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期,学会发骨髓报告单形态学进阶

2021-8-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每周一期与细胞形态学诊断者一起提升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图片及病例医院血液科张建富、王蓉、王琰和王慧提供及授权发布。

——检验君01病史资料

患者陈某某,女,43岁。因“乏力、活动后气喘2个月”入院。

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伴腰痛,未予重视。症状无好转,并出现爬楼后气喘不适,有时感心悸,4月6医院外周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8g/L,上腹部B超示,脾大。

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外周血常规,白细胞3.01X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83.1%。血红蛋白72g/L,血小板X10^9/L。门诊拟急性白血病收住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及。

01外周血细胞形态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02骨髓血细胞形态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根据简要病史和细胞形态,作何诊断?依据是什么?1医院

中年女性,乏力腰痛两月病史,贫血,脾大,两系减低,血片和骨髓均可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首先考虑AL之ALL。从外周血原幼淋巴细胞看,细胞核厚实,紧迫感,核仁不清,个别有少量胞浆,犹如蝌蚪小尾巴。骨髓中细胞形态与外周血细胞形态有不同,即大部分细胞有拖尾,似传说中的“手镜”细胞,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排列无序,也有聚集分布,胞质多少不一,蓝色无颗粒,集中在核的一极,似蝌蚪尾足或仕女镜子把柄,核有些膨胀感,核染色质细致但也有聚集感,核仁部分可见部分模糊。此患者考虑成人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可能。综合确诊吧。

2医院

中年女性,因“乏力、活动后气喘(由贫血引起)2个月”伴腰痛入院。急性病程,重度贫血、白细胞减低、B超示脾大。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及。以上内容考虑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外周血和骨髓涂片可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胞体中等大小,圆形、椭圆形、葫芦样、蝌蚪形(是传说中的手镜细胞?)核浆比极高,有的几乎看不见胞浆,核染色质相对细致(感觉外周血的幼稚细胞核染色质相对粗些),核呈圆形、椭圆形、部分核有凹陷,可见核仁;胞浆量少,灰蓝色,呈伪足样或瘤状突起样,浆中无颗粒。可见涂抹细胞和嗜多色红细胞。倾向于ALL,建议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综合诊断。

3温凌玉医院

今天的病例患者女,43岁;主诉:乏力、活动后气喘2个月;血常规:白细胞3.01X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83.1%,血红蛋白72g/L,血小板X10^9/L;体格检查:神志清,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腹部B超提示脾大。周血及骨髓图片可见一类异常细胞,此类细胞胞体偏小,形态较一致,浆多呈拖尾状,偶见毛状突起、两极浆及空晕现象,胞核圆、类圆形,可见切迹,偶见凹陷、折叠,染色质疏松,有厚度感,核仁隐显不一,图片中可见涂抹细胞及散在浆质体,形态结合临床病史较长(2月)、脾大(B超示)、血小板正常考虑淋巴瘤白血病(B-LPD~MZL?)方向?(骨髓浸润)。后可完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4吴晓芝中国医院

今日病例的细胞形态考虑ALL,胞体大小不均,大头小尾,像以前的手镜形细胞,核染色质较细致,核仁隐约可见,胞浆较小,分布在核的尾部,拖出一个小尾巴,看样末梢血幼稚细胞也不少。结合免疫分型及相关检查,最后确定诊断。

5医院

今日病例,中年女性,因乏力,气喘,心悸的症状就诊,提示可能有贫血。4月6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明显减低,并发现脾大,更提示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复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减低伴贫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正常。阅片,外周血及骨髓可见一类细胞,胞体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偶见凹陷,核染色质紧实,细致,核仁显隐不一,包浆量少,部分细胞接近裸核。综合上述细胞特征,考虑B型All可能性大。需要做全套化学染色以确认,尤其是pas及mpo染色,一般情况下,all的mpo阴性,pas粗颗粒阳性。建议做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Igh和Tcr重排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格外重要,注意除外几个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比如亚二倍体,超二倍体,11q23,ph,t(12;21),t(5;14);t(1;19)等等。

张建富老师评析

病史分析,患者为中年女性,因“乏力、心悸、活动后气喘和全身乏力,以上症状与贫血有关,该患者医院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仅有58g/L,属重度贫血,重度贫血和极重度贫血临床必须干预,即对症治疗输血。临床虽未提及输血治疗,但按临床常规处理原则,我猜想临床应对该患者行输血治疗。这就好解释患者到我院后的血常规检查为何血红蛋白72g/L。

腰痛,我多次强调过,患者出现肢体疼痛、应立即到血液科就诊,同样腰部疼痛等也是如此,该患者腰痛与白血病有关。且常见于ALL。儿童ALL的首发症状多见肢体、关节等部位疼痛。B超示脾大,这也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体征,脾大除ANLL-M4和M5外,ALL更多见脾脏肿大。

外周血常规分析,该患者白细胞总数减低,机器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次结果符合急性白血病的外周血常规特点。

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可见一类原幼细胞,该胞体圆形或类圆形,包浆量极少,胞核圆形类圆形,可见核切迹,核厚实感,核仁隐显可见!

骨髓中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一,胞质量比之外周血稍多,淡蓝色,无颗粒,部分细胞可见拖尾现象(形似手镜),胞核圆形类圆形,可见切迹,扭曲,核染色质较粗,有厚实感。核仁隐显可见!

综上所述,细胞形态学诊断ALL没问题,后来的POX染色和PAS染色结果也符合ALL的特征,即POX染色,原幼细胞阴性。PAS染色,原幼细胞弱阳性,小颗粒。注意ALL的PAS染色呈大颗粒阳性者不多,即不要老想着诊断ALL必须PAS染色原幼细胞呈强阳性,大颗粒,甚至呈老和尚念经用的佛珠状,临床上有,不多见,多见的倒是阴性和细颗粒型。

04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05流式细胞实验室报告单

病例重点与结论

病例讨论结果是:

细胞形态学诊断,

1.ALL

2.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分型报告,ETP-ALL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未见异常。

本病例讨论的主要目的是:

1.什么是ETP-ALL?

2.ETP-ALL的免疫分型特征?

3.ETP-ALL分子生物学特征是?

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WHO指出,ETP-ALL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表明其仅限于早期T细胞分化,并在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方面保留一些髓系及干细胞特征。ETP-ALL表达CD7,但不表达CD1a和CD8,还表达一些髓系/干细胞免疫表型,如CD34、CD、HLA-DR、CD13、CD33、CD11b、CD65,典型表型还包括CD2和胞质CD3或膜CD3,以及很少表达CD4。CD5通常阴性,如阳性一般表达的细胞比例<75%,不表达MPO。

ETP-ALL还表达一些髓系相关的突变,如FLT3、NARS/KRAS、DNMT3A、IDH1和IDH2。T-ALL相关的突变反而很少见。如NOTCH1和CDKN1/2。这基因突变只是说假如有基因突变,往往表达髓系的基因突变。无突变不影响诊断,本患者就无基因突变。

综上所述,ETP-ALL是免疫分型诊断的,细胞形态未能为力,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出现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往往表达髓系,但也可以正常。

课后练习01病史资料

患者谈某,男,68岁,半月余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未予重视,后肿大淋巴结处出现红肿,遂入住医院诊治,住院期间出现高热,最高体温40.0度。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血常规示WBC7.12*10^9/L、LYM%53.7%、HB93g/L、PLT*10^9/L。生化LDHU/L。,年2月1日PET/CT示:双侧颌下、颈后区、颏下、双侧锁骨区、双侧腋窝、腹膜后胰腺旁、腹主动脉周围、盆腔两侧、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

体格检查,一般可,诉时有盗汗,腋下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似鸽蛋大小,质硬,活动度差,黏连。肝脾肋下未及。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请根据简要病史和细胞形态给出你的诊断和诊断思路。答案将于下周公布!上期课后练习解答01病史资料

患者顾某某,女,81岁。因“全身骨疼2年,加重伴纳差3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多处疼痛,腰背部为甚。医院就诊提示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发性骨破坏,按骨质疏松保守治疗,近3个月骨疼加剧,长期卧床不起,引起坠积性肺炎,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外周血常规,白细胞3.85X10^9/L,血红蛋白71g/L,血小板X10^9/L,生化检查,尿素12.65mmol/L,肌酐.6mmmol/L,总钙2.83mmol/L。尿κmg,λ6.4mg。

体格检查,精神可,贫血貌,未见肝脾淋巴结肿大。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病例讨论结果是,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形态学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

2.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分型报告可见异常浆细胞。

病史分析,患者为老年女性,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多处疼痛,腰背部为甚。我多次说过,对于中老年患者,全身疼痛患者,只要能排除肌肉疼痛,都应该立即到血液科就诊,行外周血常规检查,看有无贫血?生化检查,有无肾功有无异常?有无高钙血症?有无总蛋白增高?特别是球蛋白有无增高?该患者疼痛是骨质破坏引起。

多数教科书和血液专著说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可高达65%,我不知为何?临床遇到骨痛,赶紧去血液科就诊,行上述检查,何来误诊。影像学为骨质破坏,立马要想到MM可能,根据病史该患者满足CRAB,尿κmg,λ6.4mg。K/λ比值增高(正常比值κ:λ=0.26~1.65)。

细胞形态分析,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多见原幼浆细胞,易见原幼浆聚集出现,浆细胞中心可见组织细胞,因此称为浆细胞岛。

今天发此病例讨论目的,主要是中老年患者,骨疼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也可能是肿瘤骨髓转移,同时多发性骨髓瘤本身要与肿瘤骨髓转移相鉴别,特别是当异常细胞成堆出现时,该患者就是这种情况。注意成堆出现的浆系与成堆肿瘤细胞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成堆出现,包括浆细胞岛,细胞形态一致性明显,而肿瘤细胞有“三大”、“三深”和“三千”。

形态学疑难案例征集

工作中遇到形态学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有没有专家能帮我答疑解惑?

现在,机会来了!重庆市血液质控中心联合迈瑞医疗、检验医学传媒将在6月举办一场形态学读片会,众多形态学专家将出席会议并进行案例分享和解读,检验医学小程序将对读片会进行全场直播。现向大家征集相关疑难问题及案例,专家将在读片会中进行现场解答。

征集内容:

请提供形态学图片加文字描述,包含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细胞涂片、问题描述等相关信息。

投稿方式:

请将相关问题发送至邮箱:labmedia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yf/12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