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死如秋叶静美读最好的告别

2016-1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如何陪父亲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看这本《最好的告别》时,我不停的问自己这个问题,每个仰望星空的夜里,期盼着那颗最亮的星能传递来父亲给我的启示。《最好的告别》是我国庆节前最后几天看的,心情与即将来临的国庆长假很不相衬,感同身受于书中每位病人的离逝,勾起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数次忍不住潸然泪下。我很欣慰我得到了这本好书,也很遗憾没能更早一些。如果可以早些,我也许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个了不起的外科医生,他不仅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还担任过克林顿、奥巴马两届民主党政府的医改顾问。其专著对奥巴马政府的许多医改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好的告别》与其他医学专著不同,它不仅仅是普及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医学知识,而是充满了对死亡的哲学思考,我更愿意把它当成哲学书来品读,就像《西藏生死书》那样。

《最好的告别》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谈衰老,后半部分谈死亡。今天刚好是重阳节,在重阳节写这篇读书心得似乎有特别的意义,中午我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几位老年朋友逐一打了电话,除了祝福节日快乐外,也了解下他们的健康状况,给我的感受是他们的身体每况愈下,有的已经没法出门了,有的刚做完手术出院,有的刚扭了腰需要静养。小说《每个人》里说“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暂且不说衰老给暮年老人带来的压力,连三十几岁的我都感恐慌:记忆力远不如前,同等健身强度也无法让肌肉恢复20余岁时的围度。

人是如何一步步衰老的,阿图.葛文德以一个医生的视角,给我们非常形象的描写了这样一个普适而漫长的过程:30岁开始,心脏泵血峰值逐年下降;40岁左右,肌肉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50岁开始,骨密度以每年1%的速度丢失;70岁时,大脑灰质流失,头颅空出差不多2.5厘米空间,轻度撞击都容易造成颅内出血;80岁时,肌肉丢失25%-50%;85岁时,40%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人之衰老如同入冬,漫长持久,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疏难觉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

尽管谁都不愿意面对衰老,但人终有一老,到了暮年,老人最害怕的也是衰老带给自己各方面的丧失:失聪、失忆、失去最好的老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当身体状况无法支撑正常的生活时,甚至到了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地步时,老人们将何去何从?我曾和几位老年朋友聊过这个话题,多数老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去,他们感觉“那不是家”,在那里要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来生活,感觉被当作囚犯或病人,儿女的定期探视都像探监一样。

如何照顾好暮年父母的生活,这是阿图医生试图告诉我们的主题,他认为,首先要了解老人的心理。有时,我们是自认为是对父母好,帮他们选择托老机构时也是“我们觉得好”而不是老人自己真正觉得好。很多儿女想把暮年父母安排在疗养院或养老院里考虑更多的是安全,而漠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按照基本需要--爱和归属感--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四个层次层层递进的。然而,人生的动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与马斯洛理论相悖的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诚然,在人的青壮年时期,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是主要的价值取向。但对于暮年老人而言,恰恰相反,他们只会把注意力放在“尚有余息”上,而不是“谋事创业”上,更加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yf/1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