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谈睾丸黏液腺癌的诊治方法
2019-7-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睾丸肿瘤
本文节选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年3月第37卷第3期
原文标题:睾丸黏液腺癌的诊治方法
原文作者:孙鹏、吴海啸、吴汉、朱德胜
作者单位:医院泌尿外科
我们回顾性分析年9月至年1月收治的4例睾丸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
睾丸肿瘤较少见,仅占男性肿瘤的1.0%-1.5%,占泌尿系统肿瘤的5.0%。睾丸癌病理分型多样,其中90%-95%为生殖细胞肿瘤,睾丸黏液腺癌临床上极为罕见。睾丸肿瘤常见症状为患侧睾丸无痛性肿块,触诊发现睾丸质地变硬。B超、CT及MR检查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很大。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包括甲胎蛋白、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乳酸脱氢酶等,对诊断、分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其中乳酸脱氢酶主要用于转移性睾丸肿瘤患者的检查。在所有确诊的睾丸肿瘤患者中,51%的病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
本组患者行睾丸增强CT检查发现睾丸区域及双侧附睾区域多发钙化致密影,需与睾丸恶性畸胎瘤相鉴别。睾丸畸胎瘤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未成熟型睾丸畸胎瘤即恶性畸胎瘤,是由胚胎发生期多能细胞脱落使基因突变而形成,多见于成人。CT检查怀疑恶变的征象是肿块与周围组织边界消失,向周围浸润。组织学观察,未成熟型畸胎瘤主要为未成熟神经组织或伴有少量未成熟软骨组成,多为小圆形神经母细胞,可见神经上皮形成的菊形团、神经毡或神经管形成,混合不同比例的成熟组织,少数病例可见不成熟的肝组织、小肠上皮或胚胎型肾组织。对于怀疑睾丸肿瘤的患者均应行经腹股沟途径探查,将睾丸及其周围筋膜完整拉出,对于已确诊者在内环口处分离精索切除睾丸,如诊断尚不明确,可切取可疑部位睾丸组织冰冻活检。黏液腺癌多发生在消化系统,本组除例3同时发现有前列腺癌,余3例均未见其他器官肿瘤灶。
经腹股沟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治疗睾丸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本组例1、例2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例3术前检查考虑为右睾丸肿瘤可能性大,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睾丸转移患者多伴有其他器官转移,PSA多明显升高。睾丸转移瘤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PSA、PAP多呈阳性,可与睾丸原发性肿瘤鉴别。由于例3的PSA仅为1.63ng/ml,骨扫描检查未发现骨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检查PSA、PAP均为阴性,因此考虑前列腺癌转移至睾丸的可能性小。约10%睾丸肿瘤伴转移患者的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理类型不一致。例3为右侧睾丸肿瘤合并前列腺右侧叶肿瘤,因此我们认为其右侧睾丸黏液腺癌转移至前列腺的可能性大。腺癌转移以淋巴途径为主,故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时可行二期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例3先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6周后二期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膜后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转移。例4术前发现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故行根治性左睾丸切除术+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左腹股沟淋巴结肿瘤转移,予以放疗,35个月后死于肿瘤转移。
睾丸黏液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如为原发病灶,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如无淋巴结转移,一般无需进一步治疗;如术后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行辅助放化疗。对于睾丸黏液腺癌伴孤立性前列腺转移灶的患者,综合全身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孙鹏、吴海啸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