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多发罗道病超声表现
2017-4-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罗道病(Rosai-Dorfman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histiocytosiswithmassivelymphodenopathy,SH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临床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累及颈部淋巴结多见;可同时或单独累及节外组织,如皮肤、骨骼系统等,其中皮肤受累最为常见。
女性患者,52岁,因“全身皮肤多发包块”入院,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先后于右侧腋窝、右大腿及腹壁扪及包块,并缓慢长大,大小分别约5.0x3.0cm、6.0x5.0cm,4.0x3.0cm,质硬,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右侧腋窝包块略突出于皮肤表面,右侧腋窝(图A)及大腿包块(图B)表面皮肤有多个褐色斑点;PET-CT显示右侧腋窝、右大腿及腹壁有异常浓聚灶。
既往史:
患者8月前无诱因发现右头顶部包块,CT提示右侧顶骨板障局灶低密度影,行颅骨病损切除术,病理诊断为“Rosai-Dorfman病”。
先后行3次超声检查:
6月前超声发现:右侧腋窝皮肤及皮下层稍强回声团,大小约30x8x27mm,边界不清,内可见裂隙状及小片状低回声区(6x3mm),血流信号不丰富。
4月前超声发现:右侧腋窝病变大小约30x10x28mm,边界不清,内可见不规则小片状低回声区(较上次检查范围增大,约10x5mm),血流信号不丰富。
右侧大腿皮下稍强回声团,大小约37x10x30mm边界不清,内可见裂隙样低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1月前超声发现:右侧腋窝病变大小约40x15x32mm,呈混合回声,以低回声为主,周围呈稍强回声,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探及低阻动脉频谱。
右侧大腿、腹壁分别查见大小约47x15x40mm、37x11x28mm的稍强回声团,内见裂隙样低回声区,血流信号不丰富。
腋窝病变3次超声检查图像对比右侧大腿病变2次超声检查图像对比腹壁病变的超声图像行右侧腋窝包块切除术,术中见一大小约5.0x4.0x3.5cm的黄褐色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无包膜。
病理切片见较多增生组织细胞聚集。
免疫组化:
CD68(+),CD(+),S-(+),CD1a(-),Langerin(-),诊断为“Rosai-Dorfman病”。
该病例无全身淋巴结长大,表现为皮肤多发的实性团块。
超声表现类似于皮肤炎性病变,不伴有局部红肿、皮温升高等临床症状。
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腋窝病变内部低回声区范围逐渐增大,病变血流信号增多的变化过程。
结合病人有颅骨RDD病史,有助于其RDD累及皮肤的诊断。
RDD发病原因不明,临床及影像学常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多数学者认为RDD为良性、自限性病变,也有部分病例恶变或累及多器官引发死亡的报道。
治疗:该病可采用手术切除、类固醇治疗及放疗等。
温馨提示:
华西超声现已开通留言功能,点击右下角写留言,把您的想法告诉我们吧:)
责任编辑:潘非
快来点击哪家白癜风能治愈白癜风有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