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识11月传染病预防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这11月传染病预防
进入11月是最容易感染丙类传染病的时候,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都是值得警惕的传染病,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教育幼儿加强体育锻炼,注意添衣御寒和饮食卫生。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与绝大多数传染病类似,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饮食传播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宝宝感染。
2.飞沫传播
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
3.接触传播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还有宝宝过于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比如说幼儿园、培训班等等,老师和家长要格外注意。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的爆发在空间上没有什么特点,不存在地域性,而在时间上也是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夏秋交替的阶段更为频发。不过该病可能散发也可能爆发,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将病毒带给其他人。
3.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
4.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朋友,一定要将患儿和健康的宝宝隔离开来。
5.家里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间不要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爸爸们也尽量不要在家中抽烟,防止污染空气。
6.宝宝的衣服不要裹太紧,贴身衣物一定要柔软舒适,勤换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床垫被褥也是一样。
7.宝宝的粪便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残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净,保持臀部干净卫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诱发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点1%的甲紫。
流行性腹泻主要表现是腹泻、呕吐、发热,大便成稀水样、蛋花汤样、米汤样、无特殊臭、无脓血、次数多、水分丢失多,呕吐轻重不等,中度以上发热,病程一周左右,对患儿的主要危害是脱水、电解质紊乱,在医疗和经济落后地区,可造成患儿死亡。治疗的关键是补充电解质,纠正脱水、酸中毒
预防措施
1、不要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病儿。
2、注意卫生,小儿使用的玩具,和能够触摸到的家具,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家长在为孩子吃奶或吃饭前也要把手洗干净,要用流动水冲洗。
3、不要吃生冷食品。吃现成的熟食时,一定要注意出厂日期,品种质量,外售熟食最好不吃。
4、预防病毒感染,冷热要均匀,预防感冒,使小儿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
治疗要点:
1、患了秋季腹泻,家长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小儿液体的摄入,如果小儿不吐,要用最大的耐心频频的给孩子喂口服补液,就象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小儿的病情就不会恶化,口服补液不但能够补充小儿由于腹泻而丢失的液体,还能有效的减少腹泻,增加肠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起到止泻的作用,由于口服补液盐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合理的使用口服补液不但减少医疗开始,也可减轻孩子由于住院输液所受的痛苦。
2、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使用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家长不要盲目使用抗菌素。
3、不要禁食、要继续给孩子喂奶,可把粥,面条等改成米汤,并且在米汤中加少许食盐,米汤要熬的粘一些,稠一些。起到收敛的作用,暂时停部分辅食,如肉蛋菜水果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但停食辅食时间不要过长,一般3天以内。要保证小儿每日所需热量和营养。
4、体温超过38C,使用退热药。
5、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补液、必须静脉输液、不要犹豫、不要等待、一旦出现脱水,就会危机患儿生命。
6、一定不要给小儿喝任何饮料代替补水。
1流行性腮腺炎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易于流行。婴幼儿少发病,年长儿童可有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患病后可获终生兔疫。
如何知道宝宝得了腮腺炎? 腮腺肿大6大特点:
1.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
2.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说话、咀嚼尤其吃酸性饮食时会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
3.通常,在一侧腮腺肿胀1-4天后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4.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5.较重的患儿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可使容貌变形,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但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
6.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大约10-14天。 小儿腮腺炎可以预防吗? 宝宝可在出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血清抗体产生可达98%,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 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可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肌注预防。发现宝宝患病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5天左右为止,易感宝宝应检疫3周。对患儿要尽快隔离,并限制活动量,嘱其卧床休息。要多喝白开水。经常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腮腺炎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患病期间要吃流质及软食,如绿豆粥、绿豆汤或大米粥、菜粥等。避免酸性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油腻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如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品等。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主要指发生于婴幼儿的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其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易并发肺部感染,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临床症状
小儿患流感时其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
在婴幼儿则临床表现每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不易区分,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日本学者报道在流感流行期间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儿中有的1/4证实为流感病毒引起,高于同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引起的数倍,病儿常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伴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及鼻衄,体温波动于38~41℃,可有高热惊厥,幼小婴儿可有严重的喉,气管,支气管炎伴粘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患者往往出现嗜睡,拒食及呼吸暂停,甚至需用人工呼吸器治疗,乙型流感临床表现与甲型相似,但较多见鼻,眼部症状体征,以及由急性良性肌炎引起的肌痛,主要见于下肢,尤以小腿腓肠肌疼痛为甚,而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昏,疲乏等则较轻,丙型流感大多表现为轻症上呼吸道感染,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体力衰弱可持续1~2周。
预防护理
1、注意休息
宝宝年龄越小,越需休息及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复发。有发热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以减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
2、合理饮食
感冒发热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强求宝宝进食,将导致宝宝胃肠负担重,对身体和疾病恢复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数可多些,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鲜橙汁等。发热消退和消化能力较好的宝宝饮食可稠一些。随着宝宝病情的好转,一般1周左右可逐渐恢复到平日饮食。
3、环境适宜
保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对发热的宝宝,新鲜的空气有助皮肤有效出汗而降低体温。应避免直接对着宝宝吹风,而导致宝宝皮肤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为宝宝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尽可能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给宝宝轻声讲故事或听音乐,帮助宝宝放松,会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
4、有效出汗
鼓励宝宝多饮水。水可以增加机体细胞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可以有效出汗,有利于降低体温。
宝宝的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热。千万不能给发热宝宝穿过多衣服和盖过厚被褥,否则容易导致高热不退,甚至诱发高热惊厥。宝宝服用退热药后,会大量出汗,衣被汗湿后应及时更换,以免受凉而加重病情。
在这里输入你的内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键把所有文字删除,请保留一个或者用鼠标选取后直接输入,防止格式错乱。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