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无痛肿大需警惕淋巴癌
2019-3-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淋巴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当前,淋巴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过去的20年间,全球淋巴瘤发病率增加了75%。在我国,每年新发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很会伪装”,与常见的感冒相似,患者多会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等“感冒”症状,此外,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专家提醒,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淋巴结无疼痛肿大、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盗汗等,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时,医院检查确诊。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
两类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不完全相同。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30%-50%霍奇金患者以原因不明、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可伴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并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需要对疑似病变部位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淋巴瘤的最可靠手段。
导致淋巴瘤高发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除去诊断水平提高,患者检出率增加的因素外,还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放射线及化学物质污染有关。同时,工作或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不健康、长时间处在辐射环境里、家庭装潢等,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长此以往,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就可能让淋巴瘤“乘虚而入”。另外,频繁染发也容易诱发淋巴瘤,特别是使用质量没有保障的染发剂染发,危险性就更高。防护、避免、控制这些因素,注意适当锻炼身体,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不饮酒、不吸烟,对预防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
对青壮年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这并非意味着得了淋巴瘤,医院检查。但如果在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发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并伴有长期低热、周期性发热等症状,就要格外留心,尽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对儿童来说,家长可观察孩子的颈部淋巴结,如果出现淋巴结肿大,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就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其他原因,争取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淋巴瘤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