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明教授经典验案之瘿瘤验案

2022-8-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瘿瘤验案

姓名:魏某某,女,63岁;就诊时间:年3月4日

发现左颈部肿物5年余。

5年余前发现左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如蚕豆或绿豆大小,触之稍有疼痛,伴颈部不适,每当感冒或劳累时自觉肿物增大,触之疼痛明显,甚至不触亦稍有痛感,按之可滑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颈部淋巴结炎”,活检良性,因过于担心肿物癌变,整天茶饭不香,眠差,半夜惊醒,渐渐心神不安,焦虑不宁,时悲欲哭,时心烦易怒;近年人渐消瘦,全身疲劳,说话有气无力,胸时有闷感,作一深长呼吸如叹息则舒,脸色苍白,素体怕冷,冬穿厚衣夏不吹空调,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舌稍淡紫质胖有津,舌苔薄白,脉弦细右关弱。既往有焦虑症病史三年,在正规服抗焦虑西药,自诉控制尚可,但时感嗜睡乏力;高血压病史五年,规服口服降压药,自诉血压控制尚可,体稍胖,性格偏内,遇事易虑喜思。此气虚为主,兼痰气滞结阻,先补虚为主兼化其痰,脾气旺则气滞自行、痰结易化。

补中益气汤+海藻玉壶汤加减:炙黄芪30党参15炒白术10炙甘草10当归10陈皮10柴胡10川芎10青皮10浙贝母10升麻10连翘15生半夏15(加蜜二匙生姜3片先煎):七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每剂煎二次,和匀,分三次,三餐饭后温服。2、抗高血压与抗焦虑西药照服,但与服中药时间间隔1小时。

/3/11:药后第三天淋巴结大小不变,但触之不痛,且结节变小变软,左颈部不适感减轻;神疲乏力、嗜睡犯困以及头昏时作也均明显减轻,怕冷减轻,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舌淡紫稍嫩稍胖,苔薄白,右关脉起稍见有力。效不更法易方,仍以上法上方为主,加活血散结、化瘤疏肝。

上方再+四逆散+消瘰丸治之:具体药物加玄参15生牡蛎30(先煎)黄药子10白芍20枳壳10;倍柴胡15:七剂,水煎服,每天服2/3剂,每剂煎二次,和匀,分三次,即早晚饭温服,共服11.5天。

/3/25:诉肿块变小,质柔软,触不痛,左颈项部已无不适感;尤其是患者自行将降压和抗焦虑西药减去各半,仍然是精神振作,嗜睡消除,怕冷明显减轻,脸色转佳,精力与体力渐行渐增,饮食、睡眠、二便仍然正常,血压/86mmHg,舌淡稍胖苔薄白,脉弦弱稍沉;

效不更方,仍从上法加大补气药,以既气充化痰行气,又降压抗郁:1、补中益气汤加主+海藻玉壶汤+消瘰丸+四逆散加减:炙黄芪45白参15(另炖兑服)炒白术15炙甘草15青皮10浙贝10连翘15玄参15生牡蛎30黄药子10当归10白芍15川芎15枳壳10:14剂,每天服2/3剂,水煎服,每剂煎二次,和匀,分三次,即早晚饭温服,一天服二次,共服21天。2、抗高血压与抗焦虑西药减服其半,但仍需与服中药时间分开1小时。

/5/8上药共服20剂,时间30天。疗效令人满意:左颈部肿物基本消失,精力倍增,脸气红润,心情舒畅,怕冷明显减轻,大小便正常,降血压及抗焦虑药物停服,血压正常,舌稍胖质稍紫,脉左细弱右稍盛,仍从脾气不足,肝气有余,兼痰浊结聚。

仍从上法:1、补中益气汤+海藻玉壶汤+消瘰丸+四逆散:炙黄芪30生晒参15炒白术10炙甘草10海藻15青皮10浙贝10连翘15玄参15生牡蛎30黄药子5猫爪草10川芎15白芍15枳壳10当归10法夏10:七剂,水煎服,每天服2/3剂,每剂煎二次,和匀,分三次,即早晚饭温服,共服11.5天。2、前方14剂,做药丸,为三个月用时,以观长期之效。

3、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服汤剂或丸剂期间停服抗高血压与抗焦虑药。

/5/7:服丸药期间即全停两类西药,淋巴结肿物完全消失,即便后来感冒发烧一次也未曾肿大,其他如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均属正常,血压也一年维持在正常水平,舌淡稍紫稍薄白略腻,脉弦细稍沉,获临床痊愈。近因其父高龄亡故,精神打击较大,担心旧病复发,嘱晨服逍遥散,晚服补中益气丸,坚持运动,病必难以再生。

中医认为:颈淋巴结炎属瘰疬范围。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因其互相串连,中医称之为瘰疬,其小者为瘰,大者为疬。多发生于颈侧、颌下、颏下、耳后等处,表现为局部的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单个或数个成串,小者如豆粒,大者如花生米,触之略硬,表面光滑,推之可移,可有轻度压痛,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的炎症病灶,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时也可发展成脓肿,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其病因病理,早期主要由情志不畅,由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项,形成实中夹虚之证;其治初期以疏肝养血,健脾化痰为法,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以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为法;后期多可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转成虚中夹实之证。其治以滋肾补肺,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然而,本案气虚之中夹着气滞,痰浊之中夹着瘀毒,加之年过花甲,又无结核性疾病的证据,而因立着力足辨证,大举温补太阴脾气、着力升举中焦清气,兼以化痰活血,散结解毒,总体以温补为主治本,兼以温散为辅治标,迳用补中益气汤之补气,合以海藻玉壶汤之化痰,在补气化痰的基础上,稍兼化瘀与解毒,用药途径上,药剂开路,丸药殿后,缓补慢消,历时半年,终使淋巴结得以消散,而且此前所患的高血压与焦虑症也随之一并得到有效控制,一举三得,值得总结。

1、何以补气成为治疗瘰疬(慢性淋巴结炎)的主要治法?

导师曾庆明教授认为本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年人。其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肤,邪毒流注于经脉,与内蕴之痰湿交结,致使营卫不和,邪郁化热,气血凝滞,经脉阻遏而成痰瘀夹毒;也有因乳蛾、龋齿、头面部疖肿感染毒邪,形成痰瘀浊夹毒内侵,加重耗气伤阴和痰凝血瘀,郁结皮下而成肿结。本病多发于青少年人,一般体质较为虚弱,多有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体质,乃先天素体亏虚,后天调养失当,加病久失治误治,迁延成顽疾。因此,本病属本虚标实之症,气阴亏虚为本而以气虚为主,痰浊瘀血凝滞为标以痰浊为主。其病机本质与肌瘤、腺体增生、痰核、瘿、瘤、岩等“有形之物”相类似,即虚为本,痰、瘀、毒互结为标。如何辨识?可以手触之,病患处有大小不等的肿块,犹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触之滑软,不红不灼,或痛或不痛,或仅有压痛。其治当在补益气阴的基础上,化痰、活血和解毒。针对气虚为主的慢性淋巴结炎(多为结核性),导师常以补阳还五汤合消瘰丸合止痉散为基础方,常用药包括:生黄芪30克,白参10克,赤芍20克,地龙20,玄参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5克,连翘10克炮山甲1袋免煎冲,蜈蚣1条(焙干,研末冲服),全蝎1克(焙干,研末冲服)等。生黄芪甘温,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长于补气推动血液运行,以阻痰滞血停;白参甘平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善于蒸津化气,以化痰化瘀;炒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善于补气之中祛除湿邪,预防痰湿内生,三药合用,补气行血,堵痰化瘀,托毒外出;赤芍苦微寒,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玄参、浙贝母、生牡蛎乃《疡医大全》之消瘰丸,其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生牡蛎软坚散结,浙贝母清热化痰,三药合用,使补气之中兼有补阴作用,尤其全方本身具有的痰化结散作用,能使瘰疠渐消,临床上广用于痰核、瘿瘤、增生、肌瘤、囊肿、硬化、纤维化等属痰火结聚者;山慈菇、连翘清热解毒,前者善清瘀毒,后者在治疮痈的基础上,善消肿散结,善治瘰疬痰核;炮山甲、蜈蚣、全蝎破瘀通络,活血解毒,尤其是炮山甲一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但其药太贵,所以用现代颗粒剂冲服,效虽逊于细末冲服,但能较好地解决药价与药效问题;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开胃。全方具有补脾气、益元气、滋阴津,化痰瘀、软坚肿的功效。

2、气滞何以不用行气药?

气滞肝郁永远是本病的始作因素和贯穿全程的主要病机。本案病人多愁善感,加之担心癌证,肝郁乃必然之机;而且但从深层次病机分析,气有推动气血津液液运行和蒸津化血的作用,气虚则不仅可以使血瘀,更可以使气滞。气滞则津血无以化生,津血无以化生即可津凝为痰,血凝为瘀,痰瘀互结结于颈部,则为颈部瘰疬,包括慢性颈淋巴结炎,凝结日久,又易生热化毒,形成痰瘀毒火。因此,假设此人元气气旺盛,肺脾气充,有足够的气推动气血运行,生生化化津液,则无痰瘀结块之虞。这就是《黄帝内经》指出的“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和《杂病源流犀烛,积聚征假痃癖痞源流》所说的“壮盛之人,必无积聚。必其人正气不足,气留着,而后患此”的原因所在。从西医角度分析,淋巴结炎是由于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致,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它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才易发生淋巴结炎。所谓“抵抗力”与“营养”即是中医“气”的功能与物质形式。因此,补气即可以行气,尤其是久病体弱之人,气壮即无气滞,无须额外添加行气药。

3、为什么选补中益气汤和海藻玉壶汤?

补中益气汤是甘温补脾以除虚热、升清阳的代表方。本案还取其疏肝养肝、顺气化痰、养血活血的作用。本方大队补气药中用当归一味,乃血为气之母,是“阴中求阳”之伍,然当归本身有养血柔肝,合柴胡、川芎则疏肝中有柔肝之用;二诊后加白芍一味,柴芍相伍有四逆散之意,疏柔相济,针对了肝郁之个次要病机。而归芍芎三药相伍,则四物汤之主体,养血中活血,又针对了瘀血这个更次病机。方中又有陈皮一药,一般解释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然脾虚易生湿生痰,陈皮之用不仅行滞,更且化痰,行气化痰正是取此方的另一意图,与海藻玉壶汤的青皮相伍,行肝脾之滞,与补中益气汤的茯苓相伍,化脾虚之痰。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卷二方,由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甘草节独活海带组成,具有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滋阴泻火;以海藻为主药,配合诸药可使瘿瘤得消,功效之高,犹如玉制之壶可贵,故得其名。是治疗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的常用方与代表方,现代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膜炎,乳腺增生,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声带小结节,多发性疖病等“有形结块”为主病变,疗效历历可稽。笔者移治肝硬化、肝脾肿大、子宫肌瘤等,获效亦丰,本案移治淋巴炎也即其病机,移治因慢性炎症所引起的淋巴结之“有形之块”痰结之标,收效也称满意。

然则,考究临床常用化瘤方剂,如消瘰丸(贝、玄、牡)、柴胡消瘰丸(柴胡疏肝散+消瘰丸+棱莪没药、化瘤丹(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化铁丸(威灵仙、楮实子)、夏枯草汤(《外科正宗》夏枯草,昆布,玄参等)、橘核丸(《济生方》橘核、海藻,昆布、玄胡、厚朴、桂枝、枳实等)、犀黄丸(犀牛黄、射香、乳香、没药)、小金丹(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子、乳香、没药、当归、射香、黑炭)、鳖甲煎丸(共23味药)等,何以独衷情本方?原因有四:一是主药海藻咸寒,归肝肾二经,功擅消痰软坚,从而使增生组织崩漏,使病态组织修复,加之半夏、猫爪草、黄药子、连翘和消瘰丸,化痰之力不谓不大,初效之后,丸药继之,慢消缓化,有形之痰结始得软化。二是当归加川芎,养血活血,血盈痰结已化,血活痰瘀已消。《删补名医论方》名此二药为“佛手散”,治胎前产后血瘀诸疾,原注曰“施之于气郁血凝,无不奏效,故用以佐当归而收血病之功”,因此方中川芎用量大于当归。三是连翘既是痈肿疮毒要药,也是瘰疬痰毒之要品,仅加此一品,化痰散结之中恰有清除痰结瘀毒之中。五是气虚虽为主因,但肝郁气滞既是初始之病因,也是气虚之后继发病机,在大队补气化痰药中稍有直接疏肝理气之药,方药组合始称全面,方中青皮加补中益气汤之柴胡正可胜此重任,其用量柴胡和青皮用量都应突破原方用量比例。

4、临床好用的三个对药

(1)海藻与甘草;大凡治疗有形之结块和液态疾病,海藻与甘草总是常用之对药。一是传统中药药理认为海藻反甘草,然而在中药配伍上,既可相辅相成,也可相反相成,恰如本方之海藻配甘草,取其相反始得激发顽痰结块得以削化尽去,《金匮》附子粳米汤的附子配半夏治虚寒腹痛呕吐;甘遂半夏汤中的甘遂配半夏治留饮心下坚满下利,莫不如此。“十八反”敲响了用药安全的警钟,但过分囿于保守的清规戒律又会失去中药所具有的战斗力。二是从西药药理来看,海藻一味有效的崩解病理有形组织,修复受损的正常组织的好药,认为本方的单味药分别具有抑制甲状腺肿大,抑菌,抗炎,改善血液循环,镇痛等作用。包括:1.抑制甲状腺肿大:海藻、昆布可抑制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及机能亢进,能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组织修复。2.抑菌、抗炎、抗溃疡:陈皮、青皮、连翘、当归、独活、甘草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陈皮、甘草有抗溃疡作用;连翘、独活、甘草、海带对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改善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陈皮、连翘、当归;川芎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当归、川芎还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如此以观,以海藻为主药,中西药理均言之有理,关键是用之临床,确能建功。

(2)黄药子与猫抓草:二药均有化痰散结,软坚消瘿缩瘤的作用,是治疗颈项瘿瘤、甲状腺肿结的专药,移治该部位的淋巴结炎,效果也甚称许。但前者有毒,不可过量或久用,否则可能会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因此,本案三诊始用黄药子,试用未见肠胃反应后始入丸药,因丸药用量甚微,加之在补气补肾药的保驾护航下,必无毒副作用之虞,看准了必须放胆使用。

(3)鹿角霜与生半夏:鹿角霜咸温补肾,一般取其收敛之性治遗精、带下、血证和疮疡难以收口。但药物常有双相作用,鹿角霜在补益的基础上有较好的活血化痰软坚作用,治结石与有形之结块,用之甚为稳当,且在一派攻破剂中,是一味难得的补益性活化药。生半夏长于化痰破坚,消肿散结,为治疗痰核要药,凡痰核顽缠,非此不可建功。但要用生半夏,以生者性味浑全,药效始宏。至于毒性,不在生半夏本身,而在煎煮配伍是否得法,与用附附子相同,其毒性并无附子之大,何惧之有。朱良春教授认为:大凡化有成之难咯之粘痰、软有形之结块之老痰,非半夏不可,半夏非生用不能为功。并出具一方(生半夏8白芥子10制海藻12制昆布12生牡蛎30夏枯草12茺蔚子12川芎5紫背天葵12炙僵蚕12红枣5枚。服30余贴见功),专治痰核,临床用之,确有效验。

5、为什么未治高血压病、焦虑症而血压自降、焦虑自行缓解?

血压之所以多数人四十岁以后升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得很清楚“年四十,阴气自半”,年过四十,人体阴津阳气尤其是阳气就开始日虚,虚则无力压制日渐高亢的血压。血压升高多有眩晕、头痛诸症,其机代有阐述。而从虚论治者众,最具代表的数《内经》的“上虚则眩”,明代张景岳的“虚者十居其八九,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诸虚之中,导师发现气虚者越来越多,而且与年龄呈正相关,其机理张景岳说“头眩虽性上虚,然不能无虚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阳中之阴虚也。宜治其气,如四君子汤,四君子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本案有头昏眩晕,但血压升高五年并一直服降压西药是事实。但用参芪术补气药后,随肿大的淋巴结软散而血压也降低,也是事实。

焦虑症属肝郁气滞者多,但老年性焦虑症多与气虚或阳虚有关,有些病人以气虚为主,补其温阳焦虑症即可随之渐好。理论上说,《黄帝内经》说“重阴者癫”,癫尚且有属阴之证,况焦虑与抑郁症乎?《金匮要略》更是直接说“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百合病尚且如此,焦虑症与抑郁症也不例外。《黄帝内经》说“阳气者,精则养神”,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可以说,有阳气旺则精力沛,精神爽;气气衰则神疲乏,精神困。而阳气之本在肾阳,所以近贤恽铁樵指出“凡见不足,即是少阴”之论,其治辛温壮补少阴甚效。气郁可以焦虑神乏,阳虚更能焦虑神衰。从前贤实践来看,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心肾阳虚惊恐郁结的基础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妙香散治惊悸郁结之失眠与梦遗;祝味菊创温潜法,移治抑郁焦虑引起的神经衰弱、惊悸怔忡,失眠多梦,汗多肢凉,属阴阳两虚而以阳虚为主者,药用附子5白芍9云苓9煅牡蛎18磁石12生白术9山萸肉6浮小麦9细辛1.8淡干姜2.4甘草3肉豆蔻5,屡建奇功;对于一般的焦虑或抑郁症,祝氏基本方为附子9肉桂6干姜9巴戟天9仙灵脾9仙茅9川椒9党参9黄芪9熟地15龟甲15陈皮9甘草9,30剂为一疗程,不用西药。从临床表现看,不论是精神疲乏,失眠多梦,还是面色苍郁,肢凉怕冷,自汗肢乏,舌淡脉弱等症候,都可以从阳气虚弱解释。任何一种或一组症状,其四诊排列组合的不同,都可以从多种病机进行解释,而且收到同病异治的效果,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气郁可以如此,血瘀、湿热、痰湿、痰热、痰饮等也可以如此;肝脾心可以如此,脾肾也可以如此;阴血虚可以如此,阳气虚也可以如此。当辨证论治的“证”是阳气虚弱之时,就必须跳出气郁局限于肝脾心三脏的框框,大胆地启用甘温补气法。因而,补中益气汤在消除肿大的淋巴结和高亢的血压的同时,使神疲怕冷胆怯之焦虑症也随之而缓解,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此病案由曾庆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魏医生整理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hlbk/13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