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误诊的腮腺肿瘤1例每日早读
2021-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今日病例
中年女性,腮腺浅叶肿物。
点击选项投票:
组织学描述:
低倍镜下,本例可见囊性的腺样乳头状结构和明显的淋巴样间质,与warthin瘤非常相似。高倍镜下,典型的双层嗜酸细胞上皮不存在,其上皮更加复杂、多层化。
诊断:
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variantofmucoepidermoidcarcinoma)
讨论: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MEC)为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10%,恶性上皮性肿瘤的30%。由产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鳞状)细胞构成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下图为典型涎腺MEC1例:
Warthin瘤(Warthintumor,WT)为唾液腺第二大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表现为无痛性、缓慢增大的包块,肿瘤局部切除后预后良好。下图为典型Warthin瘤1例:
?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MEC亚型,即Warthin瘤样MEC(Warthin?likemucoepidermoidcarcinoma,WT?MEC)。WT?MEC大体标本多表现为囊性结构,少部分为局部囊性。镜下见多囊性嗜酸性上皮增生伴有明显的淋巴样间质,内衬鳞状细胞、黏液细胞,可见生发中心。其中,嗜酸性细胞排列呈多层,见圆形或椭圆形的泡状核和丰富的嗜酸性胞质。肿瘤内可见小范围呈灶性分布的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核分裂象和梗死少见,常无周围神经和脉管侵犯。WT?MEC上皮成分细胞角蛋白(CK)5/6、CK7、p40、p63、CA阳性,Ki?67阳性指数2%,黏液细胞卡红染色阳性。原位荧光免疫杂交(FISH)检测显示MAML2融合基因在肿瘤上皮细胞中阳性,而在淋巴细胞中阴性。
下图为WT伴WT-MEC1例。左侧为WT,右侧为伴发的WT-MEC。
鉴别诊断:①Warthin瘤
②淋巴上皮囊肿:
病变肉眼观常为圆形包膜完整的小结节,可有单个或多个囊腔,囊腔内含浆液性分泌物而非黏液。镜下见囊肿衬里上皮为扁平或柱状复层鳞状上皮,可伴有不全角化,上皮薄无钉突。其深部纤维囊壁为大量淋巴间质,可见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的形成。
③淋巴上皮癌(又称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为一种伴有明显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的未分化癌。部分淋巴上皮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相关。镜下,肿瘤通常无包膜,侵犯周围正常组织。肿瘤性上皮细胞排列成浸润性生长的片状、巢团、岛状和条索状结构,间质为特征性的致密淋巴样间质,常伴反应性淋巴滤泡形成。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边界清楚,胞质微嗜伊红,胞核呈椭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多数情况下,细胞和胞核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和坏死易见。
④皮脂腺淋巴腺瘤:绝大部分发生于腮腺。可见皮脂腺细胞。皮脂腺淋巴腺瘤1例:
⑤非皮脂腺淋巴腺瘤:
罕见,主要发生于腮腺,也可发生于副腮腺、下颌下腺、颈淋巴结和颈部。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胞质淡染,泡状胞核,核仁清晰。增生的上皮形成梁状、管状或实性结构,无特征性双层上皮分化,无皮脂腺分化,间质为密集的淋巴样组织,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⑥Warthin瘤伴黏液化生或鳞状化生:
WT?MEC的镜下表现与化生的WT区别在于:前者缺失典型的WT双层立方状嗜酸性细胞,并常伴有大片黏液湖和鳞状化生,MAML2融合基因阳性,后者化生的Warthin瘤中黏液细胞的分布常表现为少而散在,当出现梗死灶时黏液化生可大范围的出现在其周围,MAML2融合基因阴性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T与WT?MEC均表达CK5/6、CK7和p63。典型的WT瘤双层结构中管腔面上皮表达CK7,基底细胞表达CK5/6和p63。而对于WT?MEC,文献报道弥漫性分布的p63、CK5/6和CK7阳性常出现在由中间样细胞或鳞状表皮样细胞构成的多层结构中。
⑦Warthin瘤伴MEC样化生(太难了,不过多解释了):
文献(PMID:)中报道的这一例InfarctedWarthintumorwithmucoepidermoidcarcinoma-likemetaplasia让人怀疑人生了。分子检测证实不存在MAML2融合基因。
主要参考文献:
王玺,李斌斌.唾液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49(11):-.
今日讲座信息-5场8:00膀胱肿瘤病例分享—医院早读
9:00肿瘤分子病理诊断及FISH技术应用培训班
20:00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与进展
17:00《中华病理学杂志》病理神探?积分赛第4期
19:30安必平FISH应用线上讲座
爱病理app,发现页
-第21期病理医学每日早读到此结束-
加入病理交流学习2群、投稿
请加个人-smmu
iHeart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