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年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之病因特点

2014-10-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此外,腹膜后间隙尚有脂肪、蜂窝结缔组织以及神经、血管、淋巴组织

一般资料本文7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7岁其中青年组(16~30岁)27例,中年组(31~60岁)18例,老年组(60岁以上)25例均经b超检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直径在1.4cm以上或融合成团者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

1

不同年龄组病因比较(1)青年组27 例,其中伤寒6例,坏死性淋巴结炎、肠结核、慢性淋巴结炎各4例,慢性肝炎3例,胰腺癌2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肾孟积水并感染、败血症细菌性肝炎、恶性淋巴瘤各1例(2)中年组18例,其中伤寒、肠结核各1例, 慢性淋巴结炎、慢性肝炎、胰腺癌各2例,胃癌4例,肝癌、系统性红斑狼疮各3例(3)老年组25例,其中慢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各4例,胃癌、胰腺癌各5例,肝癌、结肠癌各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

2

近年来b超、ct、mri相继普及于基层临床,从而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病例越来越多其临床表现不一,病因各异,预后截然不同笔者自1994~2000年间在门诊和住院的病例中,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70例通过相应检查,明确病因诊断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年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之病因特点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临床意义正常人腹膜后淋巴结直径常在1.0cm以下,属生理性淋巴结介于1~1.5cm者可疑, 即使未超过正常大小范围但融合成块或大小不等成群而有动态改变,则属病理性淋巴结肿大腹膜后区器官有肾上腺、肾脏、输尿管、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胰腺、门静脉、胆总管、十二指肠圈和结肠等这些器官组织有病变均可导致相应引流的淋巴结肿大在b超、ct、mri普及于临床后,有可能发现腹膜后肿大之淋巴结并能作为疾病病因探查的重要线索之一1994有1例发热、腹痛患者,诊断不明半月余b超探查,发现后腹膜淋巴结肿大,经剖腹探查,病理切片报告为急性感染性淋巴结,经抗感染治疗,热退,腹痛消失,随访1年b超复查淋巴结消失此后,凡腹痛发热原因不明者,b超探查腹腔后淋巴结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下一页

资料与方法

检查和诊断方法(1)在b 超引导下作淋巴结穿刺活检(2)手术摘除淋巴结,并作病理诊断(3)特异性病毒学,免疫学或细菌学检查,如血、尿培养等阳性(4)结合临床治疗反应,淋巴结相应的动态变化,并随访半年以上








































































































































































































































苏州有治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yf/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