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鹏老师,温通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2017-6-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有些孩子小腹痛,在医院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者在查体时辅助检查如腹部彩超报告可以看到数枚“肿大淋巴结”之类的描述,引起家长莫名的恐惧感。其实这是外邪侵袭人体的另外一种表现,通常认为风邪上受,一般发为上焦疾病,如咳嗽,鼻炎,咽炎等,但是外邪的确可以直接侵袭中焦和下焦发病。
指导老师简介
王鹏,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执业中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脉学文化、儒家文化传播者。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脉学研究中心齐向华教授学习十余年。系统辨证脉学学术团队成员。主编《辨证脉学功夫沙龙Ⅱ》,参编中医脉学专业著作十余部,发表脉学文章廿篇,多次参加脉学国际性会议。数次获省级科技成果奖。
我们常说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大肠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咽喉病毒感染之后继发的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证,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但不如阑尾炎严重,痛点亦不固定。
其实就像颌下区等浅表部位有许多淋巴结一样,人体脏腑间也遍布淋巴结,肠系膜间淋巴结就比较丰富。人体外感后,如果正气不足以抵抗病邪,那就会继上焦呼吸道感染而进一步向内发展,或者直接侵袭中、下焦,《圣济总录·心腹门》对此说得很明确:“论曰:脏腑气虚,风寒客之,邪正相搏,上冲于心络而为心痛;下攻于腹膜而发为腹痛,上下攻击,则心腹疼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持续腹痛,便后不缓解,或伴有发热,故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基本措施。祖国医学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腹痛范畴,多为病邪侵袭机体,直中阴经而发病,《诸病源候论·腹痛病诸候》认为:“腹痛者,由腑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募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其中重点论述到人体阳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其有阴气搏于阴经者,则腹痛而肠鸣,谓之寒中。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者也。”
肠系膜淋巴结炎脉象是关脉部位或关下出现细脉,或者涩脉,不拘于左侧或右侧,证明中下焦感受外邪。整体脉象初期可以出现脉浮,后期则会出现脉沉。
而今由于受到西医炎症说的影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经常应用抗生素或者清热解毒法治疗,应该说,除非肿痛异常等急性炎症期外,还是应该以温通之法为主。
人体的腹部阴阳属性为阴,平素当以温养脏腑,暖通气血为要,脏元充沛对寒邪、郁滞才有防范之力。
温法长养脏腑阳气,通法疏理三阴经络,温通并举,具体包括汤熨针石和导引等方法,如药物疗法,推拿,灸疗,脐疗,重点穴位可以放在关元、天枢、足三里等部位;背部俞穴按压,刮痧,拔罐等,可以在命门、阳关等穴施术。
赞赏
人赞赏
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