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易漏诊误诊如何区别原发性皮肤淋巴瘤

2021-6-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这篇文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常见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类型、最新治疗手段。

淋巴瘤也可以发生在皮肤上吗?是的!近年来,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与其他皮肤疾病容易混淆,极易发生漏诊甚至误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我们将从临床表现和最新治疗手段两方面总结皮肤淋巴瘤的特点。

皮肤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指的是在最初发病时患者仅仅表现皮肤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浸润,而皮肤外组织或者器官没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侵袭的证据;而继发性皮肤淋巴瘤常常是由于T淋巴细胞瘤或者T淋巴细胞白血病终末期对皮肤组织的侵袭[1]。常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类型有:蕈样肉芽肿、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皮肤B细胞淋巴瘤(由于某些图可能会引起不适,本文仅展示部分)。

1.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2],主要有三种形式:斑片、斑块和局部肿瘤。这三种皮损常常发生在躯干部位,可能出现形状或大小改变,皮肤表面伴有色素过度沉着或缺失[3]。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常瘙痒。值得一提的是塞扎里综合征[3]。这类患者常常表现为大面积的红皮病,伴有剧烈瘙痒。病情进展时,皮疹可以扩展至全身,皮肤局部变厚或者伴有色素沉着。目前的治疗手段分为局部皮肤治疗和全身性化疗。常见的局部用药及总体反应率如下:糖皮质激素软膏(75-95%)、贝沙罗汀(50-75%)、氮芥(50-90%)、咪喹莫特软膏(50%)、他扎罗汀软膏(58%)、窄谱紫外光照射(54-90%)和光化学疗法PUVA(85-%)等[4]。常见的全身化疗用药及其总体反应率如下:贝沙罗汀(45%)、ɑ-干扰素(64%)、罗米地辛(38%)、甲氨喋呤(33-58%)、本妥昔单抗(65%)、普拉曲沙(41%)、阿霉素(30-80%)、吉西他滨(51-70.5%)、帕博利珠单抗(38%)、硼替佐米(67%)[4]。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有:Mogamulizumab(抗CCR4抗体)、E(细胞毒性IL-2融合蛋白)、MRG-(miR-拮抗剂)、Duvelisib(PI3K抑制剂)、Ruxolitinib(JAK1/2抑制剂)和TTI-(抗CD-47抗体)。

2.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主要包含两个亚型: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和淋巴瘤样丘疹病(LyP)。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好发于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病变好发于头颈部以及四肢,10年生存率为90-%。其临床表现为红色或者棕色的皮肤斑块及结节,有时候结节可破溃。根据病变范围,治疗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措施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化疗。对于单一或者较小范围的病变,目前指南推荐局部治疗,比如糖皮质激素软膏和局部放疗。少量研究发现局部使用咪喹莫特软膏和ɑ-干扰素也是有效的;对于多发病变或者容易复发的患者,指南推荐全身性化疗,常用药有贝沙罗汀和甲氨喋呤。淋巴瘤样丘疹病属于良性病变,但是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霍奇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因此在诊断该病的时候应该特别留心恶性淋巴瘤存在的可能性[5]。淋巴瘤样丘疹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地出现并且自愈的结节性丘疹。最初表现为较小的红色丘疹,随后丘疹变大甚至形成结节破溃,最后这些丘疹或者结节变成棕红色并逐渐消失愈合。

淋巴瘤样丘疹病的临床表现

淋巴瘤样丘疹病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常见治疗药物有局部糖皮质激素贝沙罗汀软膏、咪喹莫特软膏,还可采用局部紫外光照射和全身性低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尽管有多种治疗手段,但此病极易复发。治疗过程,临床医生应当警惕恶性淋巴瘤的存在。

3.皮肤B细胞淋巴瘤

在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大约75%的病例被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而只有25%的病例被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依据B细胞的成熟程度,皮肤B细胞淋巴瘤又可以分为以下4个亚型: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两个亚型是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和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常见于皮肤,偶尔可见于胃肠道,好发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在50-53岁。病变常常表现为红色或者紫色的斑块或者结节。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肿瘤,进展非常缓慢,偶尔发生皮肤外扩散。该病的5年生存率达到97%。其中,病变的数量与预后成负相关,病变越多,预后越差。常见治疗手段有局部糖皮质激素,手术切除和放疗。有研究表明,全身利妥昔单抗化疗也是有效的。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好发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在51岁。大部分皮损发生于头颈部,表现为2-5cm的红色或者紫色的斑块或者结节。该病的5年生存率达到95%。经过治疗,99%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其中30%的患者仍会复发,10%的患者会有皮肤外扩散的表现。一线治疗措施有: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局部放疗、手术切除等。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反复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全身利妥昔单抗化疗。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最后,小结一下,常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类型有蕈样肉芽肿、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皮肤B细胞淋巴瘤。不同类型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有相同或不同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局部和全身性化疗。

参考文献[1]WillemzeR,CerroniL,KempfW,etal.TheupdateoftheWHO-EORTCclassificationforprimarycutaneouslymphomas.Blood.;(16):-.doi:10./blood--11-[2]Soko?owska-Wojdy?oM,Olek-HrabK,Ruckemann-DziurdzińskaK.Primarycutaneouslymphomas:Diagnosisandtreatment.PostepDermatologiiiAlergol.;32(5):-.doi:10./pdia..[3]NandaA,Al-AjmiH.Mycosisfungoide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ExpertRevDermatol.;8(3):-.doi:10./edm.13.29[4]Poulose.MycosisFungoidesandSézarySyndrome.PhysiolBehav.;(1):-.doi:10./j.physbeh..03.[5]CarterJB.AtlasofCutaneousLymphomas.;.doi:10.7/-3---0本文首发:医学界血液频道本文作者:小草责任编辑:祝无双版权申明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2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