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常规腹部超声亦可发现胃部病变病

2017-8-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1岁,主因消瘦、纳差2月余就诊。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胃体部壁不均匀增厚,较厚处约1.6cm,壁结构紊乱,胃腔形态不规则,变窄。超声提示:胃体部壁不均匀增厚---Ca?。

图1:长轴显示胃形态异常,胃体部胃壁不均匀增厚(黄色箭头),胃腔不规则(紫色箭头)。

图2:短轴显示胃体部胃壁不均匀增厚(黄色箭头),回声减低,五层壁结构消失,胃腔狭窄、不规则(紫色箭头)。

图3:CDFI显示增厚的胃壁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之后,临床行胃镜检查,在胃镜引导下取活检,送病理科。

图4:病理回报。

病例讨论:

胃癌的发生与环境、遗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此外相关的因素还有胃息肉、溃疡等。多数患者罹患胃癌的年龄>50岁。大多数胃癌伴有胃酸分泌过低,而且往往先于癌肿发现前几年即已表现出来,这是由于亚硝酸盐在高PH下更易生成所致。胃癌的易发部位分别为:前壁、后壁、小弯、大弯;大多数胃癌为单发,6%多发;胃癌旁尚未被癌肿侵犯的黏膜往往增厚,导致内镜活检不易取到胃癌标本,产生假阴性,增厚的黏膜是由于胃癌分泌的内皮生长因子刺激所致。

图5:胃的解剖示意图。

胃癌的形态学表现,有向胃腔内生长的蕈伞型,也有在胃壁内呈扁平、溃疡和深部浸润性生长的溃疡型、弥漫型。根据形态学上的特点,Borrman在年将胃癌分成4型:I型肿块型、II型局限溃疡性、III型浸润溃疡型、IV型弥漫型。

图6:胃的Borrman分型。

几乎所有胃癌均源自胃小凹(即胃腺开口处)的生发细胞(包括干细胞、基底细胞)的恶变,极少数起源于异位胰腺或内衬上皮的黏膜下囊肿。在显微镜下几乎所有的胃癌均为腺癌,由以下4种细胞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①胃小凹细胞、②黏液胃蛋白酶细胞、③肠柱状细胞和④杯状细胞。

Lauren在年根据胃癌的组织学和生物学特点,将胃腺癌分为肠型(53%)和弥漫型(33%),其余的或是混合型,或无法分型。

①肠型腺癌起源于肠化生的胃黏膜,一般具有明显的腺管结构,类似于肠癌,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而预后较好。

②弥漫型腺癌,又称印戒细胞(腺)癌,起源于胃固有黏膜,一般不形成腺管,弥漫性生长,典型表现为皮革胃,是一种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的胃癌,多见于女性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弥漫性腺癌通常始于幽门前区,当胃壁增厚和僵硬加重时容易发生幽门梗阻。

弥漫型胃癌的超声表现:

胃形态异常,胃壁正常五层壁结构消失,呈不均匀增厚,回声减低,蠕动僵硬而迟缓,可出现异常蠕动或不蠕动,胃腔狭窄、不规则,甚至呈“一线天”表现。

溃疡型胃癌的超声表现:

图7:胃溃疡的良恶性鉴别。

胃癌与异型增生的关系:大多数胃癌合并异型增生,并常发生在异型增生之后。亚洲、欧洲的发病率高于美国。异型增生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风险小,高级别则风险大,相当于原位癌,需行手术切除。

有时,病变就静静的待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发现,而我们却不经意的略过了它,只因它所在的器官未曾罗列在检查申请单之上。

=End=

=胃比思想深刻=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治好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yf/7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