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3之颈部淋巴结肿大
2017-5-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国结核病超声联盟病例讨论(3)
病史摘要:
1.女,47岁,因“左侧颈部肿胀一月余”就诊。
2.查体:无发热、无压痛,左侧颈部肿块活动度差、质地硬。
3.辅助检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检查:
左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类圆形,呈等回声,部分相互粘连,L/S<2,皮质增厚、欠均匀,髓质消失,淋巴门不清;
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丰富;
多普勒测得动脉频谱,RI0.54;
超声造影呈弥漫性快速增强(烟花样),呈高增强,内未见无灌注及低灌注区,有包膜样增强;
能否分享您的诊断意见及思路?回复在下面评论中:1.诊断2.诊断分析。
淋巴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1.常为极低回声(或局部极低回声),有部分淋巴结可呈等回声或高回声,此病例表现为等回声。部分淋巴瘤呈多样性,既在同一组病变淋巴结可出现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
2.淋巴结可出现条状、网格状回声(病理提示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组织增生)
3.边界清晰,可见融合,包膜多不规则,甚至可出现包膜消失
4.钙化、液化极少见,治疗后可出坏死区,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
5.CDFI:淋巴门型(少见)、混合型(多见),血流较丰富
淋巴瘤:左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右上淋巴结)呈极低回声,髓质消失,淋巴门不清;
淋巴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网格状改变;
淋巴瘤的超声造影表现:
1.快速弥漫性增强(雪花样、烟花样)(多见)
2.可出现搏动性增强(少见)
3.边缘包膜样增强(少见)
4.出现低增强区(少见)如下图
5.治疗后可出现无增强、低增强区
淋巴瘤:出现不均匀低增强与无增强区。
鉴别诊断: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构完整,超声造影:自淋巴门开始的树枝状灌注,整体高增强多见。
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因淋巴结内部结构常被破坏,易出现液化的无回声及钙化的强回声,超声造影常表现为环形增强或出现大片无增强区。
转移性淋巴结可出现钙化,多为微钙化,可见团状高回声及无回声(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鼻咽癌转移多见),超声造影可见淋巴结内不均匀增强,可见不规则无增强区(多见),可出现“动脉样”搏动性增强,可出现淋巴结边缘包膜样增强,可出现典型的缓慢灌注。
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病变模式图(黑色为病变部位)
编辑:张旭
转发给更多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学习。
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