病理报告的情况下,盲目推荐分子靶向药物;病人和家属,不顾及病情和经济状况,不顾及是否有效,盲目使用分子靶向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综合控制规划为四项: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性治疗、疼痛及姑息治疗。约60%采用治愈疗法的患者会复发而最终成为姑息治疗的对象,采用姑息治疗是因为认识到癌症治愈或长期控制是不可能的,因此治疗目标是现实的: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目前采取姑息治疗,而带瘤生存的病人越来越多,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的事例也是很多的。
因此在强调综合治疗的同时,要减少多手段治疗的随意性、使用“新技术”“新药物”的盲目性。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无效的、不适当的或可能无益于病人的医疗行为,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医疗照顾,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从当前的医疗技术、经济水准出发,对病人给以恰当的处置,不应不及,也不应过度,这就是适度医疗。
五、忽视随访检查
肿瘤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检查,对于肿瘤医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于每一个肿瘤病人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对定期随访检查的忽视有两个方面,主要取决于两个主体,也就是医生和病人(或家属)的认识水平。定期的随访检查,是保证肿瘤治疗效果延续,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征象,及早采取诊治措施的重要保证。因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注定了它的潜伏、复发和转移的能力,以及产生第二种原发肿瘤的较高几率。
肿瘤专科医师在肿瘤学教育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肿瘤随访的基本要求,应当在病人出院之时教育病人和家属,定下随访的时间和要求,并在出院医嘱中予以明确。肿瘤随访检查时间的间隔,是随着生存时间而延长的,比如说半年内一月一次,半年后两月一次,有情况随时复诊,当然不同的肿瘤有各自的特点。非肿瘤专科的医师往往会忽视这一要求,要么没有提及随访要求,要么简单嘱咐,没有明确规定。医师在随访工作中的忽视行为,会造成病人的误解,松懈病人的警惕性,降低病人定期检查的积极性,而后果往往是发现复发的时间晚、能够采取的补救措施少,丧失了及时发现复发征象并及早治疗的机会。
病人和家属在定期随访检查中的表现,差异也很大,容易出现忽视现象的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开始很重视,按医嘱定期门诊检查,随着平稳期的延长,特别是3到5年左右,容易出现松懈情绪,甚至于放任不管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对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长期随访的理念不牢固。第二种是没有正确认识到定期随访检查的重要性,自以为没有不适就可以不检查;这种情况,主要是依从性较差,自以为是。第三种是认为每年参加年度体检,没有异常就可以不来门诊了,这是没有认识到肿瘤随访检查的特殊性,不了解正常体检和肿瘤病人复查的区别,正常体检缺乏很多针对各自肿瘤随访的检查项目。这几种情况,都会容易出现肿瘤复发或新生肿瘤发现比较晚的现象,处理比较困难,预后远逊于及时发现的情况。
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江苏省抗癌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等。从事肿瘤外科逾27年,主刀胃肠道肿瘤逾千例、腹膜后肿瘤逾百例,参加肝移植手术逾百例。在胃肠道肿瘤、肝肿瘤、腹膜后肿瘤的序贯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医院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为中晚期肿瘤患者制定适合于患者个体情况的合适治疗方案。年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医院肿瘤外科工作;年就读于天津医学院肿瘤学习班,系统学习了肿瘤学理论;年就读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总后勤部第四期中青年人才基金班,有效拓展了外科视野;年参加军区第一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班,系统学习管理知识。工作以来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集中于胃肠道肿瘤、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研究,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主编外科手册一部,参与编写各种专著7部,获得各种科技进步奖4项论文发表(第一作者)个案报道1.右支气管类癌带瘤存活6年一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7(2):。2.乙状结肠癌误诊误治一例分析临床误诊误治;7:。3.四次动脉插管化疗治愈DukesD期直肠癌一例中国肛肠病杂志;6:45。4.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二例实用癌症杂志;2:.腰背溃疡为首发症状的升结肠癌2例临床肿瘤学杂志:4(4):53。6.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一例临床肿瘤学杂志;12:。结直肠癌研究7.大肠癌性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中国肛肠病杂志;6:46-47:解放军医学情报,;9:-。8.大肠癌性激素受体与血浆性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论著)实用癌症杂志;9(1):16-18。9.大肠癌35例癌细胞DNA倍体和ER,PR的检测及其意义解放军医学杂志;19(4):-。10.大肠癌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的表达及DNA倍体的预后意义临床肿瘤学杂志;3(3):34-35。11.直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临床肿瘤学杂志;1(3):12-14。12.直肠癌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综述)临床肿瘤学杂志;3(2):46-48。15.nm23基因及其与大肠癌的研究(综述)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7(4):-。16.人大肠癌nm23-H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的关系解放军医学杂志;21(5):-。17.nm23-H1,H-ras基因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临床肿瘤学杂志;3(2):23-26。18.m23-H1,H-ras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解放军医学杂志0;25(4):-。19.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综述)中国临床外科杂志;9(4):-。其他肿瘤研究20.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现代外科理论与临床(九):39-40。21.多原发癌的治疗进展(综述)肿瘤研究与临床;2:46-48。22.胃肠道多原发癌的及时发现和治疗(论著)实用癌症杂志;9(2):-。管理研究23.医院在突发事件中医院管理杂志4;11(5):-。24.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分类和管理(论著)医院5;9(2):17-19。25.对体系部队医疗保障模式的探索(论著)医院管理杂志5;12(6):-。26.论临床医师的领导力(论著)医院6;10(5):58-60。27.医院七年医保工作的回顾与思考(论著)江苏卫生事业管理8;19():21-23。28.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发展(论著)东南国防医药;12(1):76-78。29.论临床医师的学习力(论著)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1:2:98-。参与协作30.医院开展高新技术质量实医院管理杂志5Vol.21No.7P.-张志敏 王月忠 张卫兵 华长江31.晚期直肠癌的插管化疗栓塞[J].实用肿瘤杂志,,12:27...黄水清,殷广福,华长江,等32.运用责任医师负责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管理杂志5;02张志敏王月忠华长江33.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提高复发大肠癌的切除率临床肿瘤学杂志;3(3):54殷广福华长江许正昌卢秀仙书籍1.《常用药物最新用途手册》北京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2.《最新肿瘤求医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12月第一版3.《常用药物最新用途大全》北京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4.《新编袖珍外科手册》第一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00册。年12月第二次印刷,10册。5.《肿瘤外科手术图谱》华夏出版社年6月北京第1版。6.《现代整体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章整体医疗的新概念(三万字)人民军医出版社5年1月北京第1版获奖情况1、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第一作者,题目:大肠癌性激素受体的研究,证书序号:98-4--、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作者,题目:D16-2型腹壁结肠造口排便报警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证书序号:95-3--、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第四作者题目: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16例胰头及壶腹癌疗效观察证书序号:98-3--、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作者,题目:富糖原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书序号:03--04
擅长疾病: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腹膜后肿瘤、肝肿瘤的综合整治方案制定以及外科手术治疗、肝移植手术。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