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淋巴瘤的PETCT检查

2016-1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史及检查目的:

患者男性,56岁,久居北京。年12月初自述无意间触及双侧腹股沟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无压痛,同时四肢出现皮疹,伴瘙痒。未行治疗。年3月患者又于颈部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就诊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有盗汗现象,体重下降约5kg,体温正常。既往无结核、乙肝病史以及疫区生活经历。

临床查体:于颈部、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压之不痛,质地较硬,活动度尚可。临床疑诊淋巴瘤,行进一步18F-FDGPET/CT(图1-5)检查。

检验结果:WBC6.78×/L(4-10×/L);红细胞沉降率10mm/h(0-15mm/h);血清乳酸脱氢酶(LDH)IU/(-IU/L);血清β2-微球蛋白(BMG)1.7mg/L(0.0-3.0mg/L);肿瘤标志物未查。

图1全身MIP图示颈部、腋窝、纵隔、腹部及腹股沟多发对称性分布的放射性浓聚灶。

图2示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并放射性异常浓聚。

图3示纵隔及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并放射性异常浓聚

图4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并放射性异常浓聚

图5示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并放射性异常浓聚

检查所见:

禁食6h以上,静脉注射18F-FDG3.7MBq/kg,避光静卧60min后行全身PET及CT断层显像,PET图像经衰减校正及重建后,将PET及CT图像行多平面、多幅显示。

双颈部(图2)、双侧锁骨区、纵隔(图3)、双肺门、双侧胸肌间、双侧腋窝(图3)、右前肋膈角、双膈肌下、腹腔内、腹膜后(图4)、盆腔内及双侧腹股沟区(图5)多发淋巴结肿大并放射性异常浓聚,最大SUV8.1。

脾大,达九个肋单位,实质放射性弥漫增浓,最大SUV2.9。

检查意见:

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并代谢活跃,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为淋巴瘤。

病例解析:

诊断依据:

本例患者出现盗汗、无原因的体重下降,四肢有皮疹,伴瘙痒,无结核病史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PET/CT显示患者全身多组淋巴结受累,肿大伴代谢异常增高,呈对称性分布。脾脏肿大,放射性异常浓聚。全身实质脏器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及异常FDG摄取。综合以上这些要点,考虑患者为淋巴瘤。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图6)。

图6病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LCA(+++)、Bcl-2(+++)、Bcl-6(+)、CD19(+++)、CD20(+++)、Mum-1(+)、Ki-67(>50%)

病例相关知识:

1.淋巴瘤: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类恶性病变的总称。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1]。淋巴瘤可累及全身多组淋巴结及脾脏等结外器官。FDG活性高的淋巴结常表现为全身多组淋巴结肿大伴放射性浓聚。

淋巴结代谢增高的病变并不都是淋巴瘤。如乳腺癌患者常常出现颈部及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附图1a和1b)。在这类病人中,常常可见发现FDG浓聚的原发病灶,且淋巴结的转移呈链式,沿着原发病灶的淋巴引流途径,可出现跳跃式转移,常为单侧病变。结节病患者影像上常表现为肺门“八字征”改变(附图2a和2b)。淋巴结的肿大多出现在肺门周围,且左右对称,肿大的淋巴结多相互独立,极少融合成团,对周围组织主要是一种压迫和推挤的作用,而且患者常常出现肺间质的受累和肺内边缘分布的结节,结节边缘光滑。病变的FDG放射性浓聚程度常低于淋巴瘤病灶。淋巴结结核患者也可出现多组淋巴结受累的表现(附图3a和3b)。淋巴结肿大多为一侧性,因为病灶新旧交替,可以看到PET图像上不均匀摄取,肺内多有结核病灶,临床上有午后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结核中毒症状,而且结核病灶常常出现钙化灶,而在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和器官中极少出现钙化。

附图1a

附图1b

附图1a和1b:右侧乳腺癌伴腋窝及颈部淋巴结转移。

附图2a

附图2b

附图2a和2b:结节病,肺门淋巴结肿大,左右对称,呈“八”字改变。

附图3a

附图3b

附图3a和3b:淋巴结结核,右肺尖可见结核病灶,伴钙化,右颈部及纵隔淋巴结放射性浓聚程度不一。

2.显像条件:18F-FDGPET/CT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精确分期,对早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也有一定价值,NCCN指南推荐在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使用PET/CT。

(1)显像剂及显像原理:

最常用的显像剂为18F-FDG。18F-FDG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发生磷酸化。磷酸化的18F-FDG无法去磷酸化因此聚集在细胞中。恶性肿瘤细胞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明显多于正常细胞,因此大量18F-FDG沉积在肿瘤细胞内[2-3]。18F通过湮灭辐射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KeV的光子,PET探测器探测通过探测光子重建成恶性肿瘤的代谢功能图像,并使用CT图像衰减修正,融合成像。

(2)显像方法:

使用PHILIPSGEMINITF扫描从颅顶至股骨上段。扫描参数为躯干1min/床位;头单独三维采集,4-5min/床位。重建为三维图像。同机CT(kV,mAs,扫描厚度3mm)衰减校正。

(3)显像条件:

患者显像前禁食6-8h,血糖低于10mmol/L。静息坐卧15min后,静脉注入18F-FDG(3.7MBq/kg),避光静卧60min。

总结:

1.18F-FDGPET/CT图像特点,多组淋巴结甚至多器官受累,分布较对称,考虑淋巴瘤的诊断。FDG高活性的淋巴瘤可以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

2.淋巴瘤患者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就诊,查体可以在体表触到淋巴结肿大,压之不痛,多质地较韧。

3.淋巴瘤患者临床会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减低等非特异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β-微球蛋白的升高。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hlbk/1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