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儿木气时代的保健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小儿处于木气时代,通常情况下,普通孩子没大病,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很严重的病态其实很简单,但是一用药便不好收拾,才是真正的病。
特殊情况下,真正有大病的孩子逃不过:先天之精气不足,后天精气之失养,还有生产时的伤害三种情况。先天为肾(人身的肾俗称左肾右命门为水火之脏、中气由生,脑髓由充,思想从出),后天为脾胃(人身的脾胃运化消磨升清,气血由生,精神从出,主四肢肌肉)。
平常的孩子,处于伤风感冒、伤食厌食、腹痛腹泻、发烧咳嗽、痘疹等等,看似惊险,其实病理简单。处理也很简单。家长们往往想不到,很多时候是治疗过程中错误的处置和错误的药物,派生出来病症而已。很多家长一看见孩子生病,就用很多的药来扑灭病症。对于小孩而言,是药皆伤胃气,凉药皆伤相火;胃气败则饮食减少,相火败则木气越是疏泄、越是高烧不退;胃气是人身的充养之本,相火是命门之根,先天之火;药物消极的反作用就是作用在这最关键的两方面,药物的杀伐导致孩子症状越来越多越不好处理,家长们越是紧张着急,越是病急乱投医。
简单来说,孩子感冒吃中成药、罗汉果之类的,大都是凉性或发散的药物,在孩子感冒发烧时服用,均不符合小孩本气自病、木气疏泄相火外溢、宜收宜养不宜清的医理,错误的用药只会导致孩子体质下降,变化出更多的症状。其实捏脊最稳妥,增强体质最安全,感冒发烧调节营卫最有效,同时对症调配各类豆水足以帮助孩子渡过疾病。
自然的规律无时不贯穿人生过程。最形象的来说,孩子从胚胎到六岁属于木气时代,什么是木,木就是树木的木,气就是生长的功能,木气乃生发之气。在人身肝秉大气木气而生,中医称为肝木。从胚胎到少儿,就像树种发芽生长长大、然后枝叶繁茂。为什么师傅说小儿本无病多是医药医出来的,因为小树从发芽到生长是天时地利自然天成,一如小孩从胚胎开始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中和之至,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呱呱坠地自然之至,小孩享受着父母的爱和精心照顾,日新月异的成长,会有大病吗?只是小儿就像小树很幼小稚弱不能去砍伐,而大树砍砍几刀也无妨不至于倒下。顺其自然适当呵护,孩子就会像小树一样长成大树成为栋梁之材。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木气时代就是小树正身直长的根本时代。造化阴阳周而复始的五行运化、相生相克,木生火、母生子。父母的爱造就孩子,但过度溺爱好比一味添木、木太多火太旺,瞬间化为灰烬,相生太过反为害、这是溺爱之害,会毁了孩子!
正因为小孩木气时代,发烧、痘疹、扁桃体肿大、虫病、鼻出血、咳嗽、厌食...等等皆为木气升发却因稚弱而疏泄失控的种种疾病(好比像小树一样,很小的任何一点风吹都会大大摇摆、这也是自然正常之象),这时我们要顺势扶持而非贸然以医药刀斧杀伐,孩子处于急速生长状态,很快就会恢复自身圆运动、健康起来!想保持良好状态渡过木气时代,还是要说捏脊强壮脏腑是稳妥安全有效措施,不怕麻烦即可保孩子健康!
防病重于治病,古医倡导“治未病”,倡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小儿病乃至大人病老人病妇人病男人病防治的唯一法门。防病最好莫过小儿捏脊、大人推腹。疾病是人体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想告诉我们,因为一些外来的因素导致自身圆运动已经不圆。我们应该找到原因恢复身体的平衡,而不是一味害怕打压杀伐。人们害怕疾病是因为不了解疾病的意义、也不愿寻找疾病从何而来。当我走进圆运动的古中医系统,我看到孩子的病多半是医药医出来的,为孩子们保健三年来,不曾用一针一药,即可保孩子周全平安。当然再次强调要想孩子健壮如小牛,为父母省心省力省钱,捏脊是最关键的保健措施。从腰部往肩部从下到上,双手拇食指提捏住脊柱两旁皮肉,慢慢向上推移,每天-3次,每次以皮肤发红算一次。
话说木气,可能大家很难想象,举个例子看待一下:孩子的虫病,大家都知道是蛔虫寄生在了腹中,争夺了营养,导致孩子厌食面黄肌瘦磨牙长白斑腹痛时作时止不长个,为什么常常有报道孩子服用打虫药后肝功能受损患上药物性肝炎,前不久又听说小孩吃了打虫药并发肝肾损害住院了,这是为什么?就是要说的木气,前面说木即是树木的木,生发之气,木从地下水中长出,人身肝木是命门火从肾水中升出。自然现象中,我们知道一棵树木周围的土壤环境很潮湿,就容易生虫,侵蚀树木。小孩就像一棵正在生长的小树,小树要长得好土壤要润泽又不能太潮湿,当我们不注意合理饮食、一味任由孩子吃糖果面包饼干零食肉常温牛奶鸡蛋等等,好比在脾胃土地上拼命的加肥倒垃圾倒水,结果脾胃土气潮湿,造成肝木之气从土中生发时,树身上长满了虫子。虫乃肝木之阳所化,打虫肝阳即被砍伐,小孩的生气受挫,自然肝脏受损。怎么办呢?打虫不如防虫、防虫不如少生虫。乌梅2枚花椒5粒熬水服即可养虫,虫即不动,不动即不痛,少吃糖面蛋奶零食,自然少生虫。捏脊强壮脏腑生发之气充足,小孩自然健壮无虫病之忧。女儿从小到大就没有打过虫,现在2岁.63cm从幼儿园到现在初中一直是德智体美劳全优生。而我负责保健的从娘胎就看大的几家朋友小孩从医院,也是个高漂亮聪明优越于一般孩子。大多数孩子呱呱坠地都是那样健康充满活力、见风长,常常是在生长的过程中人为地砍伐伤害让孩子体质下降,不医院,父母不知道还以为孩子体质不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无辜的孩子!
孩子的保健调养,一定要从生活细节上下功夫,充足睡眠,早睡早起,来看诊的小孩晚睡晚起很常见,这是最伤孩子木气的不良习惯。合理平衡饮食,过于宠爱任由孩子任性,玩而忘食、偏食、嗜食。偏食零食常温牛奶都是孩子体质下降的罪魁祸首。一天内随意增减孩子身上的衣物,比如一天内觉得冷了加多,孩子爱动出汗了觉得热了又减,这是孩子反复感冒的真实元凶。孩子反复感冒,家长要多找生活上的原因,对孩子怕冷怕热怕饿怕饱怕委屈...等等都是导致孩子体弱易病的原因。
三年来保健小孩常见病常用处理方法(大人适用,量加大些):
受寒感冒:鼻塞流清涕咳嗽怕冷,豆豉一把煮小时+带须小葱白2-3个煮5分钟,喝水。解表散寒
热伤风(伤热气):频繁喷嚏流清涕咳嗽不怕冷,黄豆一把+姜两片煮2小时+淡盐,喝水。补中温中
寒感汤无效,假如热感方一同煮,咳嗽明显,加大白菜心(润肺)一个煮0分钟,咳嗽痰声重,豆豉压粉吞服或干吃
腹泻金黄有屁绿豆汤清木热;腹泻酸臭豆豉一把熬浓汤喝宣中理滞;腹泻便黑无屁山药扁豆补肺健脾补中;
腹痛时痛时止虫痛,乌梅2枚+花椒5颗熬水喝养木安蛔止痛。
发烧:伤食豆豉一把煮水喝宣中理滞烧便退、外感发烧葱豉汤解表调营卫烧自退、无外感只发热三豆汤(黄豆黑豆绿豆)或黄豆白糖水补中补木收相火。热毛巾搓脊柱两侧。
一切皮肤发红瘙痒(痘疹、口舌唇炎(烂)、手足口病、湿疹、风疹...)均用三豆乌梅冰糖汤补中补木清木热收相火归里,每日当开水频服(豆水必须当日熬煮不隔夜,熬煮时间越长越好不低于2小时),鸭蛋羹晚饭拌饭吃补阴水敛浮阳。(鸭蛋必须调2百下以上加油盐水蒸)
小儿夜间磨牙啼哭:白糖绿豆沙。
干咳黄豆熬浓汤+大白菜心、冰糖蒸梨、按压大鱼际穴。
上述食疗均加捏脊疗法,每日-3次,每次皮肤发红算一次,坚持半月到一月孩子体质自然增强,逐渐很少感冒。
凡煮豆,时间要越长越好,淡豆豉至少半小时,黄豆至少2小时,煮豆要当日,隔日变性疗效不好,葱白要最后放,久了药性散了。不论鸡蛋鸭蛋要体现药效,一定要调足够2百下,越多次越好,把阴阳圆运动的原动力调出来,煎、荷包蛋等都没有这样药效。鸭蛋补阴力大,凡阴虚相火不降之红疹、阴虚之小儿遗尿、阴虚口舌生疮....都特效,因为都是阴虚;鸡蛋补相火,如老人肾气虚坐骨神经痛麻木,鸡蛋补相火,命门足温暖足腰腿麻痛自然好转。
七、处理小儿咳嗽咳嗽,对小儿极关重要,耗气伤血,影响生长发育。家长们注意三点:首先消除咳嗽诱因(一天内随意增减衣物受寒、饮食过燥虚火上冲、睡眠不足肝胆木气虚弱);其次捏脊、按压大鱼际穴,每天-3次,每次5-0分钟;最后参考下列水水选其一喝喝,一般-3日可愈,孩子免遭输液打针吃药之苦。.外感咳嗽(咳嗽有痰鼻塞流涕):葱豉汤(豆豉一把煮小时+大白菜心一棵煮0分钟+带须小香葱白2-3颗煮5分钟,喝水,每日3-4次,每次50-00ml看孩子大小定);2.干咳无痰(干咳咳声较短无痰音):黄豆一把熬2小时+大白菜心一个煮0分钟喝水,用法如上同;3.咳嗽有痰(咳嗽、咳声不干、似有痰音、白天重晚上轻):山药扁豆各3g大枣2枚切碎熬半小时喝水,用法同上;4.咳嗽有痰(咳嗽、咳声不干、痰少较稠、白天轻晚上重):冰糖蒸梨喝水吃梨肉。八、处理小儿热证孩子稚阳稚阴之体,生长旺盛。相火为小儿生生之火,调皮之至,日日夜夜在体内上上下下,循上中下三焦输送热量,稍不注意常常会有热像发作,例如:口腔舌面溃疡、红点(口唇周围颊部咽喉红点);腹泻金黄有屁射远;夜间睡不踏实易醒哭闹;脾气急躁、好动;.....上述症状都属于相火不受管束之征象,这时候千万不要用中成药、中药、清火药等等寒中败火。此刻绿豆是妙品,绿豆一把+冰糖熬浓汤(熬煮时间越长越好),或是冰糖绿豆沙热吃,加上每晚饭时一枚鸭蛋调两百下加油盐水蒸芙蓉蛋拌饭吃,吃2-3天,诸症皆消,百无禁忌。另外若是孩子外感发烧之后打针输液引发上述症状,原因是外感寒治以后,脾胃运化失司,相火不能归降而乱窜,此时也用上述方法处置,只是注意有点不同:若看见舌面上白苔,就不要吃鸭蛋羹,另加豆豉5-5颗干吃或压粉吞服。看孩子月龄岁龄定,6月以下4-5颗,2月以下8-0颗,2月以上0-5颗,连吃-2天化掉白苔,诸证即愈。九、解析捏脊
十一、解析三豆饮、温病与小儿痘疹(包括小儿手足口病)大人小孩日常常见温病,即是单纯只发烧之病,这本是木气疏泄之病。温者,木之生气也(初春大气由寒而温、万物生发之气),在大自然为春气,在人身为肝气,这即是本气自病的原理(本气自病就是指人体自身紊乱而患病的意思)。
时令病的小儿病,疹子最多见,疹子原因与温病相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腾逆,中下大虚之病。温病得汗而愈。不得汗,则木火内郁,疏泄血气透出皮肤表现为痘疹。大人温病出汗则解,小儿温病出疹则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化”的道理。
正是因为温病的上述本质,三豆饮补木气补中气平疏泄,避免输液打针抗病毒损耗人身阳气,相火回归,发热自然可解。
前面说过胚胎到六岁小儿属木气时代。木气在人身为肝胆木气之意,人秉大气造化木气而生肝脏胆腑,木气在人身即为疏泄调达生发之气。木气,在造化自然为厥阴风木,在人身属肝脏之经。木气乃是大气中的阳气,四季轮回中的自然规律:阳气降于秋,藏于冬,升于春,盛于夏,形成了秋凉火已降、冬藏火已收入土下水中(所以冬天天寒地冻天气很冷地下水却很暖得缘故)、春升木气初升大气回温万物萌芽待发、夏浮火升浮于地面之上一片炎热(夏天地上很热地下水却冰凉刺骨、阳热上浮、阳根少缘故)......此四季之势、万物生命之根本。人秉大气而生,人身的阳气,同样降于右,藏于下,升于左,盛于上,形成一早一夕、一呼一吸的圆运动。人身阳位在上,但阳根在下,为肾中之命门火,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根。所以人体下部的阳气,皆宜顺藏,不可逆升。温病为木火上冲,肺金不能收敛之病。木火上冲,既已热伤肺金,只宜清肺家之热,不可清木气之热。因木火冲于上,必虚于下,火越是上冲,烧越是大,体温越是高,中下阳越是少,身体越是虚,所以要补中气补木气收回相火、相火归根,烧热自然痊愈,阳根深固、体质自然强健,这是前面提到的
三豆饮古人称稀豆汤,治疗水痘的古方。
三豆饮之中黄豆养木养中养津液;绿豆补中补木清木热;黑豆补中补木补肾水而收相火。
黄豆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功效。《神农本草经》说“生大豆,味甘平。除痈肿,……止痛”;《食物本草会纂》说“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肿毒”;《神农本草经》说:“大豆黄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绿豆:性寒、味甘、无毒,入心、胃经。
绿豆具有降胆固醇、降血脂、抗过敏、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开宝本草》记载:“{绿豆,甘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云:“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于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并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本草求真》曰:“绿豆味甘性寒、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绿豆性善解毒、凡一切无不用此奏效。”纵观各家本草、对绿豆清热祛暑解毒、利水等药用功效都极为推崇。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适宜。
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八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活血解毒”。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上述资料可见三豆饮养内以和外,黄豆补中气,木气得补而不虚,木火虽泄而得清,金气能收,火仍归于水,木气得根,相火不溢,风平浪静,五行平和,所以发热退却,病愈。
小儿发热、食欲不振、口痛不适等等病痛,机理如下:小儿木气幼稚,故多木气病。中虚木气疏泄,相火不降。木气稚弱,故发热。相火不降,溢散于口手足粘膜皮肤,故见红疹、溃烂。相火不降,中气失根,脾胃运化失司,故见食欲不振。三豆饮养木气,顾中气。养木养中,自然热退。豆最养中养木,能平疏泄,收回相火,相火不溢,红疹自退,相火降入土中,脾胃升降复旧,饮食回复。三豆饮乃最善最妥之法。黄豆五十粒、黑豆、绿豆各三十粒(或即像做菜汤三豆各一把、无需数数)。加水煮二至五个小时至更多小时(两小时后可随煮随服),水多煮烂,取浓汤服。
十二、引申三豆饮治疗范围三豆饮是从师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小儿发热篇中延伸出来的,因为时下白饭豆不好买,加上孩子家长对白饭豆的尿少用、尿多不用基本不好掌握,就去掉了,改成三豆冰糖水治疗小儿发烧。数年来在临床中发现:不论大人小孩,一切皮肤红痒、痘疹、手足口病、口腔口唇舌炎溃烂脱皮、疱疹、湿疹.....尤其是手足口病、口腔口唇舌炎、疱疹、湿疹,三豆冰糖水用之保平安、消症状、强体质,神效稳妥,防病、治病、保健优越!!!原理:皮肤一切红痒痘疹,皆各种原因导致中气亏虚、脾胃运化无力、相火不循常道下降归源、逆而升腾、流溢皮肤,发为红痒痘疹。人身之相火有如太阳之阳热,上上下下周流全身,所过之处皆火生土,三焦之义,义在焦,焦者,火生之土。太阳之阳热,在空中在土中在土下水中,成全了生命,有了万物的繁衍。人身相火,在上中下三焦,成全了人身之生命,有了人的繁衍。相火不降,命门阳根衰少,自然生殖受挫,不孕不育之由来。所以一切相火外溢之病需补中气补木气、收相火保阳根,才能体健身强、无病无痛。熬汤操作: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大火熬开小火慢熬两小时以上,越浓越好,两小时以后可以边熬边取汁饮,不限,豆水不隔夜,当日熬当日喝。有条件家有煲汤锅,可以在每天睡前插上煲汤锅,次日清早起床便有浓浓的豆水喝,随身携带,随时饮用。
十四、小儿日常诸症调理,及三豆饮一、小儿夜啼属内热,若服凉药必生它弊,用白糖绿豆沙热食或绿豆冰糖水,养胃益阴,热自平。
小儿内热者喂养失宜或孕乳期母体饮食偏热,症见睡着饭后两腮不发红色、咬牙、夜烦、夜啼、夜咳、尿多、大便屎烂、便后下白物如熟藕粉。
二、小儿夜啼属阴虚,每天蒸鸭蛋羹吃,活血生阴、身体转和。
小儿阴虚者先天禀赋,症见面无浮红,鼻梁山根常现一丝青色,大便不能每日一次,半夜哭叫。
(中医说阴虚多由内热,调理多滋阴清热兼用的方法,但小儿体质稚弱,病因简单,所以上述两证需分开来看待和治疗)
三、小儿夜啼发躁不宁属食滞,淡豆豉消食自愈。
分食痛、虫痛、寒痛三种。
停食腹痛:口有酸臭之味,发热或不发热,不发热,淡豆豉三五十颗浓煎喝汤消食,发热,加白糖养中气。
虫痛:能吃而面黄肌瘦,忽痛忽止,下唇内有白点,春夏乌梅一枚+花椒5粒+冰糖适量熬水喝养虫即不痛(四季皆可)秋冬用生白芍+生甘草各3g煎水内服(又苦又甜孩子不一定愿意喝),或使君子二枚下虫(但不要轻易下虫)。
寒痛:最少见,必定肢冷不食,艾叶g煎服。(注:艾叶食过量会中毒)
小儿虫病,不可轻易用下虫之药。
虫者木热所成,肝阳所化,小儿不要轻易打虫,最伤小孩肝阳,伤木气(虫乃人身肝阳所化,土湿木郁,然后生虫,虫被攻下,肝阳即败)。秋冬阳气归水,水中阳增,木气生热,这时人身中下阳多可清可下,秋冬打虫才不至于伤孩子身体,而且下虫后常吃黄豆(黄豆煮水喝,或者炒熟的黄豆粉调服都可以)。若在春夏则不可以下虫,以免伤及肝阳。对于小孩打虫不如防虫防虫不如少生虫。杀虫不如防虫,防虫不如少生虫。
小儿虫症的来源,可以用自然现象来打个比方:大自然里树木生长中,假如所生长的土地很潮湿,那么树木周围以及树干的根就会长出很多虫子。小孩处于生机勃勃的木气时代,就像小树苗欣欣向荣生长发育的时代,但是往往因为家长溺爱、不当饮食习惯等等,会导致脾土胃土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而导致脾土胃土潮湿,人身肝木之气从肾中命门火生发出来,上升的过程要从脾土胃土中破土而出,生长出来,这时候脾土胃土潮湿就会生虫,就像土地潮湿小树会长虫一样的道理。长了虫,养分被耗掉,所以小儿面黄肌瘦、善饥偏食,虫动则时而腹痛。
只需合理饮食,虫便少生。让小儿脾土胃土潮湿的原因、即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多的零食、糖果、饮料、常温奶、肯德基...少吃这些东西,虫自然没了,肝阳不耗损、生机勃勃、孩子身体自然健壮了。
乌梅花椒方(乌梅一枚花椒五粒)治疗虫症之不足,
使君子打虫(使君子三枚、临时斟酌使用)治疗虫症之有余。
干咳无痰,黄豆一把+大白菜心一个煮水喝;冰糖蒸梨吃;
咳嗽有痰,淡豆豉20颗。每日三次。山药扁豆各0g煮水喝。理疗:推腹;刮痧;不方便的话自己按摩大鱼际穴。
小孩咳嗽有痰气喘处理方法:捏脊、吃豆豉。
肺金主降,不降则气逆作咳,肺伤日久,肾不纳气,被动作喘。但小孩无碍,捏脊调理五脏六腑功能(肺胆胃右降,脾肝肾左升,以成圆运动);豆豉调理中焦,运化脾胃,化痰止咳平喘。
调理孩子长期反复感冒咳嗽、动则输液否则不能痊愈,导致哮喘、与成人一样喷吸止喘剂,经捏脊吃豆豉的方法,调理月左右,可望逃脱一感冒就输液,一咳嗽就气喘,就喷吸止喘剂等症状。
风寒感冒:淡豆豉一把+带须葱白3-5棵煮水喝(豆豉煮30分-小时,葱白煮5分钟);
风热感冒:黄豆一把+姜三片+淡盐煮水喝(黄豆姜煮-2小时汤成加盐即可);
冬日感冒一般具有上述两种,即把上述两种同煮喝水(黄豆姜煮-2小时+豆豉煮小时+葱白煮5分钟);
小儿出汗很多种。
从根本上说小孩处于木气时代,木气稚弱生发不息。木生火,肝木生君火,君火为心主之官,汗为心之液。
木气稚弱又生生不息,自然会伴随汗症。后背有背俞穴:肺俞、心俞、厥阴俞,小孩常常会出现后背出汗,
与生长期有关,只要饮食睡眠调适好,体质增强,脏腑增强,自然不出汗。另一方面人身脾胃主运化,运化正常,才能君火主升、相火主降,相火降生肾水,心肾交济,化生中气,健壮无汗,这是常态。若是体虚、脏腑升降失司,木火蒸动,心液流溢不禁而虚汗。捏脊强脏腑,龙牡冲剂收敛浮阳降胆火、汗自愈。
喉咙归肺管,肺气虚降力不足,火气老上冲咽喉,根本还是在补肺气降火气。
炖猪皮黄豆汤当药喝,每日2次,连续3-5天。中医说“右寸不足、不补右寸补右关,即是肺脉虚不补肺而补脾胃,补肺要补土,“土生金”的道理,所以孩子老闹嗓子,还是要捏脊调节脏腑功能,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常常扁桃体肿大,那一对扁桃体,平时就算不外感也常常肿着,只是颜色淡红不丰满、不似外感时发红饱满而已,这是小儿木气时代的特征。
大人嗓子不舒服,晨起明显(清嗓子)就不是中虚,是体内有湿有实,推腹健运脾胃,同时按压大鱼际穴泻泻木火。
[“闹嗓子”病例分析]
有位患者很典型,说话咽喉轻松,不说话时咽喉异物感、喜吞咽。
分析如下:咽喉在中医分为两部分,喉归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发声;咽归于脾,脾主运化、消磨散精、主吞咽;说话时肺气动,不说话脾气湿,故欲吞咽。脾为母,肺为子,土生金,脾湿不能生子,所以不说话时咽喉异物不适感,说话时肺气宣发输布,湿则化,所以咽喉轻松,这种病应该健脾化湿。
大人、小儿皮肤疱疹红烂,疼痛剧烈,伴或不伴周围淋巴结肿大不能触摸,处理如下:
黄豆、黑豆、绿豆、豆豉、小饭豆各一把+冰糖适量,大火熬开,小火慢熬不少于2小时。可随熬随喝(时间越长越好,汤越浓越好、有煲汤锅最好,放好豆和水,睡前插上电源,次日清晨取浓汤喝一天,最佳),当日煮当日喝、不隔夜,可多次喝,不限次数及量,以个人可以承受量次为准。3-5日痊愈可。
很多体弱的孩子都会有长湿疹的经历,有些还反复发作,一吃鱼肉牛奶等就发,满身红疹瘙痒,小孩很难受,妈妈也跟着痛苦。不管大人小孩,医院诊断湿疹,就会开大堆抗过敏的药,内服外用,还有中成药,大多是清热解毒的。
湿疹其实是中气亏虚、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不利,导致相火不能正常下降,流溢于皮肤而导致疹、红、痒等症状,甚至全身发作。人的脾胃秉大地土气而生,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水谷不能运化成为气血输布全身,反而成为水湿。当土地很湿、又加上阳光照射,就会蒸腾出湿热来。脾胃运化不好,水湿内生,相火不能下降,也必然生出湿热来,湿热无去处,流溢肌肤,发为湿疹红痒。所以补中气收相火是治疗的关键。
三豆乌梅冰糖汤喝,鸭蛋羹晚饭拌饭吃,小儿捏脊调节脏腑。这样处理后不管大人小孩的湿疹都会治愈。
三豆补中气、乌梅收相火、鸭蛋羹补水收相火。中气运转,相火下降,湿疹红痒消失。
一切皮肤发红、瘙痒、湿疹、痘疹,口唇舌炎等症,中气虚相火外溢,处理如下:
、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乌梅2枚+冰糖适量,慢火煮两小时以上,随熬随服,取豆汤当开水喝,或至少每日3-4次,连续一周,严重的连吃5-30天,好了停服。(或家有煲汤锅,于夜间睡觉之前豆水加足、插上电源,次日清早取浓汤喝,效果更佳)。
2、鸭蛋一枚、调两百下、加油盐水、蒸芙蓉蛋、晚饭时拌饭吃,连续3-5天。
3、若过程中舌面上见白苔,加淡豆豉干吃或压粉吞服,小儿5-0粒按年龄定,6月以下5颗左右、2月以下5-0颗,岁以上0-5颗,大人小把,随年龄可适当加量。
注:凡熬豆需长时间熬汤才能显出药效,时间越长越好,每日熬汤每日喝,豆水不隔夜,隔夜变性。
不论鸡蛋鸭蛋一定调足够2百下,多调越好,才能调出阴阳化合的原动力,煎、荷包蛋等无药效。鸭蛋补阴力大,凡阴虚相火不降之红疹、小儿遗尿、口舌生疮....特效,病因是阴虚,补阴即愈;鸡蛋补相火力大,如老人坐骨神经痛麻木,命门足温暖生发、腰腿麻痛自然好转;如小儿生长较缓慢,补足命门自然生长增快。
三豆饮养木养中养津液收敛相火,为小儿发热抽搐第一要方,切忌清热药散风药,养中养木,自然热退风平。小儿发热抽搐:发热者,中虚木气疏泄,相火不降。抽搐者,津伤木燥而风动。
肝木主宗筋,木燥则筋急而抽搐,厥阴肝木为唯一上颠顶的阴经,也是小儿高热抽搐神昏双目上视的原理。体气很足的患儿发烧时一般不容易动风,因为肝经风木根气深足,不容易动风,就像树很大、一般的风吹不动,但是树很小稍有风吹就摇摆不定。小儿保健最首要是增强体质、强壮脏腑,捏脊最紧要。只要小孩体强气足,哪怕是发烧都不会轻易抽搐的。
扁鹊三豆饮用于小儿痘疹、大人温病,疗效确切安全稳妥。
温病痘疹都是木气疏泄之本气病,本气自病,就是说人自身的木气不足,在大气变动,木气疏泄的时候,
挡不住大气的变动,自身的木气异常疏泄起来,相火腾逆不下降,发为大人高热或小儿水痘麻疹。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病理一致,治疗相同。
三豆饮,味甘皆补中气。其中各豆又再有专长,黄豆补土气,中土运化复原、轴运轮行,金水木火四维升降不滞;绿豆清木热,乙木升甲木降,相火回复;黑豆补水气,水气足,藏气足,则相火收藏归于命门,不再肆意疏泄,发热和痘疹自然消退。
猪皮黄豆汤,补中气补肺气。最增免疫力,日常间断炖汤服,全家可用。
猪蹄甘咸平:填肾精而壮腰腿,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充乳汁。较肉尤补,煮化易凝。
黑豆,味甘、性平,入脾、肾经。黑豆色黑,五行属水。味甘则补中气,性平和缓,不燥不腻,补肾水而收相火。黑豆降相火,人的胆秉大气相火之气而生,胆火降是人身生命之根本的,胆火降命门火足,体质强健。古中医来说阴阳平衡是常态,为无病之人,补阴补阳太过都是错。黑豆补水,但过分补水,就会灭阳,和自然一样,水多灭火,如果老人阳衰,过吃黑豆则灭阳、即灭中气,不宜。阴虚火旺、糖尿病消渴,常吃黑豆最补肾水,小黑豆汤退虚热降虚火。
春天木气疏泄,木气不足,疏泄一动,就向上升,不能降下来。耳后腮下为胆经木气下降之路,降不下来,就结聚在腮部发生腮腺炎,耳周围肿胀疼痛,这是经络病,病轻,初期只服黑豆汤一味可愈,黑豆调养木气,善降胆经。中后期需要温升肝肾降胆胃等等具体治疗,延误或不当治疗会导致中气更虚、升降更滞,以致结聚日久,弄到开刀才了事。
注:但无病小儿不宜常吃黑豆,因为小儿稚阳之体,生生不息的生长发育,不宜过度补水,则会灭阳生生之力。
豆豉又叫淡豆豉:咸平,和胃,解鱼腥毒。为素肴佳味。入药,宣中导滞,解表散寒,治湿热诸病;豆豉是煮熟发酵晒干的黄豆或黑豆。黄豆入脾,黑豆入肾,但黄黑豆豉皆理中气,但用无碍。中药房多是黑豆豉,质稍硬口感较差,市场上多是黄豆豉,质稍软口感较好。
豆豉的作用,相当于翻土,就像是土地上积满了水,不能长出植物,我们用铲子翻土引流,水渗下去了,土干了,就可以种东西了。
豆豉是理中焦、健脾胃、解表的良药,小儿的至宝。豆豉虽是好东西,却也不是常常吃,为什么?
干吃豆豉是翻土,就像种庄稼要犁地,豆豉的作用在自然界是把土地翻松了好种庄稼,土地本来有水淤积,翻土后疏通了没了水,就该种庄稼了,可是一味的翻土,还怎么种庄稼呢?人的脾胃秉大地土气而生,土地长庄稼,脾胃呢!吃饭喝水,人就长了中气,就好比是长庄稼。假如使劲吃豆豉,脾胃就该被翻得不吃饭了,而且豆豉还有解表的作用,吃多了会发汗不好。豆豉煮水,除上述外还有水分,水为阴,性下行,豆豉水具有荡涤阳明、排除糟粕的作用,无病便秘或者伤食发烧最合宜。
淡豆豉最化小儿咳痰喘症,咳痰喘发病时豆豉内服,每天三次,每次按月龄年龄具体给量。淡豆豉干吃或压粉吞服,小儿5-0粒按年龄定,6月以下5颗左右、2月以下5-0颗,岁以上0-5颗,大人把,随年龄可适当加量。
遇厌食偏食食少消瘦的小儿,捏脊每日-3次,坚持月,配合豆豉内服,连续-3天,或见白苔用,白苔消失停服。这样简单调理,再羸弱的小儿,半月至月,保证活蹦乱跳,健壮如小牛!
吃豆豉止咳化痰的道理,就是说:当地上淤积了好多水,就很潮湿,有湿气,湿气蒸腾就是痰,湿气上升,脾胃为中焦,肺为上焦,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肺居于上,痰会从肺里咳出来,用豆豉翻土疏通下水道,水和痰就没了。
大鱼际: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部位中点,为大鱼际穴。
大鱼际主治呼吸系统疾病。人身大鱼际为肺经经脉所过,大鱼际穴为肺金荥(火)穴,肺主肃降,收敛相火,
取鱼际穴可敛火下降。一切咳嗽咯痰喷嚏鼻塞诸证,皆可取之。常常搓搓大鱼际穴,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方法:对搓或按压两手大鱼际,轻轻按压,逐步加力,指头不离开皮肤,缓缓划圈,5-0分钟,每天2-3次。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