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儿科学重点

一、小儿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

1.小儿年龄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七个阶段。

①胎儿期:受精卵形成直到小儿出生,共40周。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

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

③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

④幼儿期:1周岁到满3周岁

⑤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6-7岁入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之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2.体重:出生后体重增长最开的时期是生后1年。

公式:≤6月=出生时体重+0.7*月龄

7-12月=6+0.25*月龄;1岁至青春前期=8+2*年龄

3.身高: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25cm,第二年增长稍慢

公式:2-12岁=7*年龄+75

二、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论述题(细看)

1.小儿的生理特点:

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从脏腑娇嫩具体内容上来看,尤以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

①肺常不足主要表现在

Ⅰ呼吸不匀,息数较促;Ⅱ小儿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易为邪气所犯。②脾常不足主要表现子在

Ⅰ脾胃的运化功能较弱;Ⅱ脾胃功能相对不足。

③肾常虚主要表现在

Ⅰ小儿肾主生长发育的功能尚不足;Ⅱ小儿肾主生殖繁衍的功能不足;Ⅲ小儿肾主二便的功能不足。

主要概括为“稚阴稚阳”。稚阴指的是精血津液,也包括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皆未充实、完善。稚阳指的是各脏腑功能活动均属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善。

⑵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方面,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

主要概括为“纯阳之体”或“体禀纯阳”。纯阳是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

2.小儿的病理特点:是由生理特点决定的。

⑴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①机体正气不足,御邪能力低下;②对某些疾病有易感性。

从发病原因来看:Ⅰ六淫易犯;Ⅱ疫疠易染;Ⅲ易伤乳食;

Ⅳ易受惊恐;Ⅴ易发生意外

从常见病证上看,除先天禀赋不足和新生儿特有疾病外,外感疾病和脾胃疾病更为多见。

总的来说,小儿有“肺娇易病,脾弱易伤,心热易惊,肝胜易搐,肾虚易损”的特点,患病后传变迅速,疾病的寒热虚实容易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

易寒易热,是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特点,患病之后不但寒证易于转化为热证,也容易从热证转化为寒证,而尤以前者更为突出。⑵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三、儿科诊治概要

1.个人史: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3岁以内小儿应详细询问出生史、喂养史和生长发育史

2.望诊之望神色:

①面呈红色:多主热证。

②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

③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

④面呈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及惊痫。

⑤面呈黑色:肾虚、寒证、痛证、瘀证、水饮。

3.察指纹之辩证纲领: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4.地图舌:剥苔形似地图,多因于素体阴亏,胃阴不足,或久服用抗生素可引起。

5.霉酱苔:舌苔呈红中发黑,又带黄色,类似霉酱颜色的舌象。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6.小儿病脉一般以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为纲。

四、新生儿黄疸

1.生理性黄疸的临床特征:

①一般情况良好

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5umol/L(5mg/dl)

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umol/L(12.9mg/dl);

早产儿<umol/L(15mg/dl)

2.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征: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血清胆红素值过高或上升过快,血清胆红素足月儿>.6umol/L(12.9mg/dl)、早产儿>.5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5umol/L(5mg/dl)

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④黄疸退而复现

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2umol/L(2mg/dl)

3.ABO溶血是我国母系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中最常见的,其除引起黄疸外,其他改变不明显。

五、呼吸系统疾病

三大兼症:感冒夹痰、感冒夹滞、感冒夹惊

①夹痰: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风寒夹痰者,治以辛温解表,宣肺化痰,用三拗汤合二陈汤;风热夹痰者,治以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合用桑菊饮加减。

②夹滞: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滑。治以解表兼消食导滞,合用保和丸加减。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治以通腑泄热,表里双解,用凉膈散加减。

③夹惊: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搐,舌质红,脉浮弦。治以解表兼清热镇惊,合用镇惊丸加减。

病例分析

1.中医病因:外责感受风邪,或由他病传变而来;内责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2.西医病因:感染因素(细菌和病毒);非感染因素(常见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3.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

4.体征:鼻翼翕动,点头呼吸,三凹征;肺部早期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5.重症肺炎主要表现:①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②神经系统:常见烦躁不安、嗜睡、或两者交替出现;③消化系统:常见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等。

6.细菌性肺炎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

7.治疗原则:轻症肺炎,积极控制感染,同时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症肺炎或有并发症者,则以西医急救治疗为本,也可配合中成药静脉滴注;迁延性、慢性肺炎,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

8.抗生素使用原则:①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③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④足量、足疗程;⑤重症宜联合用药,经静脉给药。

9.辨证论治:

常证:

①风寒闭肺

---辛温开闭,宣肺止咳---华盖散加减

②风热闭肺

---辛凉开闭,清肺止咳---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③痰热闭肺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④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⑥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加减

变证:

①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②邪陷厥阴---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病例分析

1.发病机制: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变,由此引起的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参与这些基本病损的形成过程有:①免疫因素;②神经、精神因素

2.气道受阻是哮喘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急性支气管痉挛、气道壁炎性肿胀、黏液栓形成和气道重塑是引起气流受阻的主要原因。

3.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①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B.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a.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后15分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b.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C.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4.治疗原则: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抗炎治疗,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触发因素和自我保健。

5.哮喘常用药及用法(书P91,选择题)

6.中医辨证论治:

A.发作期:

①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②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③虚实夹杂—降气化痰,补肾纳气--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

B.缓解期:

①肺气虚弱—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②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③肾虚不纳—补肾固本--金匮肾气丸加减

六、循环系统疾病(选择填空)

1.分类: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紫绀型):

室间隔缺损(①病理生理:左向右分流—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室收缩压左室—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爱森曼格综合征②临床症状:一般发育落后,乏力,活动后心悸、咳嗽、气短,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有青紫)、房间隔缺损(症状相同)、动脉导管未闭(症状相同)

②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

③无分流型(无紫绀型)---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

2.法洛四联症由以下四个畸形组成:

①右心室流出道梗阻;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

七、消化系统

病例分析

1.发病机制:因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而致,为“渗透性”腹泻;因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而致,为“分泌性”腹泻;因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为“渗出性”腹泻;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而致,为“肠道功能异常”腹泻。

2.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3.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又称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以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为3---8天,少数病程较长。

4.治疗原则:西医以预防和纠正脱水、调整饮食、合理用药及预防并发症为原则;中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治则。

5.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病情重、呕吐腹泻剧烈或腹胀患儿。“三定”----定量(输液总量)、定性(溶液种类)、定速(输液速度)

a.定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生理需要及继续损失的液体总量。根据脱水的程度确定,轻度脱水时为90—ml/kg,中度脱水时为—ml/kg,重度脱水时为—ml/kg。

b.定性: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应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钠液。

c.定速:输液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原则上是先快后慢,有重度脱水或有休克表现需尽快补充血容量,可用等渗含钠液20ml/kg,在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

d.纠正酸中毒;e.钾的补充;f.其他电解质补充。

6.常证:①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②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③伤食泻---消食化滞,运脾和胃---保和丸加减

八、泌尿系统

1.典型表现起病时可有低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等,肾炎症状主要变现为水肿、血尿、和高血压

⑴浮肿少尿:自颜面眼睑开始,1-2日渐及全身,呈非凹陷性

⑵血尿:几乎所有病例都有镜下血尿

⑶少尿⑷蛋白尿⑸高血压:病程早期30%-80%患儿有高血压

2.严重表现有:严重的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3.中医治疗:

⑴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⑵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1周内3次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

2.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5.7mmol/L)、水肿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重在益气健脾补肾、调理阴阳,同时注意配合宣肺、利水、清热、化瘀、化湿、降浊等祛邪之法以治其标。

4.本证分型: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

标证分型:外观风邪、水湿、湿热、血瘀、湿浊

九、神经系统

1.本病病位:心、肝

2.治疗原则:清热、涤痰

十、造血系统

1.贫血诊断标准:生后10天内新生儿血红蛋白g/L;1—4个月时90g/L;4—6个月时g/L.

2.贫血程度分类:①轻度,血红蛋白为正常下限--90g/L;②中度,血红蛋白为90--60g/L;③重度,血红蛋白为60--30g/L;④极重度,血红蛋30g/L。新生儿血红蛋白为--g/L者为轻度,--90g/L为中度,90--60g/L为重度,60g/L者为极重度。

1.临床特点: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2.小儿缺铁常见病因:①先天储铁不足;②铁摄入量不足;③生长发育迅速,对铁需要量增加;④肠道吸收障碍;⑤铁的丢失过多。

3.铁剂治疗有效者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即见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相应增加,症状好转;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铁剂6—8周左右再停药,以补足铁的储存量。

十一、营养性疾病

1.临床表现: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疳证:由于喂养不当,或受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3.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以下。

4.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以下。

5.治疗:

①疳气(以和为主)--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

②疳积(以消为主)--消积理脾—肥儿丸加减

1.1,25-(OH)2D3的生理特点:是维持钙、磷代谢平衡的主要激素之一,它通过对肠、肾、骨等靶器官的作用发挥其抗佝偻病的生理功能:①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以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②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磷的排出,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钙化作用③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促进骨钙素的合成,促进间叶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发挥其骨质重吸收效应。1,25-(OH)2D3与PTH及降钙素共同起着维持体液和组织钙磷平衡的重要作用。

2.病因: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②日照不足;③维生素D摄入不足;④生长过速;⑤疾病因素;⑥药物影响。

3.X线检查:在佝偻病激期①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②骨骺软骨带增宽,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③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十二、感染性疾病

1.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2.幼儿急疹:中医称“奶麻”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疱疹病毒6、7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发疹性疾病,以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为临床特点。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季,多见于6-18个月小儿

3.猩红热:中医称“丹痧”,喉痧。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性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以冬、春季多见。

4.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皮肤粘膜分批出现的瘙痒性斑、丘、疱疹和结痂,且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

5.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病原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临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为特征。多见于夏秋季节,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6.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中医称为痄腮

1.并发症:喉炎、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其他

2.中医治则:遵循“以透为顺,以清为要”的原则。但须注意透疹勿耗伤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逆证的治疗遵循透疹、解毒、扶正的原则。

3.症候分型:

顺证:①邪犯肺卫(初热期)②邪入肺胃(见形期)③阴津耗伤(首收没期)

逆证:①邪毒闭肺;②麻毒攻喉;③邪陷心肝

临床特点:热退疹出

1.西医并发症: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2.中医并发症:痹症、心悸、水肿

3.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1.典型水痘皮疹特点:

①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左右发展成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若继发化脓性感染则成脓疱,并伴有强烈瘙痒。

②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头面、躯干,继为四肢,四肢远端、手掌及足底较少。部分患者鼻、咽、口腔、结膜和外阴等处黏膜可发疹,粘膜疹易破,形成溃疡而疼痛。

③皮疹分批陆续出现:同一时期常可见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④一般不留疤,若继发感染则脱痂时间延长,甚至可能留有疤痕

2.中医治则:清热解毒利湿

1.轻症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斑丘疹或疱疹(典型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突起,如黄豆大小,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含混浊液体)。患儿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泻等。

1.中医病因病机:本病为感受风温时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足少阳胆经,邪毒壅阻于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结于耳下腮部所致。

2.并发症:脑膜脑炎、生殖器并发症、胰腺炎、其他

病名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病原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疱疹病毒6型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前驱期

通常3天

1~2天

3~5天

数小时~1天

常见症状及特征

呼吸道卡他症状严重,

高热2~3天后口腔粘膜斑

卡他症状轻,耳后

、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

高热,咽峡炎、杨梅舌,帕氏线、贫血性皮肤划痕,口周苍白圈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发热3~44天出诊,出诊期热更高

发热后1~2天出诊

高热3~5天出疹,热退疹出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高热

皮疹特点

暗红色斑丘疹;出疹顺序依次为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干、四肢;3~4天依出疹顺序回退;疹退后有细小脱屑及色素沉着

淡红色斑疹;顺序依次为面部、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3~4天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玫瑰红色斑丘疹;发疹无一定顺序,颈及躯干部多见、1天出齐,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皮肤猩红,均匀且较密集的红色丘疹,高出皮面;自耳后、颈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持续3~5天疹退;1周后脱屑或大片脱皮

↑扫一扫不挂科哦↑

↙点赞的考满分↓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hlbk/4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