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VS西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2021-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发生在发热、感冒、鼻炎、病毒感染、食入生冷油腻食物、运动、肚脐着凉、脚淌凉水、肠道炎症等之后。

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多见于右下腹和脐周),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疼痛的性质多为阵发性隐痛、痉挛性疼痛或绵绵作痛。

西医治疗

主要采取抗生素抗感染、益生菌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方法,虽能短期缓解腹痛症状,但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且副作用较大,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增加二重感染的几率。

多数患儿经常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腹胀腹痛反复发作的情况,患者常医院求治,腹痛缓解后擅自停止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中医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寒凝气滞腹痛的范畴。孩子脾胃不好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营养摄入状况,继而影响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更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身高和视力的发育,给孩子造成与同龄人不可弥补的差距。

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西医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

临床表现:患儿发热,疼痛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多见于脐周或右下腹痛,时间短暂,常持续几分钟后缓解,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疼痛部位按压没有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平时厌食、挑食或呕吐腹胀,血常检查无特异性改变。

治疗:对症治疗,用抗胆碱能神经药或益生菌治疗,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中医

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

临床表现:绵绵腹痛,有固定的疼痛位置,时而疼痛,时而缓解,经久不愈,痛处喜温喜按,手脚冰凉,饭量减少或饭后腹胀,舌淡苔白,脉象沉缓。

治疗:

1)贴敷治疗:脐贴神阙穴

2)药袋热敷患处:将木香12克、丁香12克、沉香12克、香附8克、陈皮8克、白芍12克、干姜6克、小茴香12克研成细末装袋炒热后敷在痛处。

3)按摩的治疗:可以揉一窝风、外劳宫、板门、运八卦等穴位,或者推天河水穴位。

因为肠系膜淋巴结处很少有血液通过,药物到达患处很困难,所以外治法和按摩的治疗效果显著。诱发病的治疗是治愈本病最根本的治疗手段。

护理

远离过敏原,对于是不耐受的患儿尽量不要吃不耐受的食品;

避免肚脐及双脚着凉,尽量不要让孩子淌凉水;

远离发热,感冒的患儿,加强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禁吃生冷油腻的食品,少让孩子吃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及碳酸饮料等。

腹痛常伴有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在临床诊疗时,如发现孩子颈部淋巴结肿大,就应该给孩子做腹部B超检查,以确认是否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免延误孩子的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lczl/11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