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疾病
2021-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而冬季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儿童正处于生长阶段,各个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较差,所以极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攻击。因此,在冬季家长们应特别警惕那些儿童易患传染病的发生。
柏林国际幼儿园就来告诉你
如何在这种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让自己更加健康!
流行性感冒1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
水痘2该病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3-5岁的儿童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症状:该病起病急,很多幼儿开始发病时即出现皮肤丘疹。但稍大一点的儿童在发病初期则常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并可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措施:儿童一旦得了水痘,家长就要悉心做好护理工作,专家建议家长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让发热的患儿卧床休息、多喝水、加强营养、吃易消化的食物;由于皮疹较痒,所以家长需剪短患儿的指甲或给患儿戴上手套,以免孩子抓破疱疹而导致感染;如果患儿瘙痒难耐,而疱疹又没有被抓破,则家长可用炉甘石洗剂擦拭孩子的患处,并给患儿口服扑尔敏(给药量需遵医嘱);
(2)注意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其内衣裤要经常换洗;如果水疱破溃处有黄色的痂皮,表示该处已经发生了细菌感染,此时家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加用抗生素;需将患儿隔离监护,直至其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风疹3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预防措施:接种风疹疫苗。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4该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3-15岁的儿童。
症状:患儿在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结膜炎、咽炎等症状,但大多数该病患儿的早期典型症状是腮腺(耳下部)肿胀、疼痛。该病患儿一般是两侧腮腺同时肿胀,但也有的患儿是先出现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才出现另一侧腮腺肿大。肿胀的腮腺灼热、疼痛明显,患儿张口或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这种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蔓延,于2-3日内达到高峰,4-5日后开始减退直至完全消失。整个病程约需1~2周的时间。此病患者有的可并发脑膜脑炎与睾丸炎。
预防措施:
患儿一旦得了腮腺炎,专家建议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让患儿饮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不要给患儿吃酸性食物,以减少患儿因咀嚼或流涎增多而引起的疼痛;
(2)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可每日让患儿用淡盐水漱口3-4次;患儿的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腹痛等症状,家医院就诊,以便尽早查明患儿有无合并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并发症;需将患儿隔离监护,直至其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手足口病5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禽流感6主要症状:起病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不要自行宰杀家禽,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的家禽;注意饮食卫生,加工、保存食品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吃生的或半熟的禽肉、蛋类等食品;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禽肉制品。
麻疹7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症状:感染麻疹后,前3天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畏光等症状,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点。接着体温大幅升高,从头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并延及躯干、上下肢。出疹3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目前我国麻疹疫苗注射已经相当普及,但也要重视预防。
上述几种疾病只是冬季儿童高发传染病中比较典型的,而冬季能够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还有很多。所以,在冬季家长们更应该提高警惕。比如,应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要勤晒被褥,勤洗衣服,勤锻炼,多吃水果、蔬菜及有营养的食物,以帮助儿童增强免疫力。而孩子一旦出现了异常,就要及时发现,及时就医,以免贻误诊疗。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