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纵隔巨大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

202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http://m.39.net/pf/a_4705703.html

病例

患者女,55岁,右胸痛3月余,加重伴后背部疼痛1个月。胸部MSCT:胸椎旁巨大类圆形肿块凸向右侧肺野,边界清楚,直径约9.8cm,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并可见杂乱、纡曲的血管影,邻近胸椎椎体见类圆形骨质破坏(图1)。诊断为后纵隔恶性肿瘤侵犯胸椎。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脊柱旁,呈类圆形,质韧直径约表面光滑附着于第6~9肋骨及胸椎右侧,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后纵隔恶性神经鞘瘤伴大片坏死(图2)。免疫组化:S-蛋白(+),Vimntin、CD34(血管+)、CKP(-)。

图1后纵隔恶性神经鞘瘤增强CT图像A.轴位图像示肿块紧贴胸膜,邻近胸椎见类圆形骨质破坏区;B.冠状位图像示肿块紧贴脊柱,明显不均匀强化,呈蜂窝状、可见分隔;C。斜冠状位图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杂乱的供瘤血管。图2病理图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核浓染,核形扭曲,核分裂象常见,可见致密的antoniA区及疏松的antoniB区结构(HE,×)。

讨论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是起源于周围神经鞘膜的梭形细胞肉瘤,好发于四肢及躯十等体表部位,发生于胸部者少见。胸部神经鞘膜瘤多起源于脊神经少数起源于肋间神经、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病灶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区,肿块直径多5cm,可见毛刺征或突起状改变,血供丰富,且易发生出血坏死及囊变;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网格状,邻近结构受侵提示其恶性病变。本例肿块巨大、紧贴脊柱且侵犯胸椎椎体,提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本病需与胸膜间皮瘤相鉴别,后者多表现为胸膜不均匀增厚并多发结节及肿块。增强MSCT可显示纵隔肿块血供、细节特征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但定性诊断仍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S-蛋自阳性对诊断恶性神经鞘膜瘤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第30卷第8期龚晓虹,袁玲玲

搜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lczl/11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