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30病例分析
2020-8-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病史
患者,男性,53岁,因“发现双颈部肿块1周”就诊。体格检查:双侧颈部触及多个肿块,鸽蛋大小及花生大小,以左侧为主,无压痛,皮肤无红肿、破溃,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3×/L;胸部CT见右侧肺多发结节影
灰阶及多普勒超声
左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较大的约3.4cm×2.1cm,淋巴结边界欠清,皮质增厚,呈稍低回声,内回声欠均,淋巴门不清。CDFI示淋巴结内彩色血流信号稍丰富,呈混合型血供。PW测得淋巴结内动脉频谱。
左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较大的约3.4cm×2.1cm,边界欠清,淋巴结呈偏高回声,内回声欠均,淋巴门受压移位(箭头)CDFI示淋巴结内彩色血流信号呈点状型。
测得淋巴结内动脉频谱,RI:0.75
弹性成像
淋巴结蓝绿相间,2级。
超声造影
团注造影剂后13s,淋巴结开始增强,呈弥漫性增强,16s轮廓清晰,23s淋巴结增强达峰,内部均匀增强;34开始廓清,44s持续廓清。
超声造影:团注造影剂后13s,淋巴结开始增强,呈弥漫性增强
23s淋巴结增强达峰,内部均匀增强
超声提示
右侧颈部淋巴结增大,恶性淋巴结首先考虑,建议活检。
结果
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结核,抗酸染(+),实验室提示GeneX-pertMTB/RIF(+)。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箭头为活检针)
分析双侧颈部淋巴结增大,以左侧为著,淋巴结皮质增厚,回声略偏高,不均匀,淋巴门受压移位,CDFI:呈点状型血流,超声造影淋巴结呈弥漫性均匀增强,与典型的淋巴结结核不均匀增强的模式不相符,误诊为恶性淋巴结。淋巴结结核表现为均匀增强较为少见,可能与淋巴结结核病程早期,液化坏死区范围较小有关,有研究表明直径小于2mm坏死灶超声造影不易显示,可表现为均匀增强。
内容摘自《浅表淋巴疾病超声诊断》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年4月出版发行
编委简介:邵亚勤,副主任医师,医院超声科妇产组组长,浙江省数理医学妇科与胎儿医学组委员,参与厅局级课题3项,一级期刊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篇。
转发给更多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学习
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