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检查

2014-6-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目前由于B超的普及性、无创性,超声技术不断提高,常规用于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检查,检出率明显升高。

  1.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小儿,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消化不良。声像图表现: 右侧腹及右下腹探及数个淋巴结回声,体积较小,一般长径大于横径(很多学者有过报告),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膨胀感,内部回声相对均匀,边界清晰,淋巴结周围间质无明显增多及无明显血供。

  2.肝炎及胆囊炎肝门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乙肝病史及急性肝炎期,在门脉主干周围见数个小淋巴结,声像图特征淋巴结体积较小,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膨胀感,内部回声相对均匀,边界清晰,淋巴结周围间质无明显增多及无明显血供。

  3.阑尾炎患者:右下腹及右侧腹可见肿大淋巴结回声,体积较小,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膨胀感,内部回声相对均匀,边界清晰,淋巴结周围间质无明显增多及无明显血供。大部份伴有典型肿大阑尾声图。

  4.肝癌患者:肝门区、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旁见肿大淋巴结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呈圆形膨胀感,包膜增强增厚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门部结构受破坏,挤压血管,多个淋巴结可见相互融合呈实质性块,淋巴结周围间质回声增多紊乱,彩色多普勒示间质血供丰富。同时见肝内实质块回声。

  5.胃癌患者:表现为左肝后方,胰腺周围、腹主动脉旁见量较多的肿大淋巴结,呈圆形膨胀感,包膜增强增厚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门部结构受破坏,挤压血管,多个淋巴结可见相互融合呈实质性块,淋巴结周围间质回声增多紊乱,彩色多普勒示间质血供丰富。

  6.恶性淋巴瘤患者:声像图表现在脊柱及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呈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低回声淋巴结,皮质回声不均,有点钙化或液化,外周包膜欠清晰或有切迹,对周围组织和血管有浸润挤压,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部份呈融合状分叶状时轮廓境界较为模糊,淋巴结周围间质间质回声增多紊乱,彩色多普勒示间质血供丰富。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腹腔扫查见腹腔内充满大量的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团,小至粟粒大,大的呈多个融合状实质块。CDF I示较大者内可见血流,淋巴结周围间质回声增多紊乱,血供丰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lczl/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