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二级前哨淋巴结技术的应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原载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年第10期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手术切除范围的主要依据。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是指肿瘤周围最先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引流淋巴结[1]。SLN示踪技术在早期胃癌临床上已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在进展期胃癌(advancedgastriccarcinoma,AGC)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AGC体积较大,正常的淋巴引流系统已被癌细胞破坏,采用常规的SLN示踪技术无法找到真正的SLN[2,3]。二级前哨淋巴结(secondarysentinellymphnode,SSLN)是指应用SLN基本检测方法,在AGC转移淋巴结边缘注射示踪剂,标记转移灶以远的淋巴结而获得的SLN。本研究旨在探讨SSLN技术在AGC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不同病期的AGC个体化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于宁医院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窦部癌患者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为胃窦部癌;(2)伴有No.5或No.6淋巴结转移结节形成(淋巴结转移结节形成的判定标准包括:术前影像学判断;术中发现No.5或No.6淋巴结增大、质地硬、有癌结节形成或融合;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术后病理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或免疫组化检查证实No.5或No.6淋巴结有癌转移);(3)术前CT提示原发灶较局限,肝脏肺脏等远处脏器无转移。病例排除标准:(1)No.5及No.6淋巴结同时转移;(2)腹腔内腹膜转移。根据以上标准,最终例胃窦部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67.4(41~78)岁。按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均为T3和T4期;肿瘤最大径5cm者64例,≥5cm者38例。高、中分化腺癌62例,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32例,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8例。
2.手术及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根据每例患者具体情况行BillrothⅠ或BillrothⅡ式重建[4]。淋巴结清扫范围根据SSLN活检结果决定,SSLN活检方法如下:用注射器将1ml纳米碳示踪剂注射至No.5或No.6淋巴结癌转移结节边缘,5~10min内寻找并切取距注射示踪剂部位最近的淋巴结(即SSLN)。将SSLN切除送检,若SSLN活检阳性,则行D2+SSLN活检阳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若SSLN活检阴性,则仅行D2淋巴结清扫术,SSLN活检阴性的D2范围之外的区域淋巴结予以保留。术后胃肿瘤及淋巴结标本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本组44例患者确认No.5淋巴结癌转移,经No.5淋巴结边缘注射;58例患者确认No.6淋巴结癌转移,经No.6淋巴结边缘注射。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例患者中,80例(78.4%)术中检出SSLN;其中术中病理检查发现SSLN转移者38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发现SSLN微转移者26例,SSLN阳性患者占SSLN检出患者的80.0%(64/80)。肿瘤最大径≥5cm、分化程度较差者以及肿瘤浸润程度较深者的SSLN阳性患者的比例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44例No.5淋巴结癌转移患者中,34例(77.3%)检出SSLN;58例No.6淋巴结癌转移患者中,46例(79.3%)检出SSLN。术中共检出SSLN枚(No.枚,No.枚),其中有癌转移枚(No.枚,No.枚)。SSLN阳性数比例为75.6%(/),其中经No.5淋巴结边缘注射者为72.7%(48/66),经No.6淋巴结边缘注射者为78.0%(64/82)。No.5和No.6淋巴结边缘注射后,各组淋巴结SSLN检出枚数、阳性枚数、阳性率及SSLN阳性者淋巴结清扫范围分别见表2及表3。
三、讨论AGC并非每组淋巴结都有转移,临床中不仅需要避免大范围切除无辜组织,而且必须重视异常淋巴引流和跳跃性淋巴结转移,防止漏切转移的淋巴结。胃癌淋巴引流的复杂性导致了淋巴结具有随机性、多向性和跳跃性的特点[5]。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SLN最早临床上用于结直肠癌并且已取得了喜人的结果[6]。如果SLN没有肿瘤细胞转移,那么区域淋巴结可认为没有受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如果SLN有转移包括微转移,则进一步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7]。然而Mochiki等[8]指出,随着肿瘤侵犯深度增加,SLN的阳性率降低(T1期为%,T2期为91.6%,T3期仅62.5%)。SSLN示踪技术为在SLN基本检测基础上的示踪技术。本研究发现,在肿瘤侵犯较深的情况下,SSLN示踪技术仍可保持较高的阳性率(T3期为78.9%,T4期为81.0%);甚至在肿瘤最大径≥5cm、分化程度较差的患者中阳性率更高,虽然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这提示SSLN示踪技术或许在晚期患者中更有应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无论哪一分期的胃癌,若原发肿瘤旁淋巴结尚无转移结节形成,则应在原发灶周边注射示踪剂进行SLN示踪;若原发肿瘤旁淋巴结已有转移结节形成,则应在转移灶周边注射示踪剂进行SSLN示踪[8]。淋巴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没有癌转移的淋巴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SSLN活检阴性者不宜做胃癌扩大根治术,但也不能违背AGC手术的基本原则,必须实施D2胃癌根治术。
胃窦部癌是胃癌的常见类型,胃窦癌的淋巴结转移多见于第1站,最常见的为No.6、No.5和No.3淋巴结,其次为No.1、No.7、No.8和No.4d淋巴结,因此我们以No.5或No.6癌转移淋巴结为SSLN示踪起始点[9]。在本组实验中,SSLN阳性数比例为75.6%(/),其中经No.5淋巴结边缘注射者为72.7%(48/66),经No.6淋巴结边缘注射者为78.0%(64/82),SSLN检出率及阳性率都较高,且主要集中在No.3~9淋巴结,说明进展期胃窦部癌淋巴结转移主要经No.5或No.6转移至No.3、No.4、No.7、No.8、No.9。当然,由于胃癌淋巴引流的复杂性及AGC正常的淋巴引流系统被癌细胞破坏、淋巴管堵塞等因素,不能排除淋巴结转移随机性、多向性、跳跃性等可能。在临床工作中,不同部位的AGC选择SSLN示踪的起始部位不同,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从原发灶周边选择多个转移灶进行SSLN示踪,以全面了解AGC淋巴结转移的终末状态。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1-15)
(本文编辑:雯洁)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