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如何治疗
2018-5-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淋巴结是人体防御系统重要组成之一,在急性感染后,淋巴结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去吞噬病菌,抵抗病变蔓延。因此获得炎症同时,多伴淋巴结肿大。成人病愈后淋巴结会自动恢复正常,但由于小儿的淋巴系统在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尚处于发育阶段,急性炎症治愈后,常遗留有淋巴结肿大未能消去,这属于生理性淋巴结肿大,对健康没有影响。但淋巴结肿大不美观,让家长十分烦恼,在这里介绍传统艾灸方法,治疗淋巴结肿有奇效。
淋巴结肿大,于中医之“瘰疬”,多由火毒之邪窜于经络,气血凝滞而成。生理性淋巴结肿多属“瘰疬”范畴,
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
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疾病症状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其特征是在皮肉间可扪及绿豆大小的核块,或互相串连,质地软或稍硬,表面多光滑。
该病好发于颈部,也可发于耳前、枕后、腋下及腹股沟等处。
主穴:肘尖穴、阿是穴。
肘尖穴,在肘后部,当尺骨鹰嘴的尖端,屈肘即可取之。肘尖穴属经外奇穴,可治瘰疬。灸肘尖对瘰疬的良好疗效,古往文献均有记载。《奇效良方》有记载“肘尖两穴……治瘰疬,可灸七壮”,《刺灸心法要诀》也有记载“肘尖端处是奇穴,男女瘰堪灸也”。《灵枢》提及手少阳三焦经及其支脉走行上项部,为瘰疬好发的部位;而足少阳胆经可治“腋下肿,马刀侠瘿”,即腋下及颈部淋巴结肿。肘尖恰在三焦经走行上,手、足少阳经经气可互通。
配穴:至阳穴,膈俞穴,曲池穴、足三里穴、天突穴、廉泉穴、少海穴、百劳穴。
左右肘尖穴、阿是穴,配穴2-3个,每天一次,一次两组。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获效。
:治疗瘰疬应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拟行气散结,温化痰凝。调节少阳经气可使全身气血通调,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结可散。艾灸肘尖可温经通络、消瘀散结,更可激发经气、通调血脉。其产生的温热效应,可增强局部血液及淋巴液循环。
本法对于小儿生理性淋巴结肿疗效良好。但若患儿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相应部位的炎症,如牙龈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家长则可用灸法同时治疗;而患儿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时,则要小心淋巴瘤、传染性疾病、溶血液贫血等疾病,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遵医嘱。
本病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颈部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位于颌下及胸锁乳突肌前、后缘或深面。初期,肿大的淋巴结彼此分离、较硬、无痛、可移动。以后由于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移动的结节性胂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坏死,并液化成寒性脓肿,最后破溃流出豆渣样或米汤样黄白色稀脓液,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或窦道。
临床经验表明:艾灸治疗淋巴结结核有效率高达98.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