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上腺无异,但左肾却
2016-12-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左肾低密度肿块,甚至已累及肾静脉,却不是实质性囊肿,年纪轻轻这是怎么啦?
作者:昆明医院医院影像中心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患者,男,25岁
2周前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无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未触及腰部包块。体重无明显变化。
血压:正常。肌酐:μmol/L↑(59~)
肿瘤标志物:(-)
B超:左肾体积局限性增大,于左肾中上部内侧肾实质内见大小约7.6cm×3.8cm×6.6cm肿块,边界不清,内部低回声,分布不均质,后方回声无变化。肾窦局部凹状变形。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
提示:左肾实质性占位,肾Ca不除外。
双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
CT平扫:30~40HU
皮质期:32~44HU
实质期:37~46HU
肾盂期:36~48HU
MPR
左肾门区见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包绕左肾动静脉,累及左肾实质及肾窦、肾盂,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欠均匀强化,肿块边界尚清,肾周脂肪囊清楚,肾周筋膜未见增厚;腹膜后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
----------♀分割线♀---------
小编留言:这些患者是别人的,但这些症状你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学习才是前进的唯一路径,有思考才有进步哦!
逐层切开,显露肾脏,活动可,并可见大小不等包块,分开肾蒂,见左肾静脉上方约5cm×5cm包块、下方约3cm×3cm包块,挤压肾血管,但尚有间隙,由上向下切除肿块、肾周筋膜、肾、肾上腺及输尿管中上段。
肉眼所见:(左肾及肾上腺)肾部分已切开,切面灰白实性质韧。
镜下:肿瘤与肾上腺及肾脏分界不清。瘤细胞异型不明显,未见核分裂。
节细胞神经瘤
组织学特点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又称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瘤、节神经细胞瘤或节细胞神经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交感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原始神经嵴细胞,由分化良好的神经节细胞、神经鞘细胞和梭形细胞(神经纤维)组成。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质地较韧。切面多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分叶状或结节状。
组织学分型
若以梭形细胞(神经纤维)为主,内含少量成熟型神经节细胞,则构成“节细胞神经纤维瘤”;若以成群的成熟型神经节细胞为主,则构成“节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瘤)”,此时节细胞常多核、成簇。
若肿瘤由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构成,则为“神经母细胞瘤”;若细胞分化介于神经节细胞与神经母细胞之间,则为“节神经母细胞瘤”。
以上两类肿瘤属于恶性肿瘤,可分泌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
免疫组化与病理
神经节细胞和schwan细胞对神经丝、S-、波形蛋白、突触素和神经特异酶等染色呈阳性表现,代表肿瘤的“神经源性”;(镜下)发现异常增生的神经节细胞。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女性多见,肿瘤多为单发。节细胞神经瘤可发生于交感神经存在的任何部位,多发生于脊柱旁交感神经丛。
发生率以后纵隔最高(41.5%);其次为腹膜后(37.5%);肾上腺(21%);颈部(8%);其他部位如心脏、胃肠道、精索、和骨也可发生但相当罕见,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一种少见的良性、非功能性肿瘤。
多无典型临床表现,常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肿瘤发展缓慢,瘤体逐渐增大时可出现上腹不适或腰部隐痛。临床一般很难触及明确肿物。
典型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一般不分泌儿茶酚胺和类固醇激素,所以大多数病人血压正常。极个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化合物检验异常。
影像学检查
其诊断较为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超声
肿瘤体积通常较大,圆形,边界清楚,内部低回声,肾脏受压移位。若不仔细观察,易误认为肾脏肿瘤。因而超声检查发现肾脏和肾上腺区巨大肿块时,寻找其周围有无受压推移的肾脏声像图。
CT
肿瘤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大小不等,直径约2~10cm或更大,边界清楚。较小的肿瘤密度均一,类似肾脏密度。肿瘤内可有少量细小斑点状钙化。
胞瘤多因受压而自身变形,并包绕腹膜后大血管,但血管形态正常,无受侵和受压变窄表现,手术均可剥离。
强化特征:由于肿瘤内血管含量较少,为乏血供肿瘤,故CT增强动脉期呈轻度强化。
本病例:进行性延迟性强化,是由于瘤内有大量黏液基质存在,造成细胞外间隙扩大,导致对比剂在扩大的细胞外间隙出现进行性积聚,因此,动态增强呈进行性强化表现。
MRI
形态学表现同CT检查所见。T1WI: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有时,在T1WI和/或T2WI上可见漩涡状表现,为交错带状分布的神经鞘细胞和胶原纤维。
增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而后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在T1WI上,肿瘤的高信号程度与其组织学表现相关:
若肿瘤含有较多的黏液样基质,而细胞成分和纤维成分较少时,侧呈明显高信号表现;若肿瘤的细胞成分和纤维成分较丰富,而黏液样基质少时,侧呈中-高信号表现。
囊肿:均匀水样密度,境界清楚,假性囊肿可有囊壁的钙化。
嗜铬细胞瘤:肿瘤体积小者密度均匀,较大者易囊变、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
皮质腺瘤:单发的圆形、卵圆形均匀低密度肿块。直径2~5cm,钙化少见。常有皮质醇增多症。
无功能性腺瘤:圆形、卵圆形肿块,境界清楚。直径2~5cm,密度尚均匀,少数可见小点状钙化。增强轻度强化。
还需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节神经母细胞瘤等鉴别。
节细胞神经瘤无症状时,常被误诊为无功能性腺瘤,而高血压时又易被误诊为嗜铬细胞瘤,故很难在术前做出定性诊断。
综上所述,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①发生脊柱旁后腹膜间隙或肾上腺区;②边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肿块;③具有塑形样生长特点;④平扫略低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性强化。
所以,CT动态增强呈进行性延迟性强化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