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年第3期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近100万例,约1/2发生在我国,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率仍以每年1.6%的速度上升。我国胃癌高发地区集中在沿海和西北地区。由于缺乏全民普查机制,临床收治的患者中90%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需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强调标准的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质量占综合治疗效果的80%~90%,决定患者预后。同样是胃癌高发地区的韩国和日本,由于早期患者比例高、规范化治疗普及,因此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70%以上。而我国目前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20%~30%。随着荷兰胃癌研究组15年随访结果的发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胃癌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指南均将D2根治术推荐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1-4]。但有关进展期胃癌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争论并未就此停止。由于欧美国家胃癌发病率持续降低,各医院年平均胃癌手术量为10例左右,因此导致了较高的手术死亡率。Dutch研究中D2淋巴结清扫术组患者手术死亡率高达10%,造成了该研究5年和10年的随访中,没有显示出行D2根治术患者的生存优势,直至随访15年最终显示出该手术的生存优势[1,5-7]。因此,无论是NCCN还是ESMO的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虽将D2根治术推荐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均同时强调要在有经验的大规模医学中心开展。亚洲是胃癌高发地区,手术治疗水平高。随着JCOG9501研究结果的发表,日本胃学会已将D2根治术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不再推荐扩大手术[8]。但临床诊断与治疗规范或指南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前提。目前临床上就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合理清扫范围,除遵循指南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淋巴结)清扫   

JCOG9501研究结果证实: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与标准D2根治术比较,前者不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8]。因此,即使在推崇手术至上的日本,也摒弃了D2根治术+No.16淋巴结清扫术。自从JCOG9501研究结果发表以来,其研究设计的缺陷及某些研究结果的矛盾一直为胃癌外科学界所诟病。例如该研究排除了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D2根治术组和D2根治术+No.16淋巴结清扫术组患者病理学分期为T2b期以下的分别占50.9%和56.3%,入组患者均选择临床诊断没有或可疑No.16淋巴结转移患者,入组时D2根治术组临床诊断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占该组患者的83.7%,D2根治术+No.16淋巴结清扫术组为83.8%,而术后病理学确诊的淋巴结转移率仅分别为70.0%和63.1%,No.16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只有8%,中位阳性淋巴结数目仅分别为3枚(D2根治术组)和2枚(D2根治术+No.16淋巴结清扫术组);没有进行分层分析比较各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笔者单位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No.16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7.1%;T1~T3期胃癌患者No.16淋巴结转移率只有16.1%,而T4a期和T4b期患者No.16淋巴结转移率为29.4%;N2期和N3期胃癌患者的No.16淋巴结转移率为45.2%,显著高于N0期和N1期胃癌患者的6.2%;腹腔动脉干周围淋巴结(No.9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预测No.16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9]。最近,笔者单位对N3期胃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D2根治术+No.16淋巴结清扫术与D2和D1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10]。因此,笔者认为:对T4期和N3期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D2根治术+No.16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2 脾门淋巴结(No.10淋巴结)清扫及脾切除   

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对胃上部癌,尤其是胃大弯侧癌,应行脾切除术以彻底清扫No.10淋巴结,但胃上部其他部位的癌,是否行脾切除术没有循证医学证据。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对所有胃癌患者预防性行脾切除术是不恰当的;发现脾门淋巴结肿大时,可行脾切除术,但意见并不一致[11]。有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33.8%,显著优于行胃癌根治术+脾切除术患者的28.8%[12]。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保留脾脏手术比较,脾切除术并不能使胃癌患者生存获益[13]。目前在日本进行的JCOG0110随机临床研究,正在等待相关结果[14]。保留脾脏的No.10淋巴结清扫术成为主流,也是胃癌根治术中技术要求最高的步骤,其具体方法有游离脾脏及胰体尾部清扫和原位清扫两种。前者的优点是将脾脏及胰体尾部完全游离于腹腔外,清扫操作直观、方便;缺点是完成清扫后,脾脏及胰尾部在腹腔内易发生移位和扭转。原位清扫克服了上述不足。采用超声刀可安全有效地彻底清扫No.10淋巴结及脾动脉远端淋巴结(No.11d淋巴结)。当然,两种方法均需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

3 肠系膜上静脉根部淋巴结(No.14v淋巴结)清扫   

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将No.14v淋巴结和胰头后淋巴结(No.13淋巴结)转移阳性归为远处转移(M1期),不作为D2根治术的清扫范围。An等[15]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与Ⅰ~Ⅳ期且No.14v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比较,No.14v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No.14v淋巴结转移阳性归为M1期的合理性。但该研究的不足是未进行分层分析。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显示:胃远端癌No.14v淋巴结转移率为18.3%~19.4%[16-17]。笔者单位近期的另一项尚未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No.14v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胃癌患者未检出No.14v淋巴结转移阳性,Ⅲa、Ⅲb、Ⅲc、Ⅳ期胃癌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4%、20.5%、32.2%和66.8%;Ⅲb期及Ⅲc期胃癌患者行No.14v淋巴结清扫术可显著提高其5年生存率。据此,笔者单位注册了由国内20家医疗中心参与的临床试验(NCT02272894),争取通过研究发现适合我国国情的循证医学证据。Eom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D2根治术+No.14v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改善胃中、下部Ⅲ、Ⅳ期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徐克锋等[19]采取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常规HE染色检测为阴性的No.14v淋巴结进行检测,微转移率高达29.5%。因此,D2根治术+No.14v淋巴结清扫术可清除已经存在的No.14v淋巴结微转移灶,阻断其向邻近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此外,对已发生幽门下淋巴结(No.6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同时行No.14v淋巴结清扫术可使No.6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等同于扩大的No.6淋巴结清扫术。因为部分患者存在常见的解剖变异,No.6淋巴结的确切界限模糊不清。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提出当胃癌明显转移至No.6淋巴结时,行D2根治术+No.14v淋巴结清扫术可能使患者获益[4]。No.14v淋巴结位于肠系膜上静脉根部的“外科干”,有结肠中血管及胃结肠静脉干,其清扫术是对技术要求极高的操作,初学者切忌贸然为之。临床医师应选择体型消瘦的年轻患者,沿结肠中血管的正常解剖间隙向胰腺下缘寻找肠系膜上静脉。

4 胰头后淋巴结清扫   

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虽然No.13淋巴结转移阳性被归为M1期,但当肿瘤侵犯十二指肠时,D2根治术+No.13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是可治愈性胃癌切除手术的选择[4]。Tokunaga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侵犯十二指肠的远端进展期胃癌病理学分期晚,其5年生存率为50.1%,显著低于未侵犯十二指肠的患者,其No.13淋巴结转移率为23.9%,显著高于未侵犯十二指肠的患者的7.0%。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显示:远端胃癌患者No.13淋巴结转移率为9%;No.13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和行No.13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未行No.13淋巴结清扫术患者;No.13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Ⅱ、Ⅲ期进展期胃下部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21]。No.13淋巴结清扫术同样是对技术要求高的操作,该组淋巴结是沿胰头后十二指肠血管弓及胰腺被膜分布的。胰头相当于十二指肠环的系膜,而胰头后血管弓发出的每一支血管均是相应十二指肠的终末血管,一旦损伤将会造成相应肠管缺血。充分暴露(做Kocher切口),仔细寻找No.13淋巴结与胰腺表面的解剖间隙,是完成No.13淋巴结彻底清扫的唯一保障[22]。

5 淋巴结清扫数目   

标准D2根治术规定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但并未说明针对不同分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具体要求。Smith等[23]分析了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3814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数据的结果显示:从任何层面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患者预后越好;例如T1~2N0期胃癌患者,如果仅清扫1~9枚淋巴结,5年生存率只有61%,如果清扫数目>40枚,5年生存率可达93%;T3N1期胃癌患者清扫1~9枚淋巴结和>40枚淋巴结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4%和50%。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清扫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决定患者预后;淋巴结清扫数目≥36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淋巴结清扫数目为0~1枚的患者生存时间均<5年[24]。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显示: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虽然清扫的所有淋巴结为阴性,但淋巴结清扫数目决定患者预后,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的患者[25]。

6 淋巴结外软组织清扫   

所有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未曾提及淋巴结外软组织清扫在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是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笔者单位早期的研究结果证实: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是介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的中间状态[26]。Etoh等[27]也认为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应该包含在胃癌TNM分期中。笔者单位根据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数目将其分成0、1、2期,将其与N分期组合成新的pNE分期系统,结果显示:pNE分期较传统N分期更能精确预测胃癌患者预后[28]。因此,对胃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应整块切除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软组织、筋膜和脂肪组织,才能达到R0切除。

7 结语   

进展期胃癌行标准D2根治术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关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争论一直在进行。现有证据不支持行预防性No.16淋巴结清扫术,但对于T4期或N3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No.16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有关彻底清扫No.10和No.11淋巴结而行脾切除术的疗效仍存在争议;虽然第3版日本胃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将No.14v淋巴结转移阳性归为M1期,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对No.6淋巴结转移明显阳性的胃癌患者推荐行D2根治术+No.14v淋巴结清扫术;同样,当远端进展期胃癌侵犯十二指肠时,推荐行D2根治术+No.13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外软组织应包括在淋巴结清扫术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4-11-13)

(本文编辑:王雪梅)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byjj/1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