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笔记一文总结肠系膜淋巴结炎

2020-1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导读:

1.什么是淋巴结?

2.肠系膜在哪里?

3.肠系膜淋巴结在哪里?

4.为什么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儿童呢?

5.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有哪些?

6.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7.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统一的超声诊断标准么?

8.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如何鉴别?

9.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前几天,同事家孩子反复腹痛,最后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就想起要科普一下这个主题。

一、什么是淋巴结?

大家都知道人体有血液循环,其实还有淋巴循环,它是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淋巴系统分布全身,由淋巴组织、淋巴管道、淋巴液组成。最细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人体除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

上图就是典型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液在流动中会经过一系列的淋巴结,淋巴结就像一台台的净化器将淋巴液过滤,产生淋巴细胞,而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并消灭掉细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在淋巴细胞与病原体战斗的过程中就会发生炎症反应,肿胀增生,于是位于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就会增大,被人们摸到。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被摸到。

上图绿色线条代表淋巴液,一粒粒的小豆子就是淋巴结

上图示淋巴结的内部构造

中医:中医领域无“淋巴结”这一概念,但是有“瘰疬”这个病名,类似于西医中的“淋巴结结核”。

二、肠系膜在哪里?

上图薄而韧的扇形的膜就是肠系膜

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从达芬奇第一次在文艺复兴时期描述肠系膜的存在以来,肠系膜一直被忽略为一种并不重要的人体“附件”。直到年1月,爱尔兰研究人员认定,人体消化系统内“隐藏”有新器官——肠系膜。目前,科学家也只能研究到肠系膜的结构,尚未完全明确肠系膜的具体功能。

中医:中医领域无“肠系膜”一词,但类似的概念有“膜原”,“膜原”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黄帝内经中的“膜原”有三个特点:脾胃之间、肠胃之外、与五脏相连。这些与肠系膜的位置和结构十分相似。

三、肠系膜淋巴结在哪里?

上图:黄色部分代表肠系膜,绿色颗粒状代表肠系膜淋巴结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

正因为如此,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宝宝们的腹痛部位经常在脐周以及右下腹。

四、为什么患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大多数都是儿童呢?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

五、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有哪些?

年首先由Brennelnann报道,故称为Brennelnann综合征。

当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炎症时,由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刺激,可出现腹痛(右下腹及脐周痛最常见,多为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疼痛,查体时常无固定的压痛点)、发热、恶心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发病前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病史。

中医:尚无类似病名,可归类于“腹痛”范畴。《黄帝内经·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不通则痛”是腹痛的重要病机。

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国内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①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②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③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黏膜治疗无效;④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部位不固定;⑤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七、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统一的的超声诊断标准么?

患儿女,5岁,超声示串珠样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箭头)

患儿男,9岁,超声示簇样堆积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箭头)

国内通常认为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径)≥10mm或短轴(最短直径)≥5mm,纵横比>2,淋巴结内可见较多血流信号。

随着年龄增长,淋巴结也在增长,10岁以后逐渐缩小。所以年龄不同,淋巴结大小的正常值也不同。目前比较统一的是短轴8mm可以作为儿童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的上限。也就是说如果短轴超过8mm,那就可以确定是淋巴结肿大了。至于长轴有研究资料表示,1-5岁长轴超过9.85mm,6-10岁,长轴超过10.25mm,可以判断为淋巴结肿大。11-15岁,短轴超过4.4mm可以判定为淋巴结肿大。

八、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如何鉴别?

因为这两者症状十分相似,但治疗和预后完全不同,所以鉴别诊断十分重要。Samuel报道15%~30%的阑尾炎切除术为阴性,在这些阴性的病例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最常见的。这里介绍一下简单的Alvarado评分法帮助家长们初步判断:恶心/呕吐(1分),厌食/食欲不振(1分),体温升高(≥37.3℃,1分),右下腹压痛(2分),转移性右下腹痛(1分),反跳痛(1分),白细胞计数≥10×10^9(2分),中性粒细胞分数≥75%(1分)。

Alvarado评分>6分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Alvarado评分≤6分初步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Alvarado评分法初步判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分别为64.4%和71.8%,而超声诊断这两种疾病的准确度均为90.3%。

因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在短时间内减轻或消失,所以对Alvarado评分较低的右下腹痛患儿,应观察4~6h,若腹痛加重,可按急性阑尾炎处理,以免急性阑尾炎加重并发穿孔。

九、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西医:本病属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基础病为主,预后大多良好,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如果疼痛剧烈可以使用解痉止痛药如颠茄片等。

中医:按照腹痛进行辩证治疗。(温馨提示:虽然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宝贝腹痛时我们还是可以用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去缓解。)

内治法:中药,中成药内服(温馨提示: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辩证用药)

外治法:贴敷、针刺、艾灸、推拿等。

最推荐的小儿推拿方法——小儿脏腑点穴(因为方法过于复杂,只能由专业人员操作,无法逐一描述)

以下是可以由家长做的:(温馨提示:由专业医生辨证指导并示范后再操作)

寒——一窝风独穴推40分钟、外劳宫

热——清胃、六腑、四横纹

食积——清脾胃、八卦、四横纹

一窝风(手掌背侧腕横纹中点)

外劳宫(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清胃经(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掌根至拇指根)

退六腑(前臂尺侧,从阴池至肘)

四横纹(从食指到小指指根与掌相接的横纹中央)

八卦穴(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圆)

本文属原创文章,已于-08-11独家首发于,版权由医信妇儿频道及作者本人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帮助到更多的家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1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