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迷失了我们的双眼,晚期肺癌历经8个
2016-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会诊病例分享
一例晚期肺癌患者,先后经过3家医院的手术治疗、病理会诊、基因检测和影像复查、治疗等,历时8个月才得以确诊。是会么迷失了我们的双眼?原来是这样的:
患者刘WX,男,74岁。不抽烟。
腹部肿块,术后确诊胃肠间质瘤(GIST)
因下腹部疼痛于-12-14医院行剖腹探查术,发现腹部巨大肿块,部分切取后关腹。术后病理:符合胃肠间质瘤。
医院会诊,病理诊断:GIST。免疫组化:CD+,CD34+,Dog-1+,Nestin+,Ki-67+45%。核分裂像≦5个/50HPF。
-12-25到郑大一附院就诊,胸腹部CT:腹腔肿块,肝内低密度灶,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双肺结节,纵膈及右肺门淋巴结可见。
基因检测:c-Kit基因11外显子突变。
于年1月始口服“伊马替尼”片,3个多月后复查示左上腹占位稍缩小:
左图-1-26右图-4-15
CEA持续升高,多处疼痛、肝脏新发病灶。不能用GIST解释这些临床表现。
-8-15复查腹部CT,左上腹占位较前增大,肝脏新发多个低密度灶,原有转移灶增大。患者在近半个月全身多处疼痛,伴消瘦、乏力。
左图-4-15右图-8-15
血清CEA和CA持续升高,以下是-1-26~8-15期间3次检测结果:
PET-CT(-8-17):左肺上叶、肝脏、双颈部、纵膈、双肺门及骨骼等多处代谢活跃灶,考虑转移。见下图:
行CT引导下肺穿刺(-8-18),病理报告:腺癌。TTF-1阳性提示肺来源。
基因检测:EGFRLR,合并低丰度的TM
诊断:
肺腺癌多发转移,EGFRLR;
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治疗中)
建议:
吉非替尼+伊马替尼联合治疗
讨论:患者腹部探查术后病理确诊GIST,口服靶向药伊马替尼有效。因发现肝转移、全身疼痛、消瘦和CEA等升高而考虑合并其他肿瘤。做PET-CT考虑合并原发肺癌而做肺穿刺(也可做转移灶穿刺),从而明确了诊断并寻找到了精准治疗的靶点。
在当初诊断GIST时只发现两肺部小结节,并可见纵膈及右肺门淋巴结,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升高的CEA也没有进行深入探讨。8个月伊马替尼治疗后临床表现强烈提示存在第二肿瘤,后经影像检测和活检得以证实。这8个月,也正是肺癌的自然发展史。
GIST合并肺腺癌极为罕见,也是造成肺癌延期诊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不抽烟,EGFR敏感突变,虽然检测低较低丰度的TM,预计仍会有70%左右的有效率。这种情况下PFS长短还难以预测,有学者指出TM者疾病相对发展缓慢。
在网上检索这两种靶向药物的相互作用,指出伊马替尼可通过影响吉非替尼的代谢而能提高后者的血药深度,提醒医生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延伸阅读
众里觅她千百度,患肺癌7年才被检出ALK融合
罕见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对TKI靶向治疗的反应
EGFR基因21外显子常见和少见突变,10月9日会诊病例选登
和专家一起看肺癌:一例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诊治经过
公布答案:NSCLC伴EGFR突变临床知识自测
病例挑战:不适合靶向治疗的转移性肺腺癌的处理
公布答案:不适合靶向治疗的转移性肺腺癌的处理
河南省肺癌多学科会诊
肿瘤精准医学综合门诊会诊
地点:医院门诊10楼会诊室
时间:每周4下午,14:30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