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RosaiDorfan病一例报告
2016-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患者,男,77岁,因反复左侧腰痛3周,行64排CT见左肾等密度结节,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考虑左肾肿瘤,于年8月20日住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10余年、脑梗死5年。年因左颈部及右腹股沟多个淋巴结肿大住院,行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确诊为Rosai—Dorfan病(RD),予干扰素万u/次,连续治疗1个月,效果不佳,于年7月20日开始予COP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个疗程及CHOP方案(长春新碱+异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地塞米松)2个疗程化疗后淋巴结缩小,后未进一步治疗;化疗前检查确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未治疗。年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予甲泼尼龙(20mg/d)、环磷酰胺(0.6g/月)治疗。
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特异性异常;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右肺多发结节灶,双侧腋窝及纵隔淋巴结稍大。静脉造影示左肾占位,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肾占位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左。肾肿瘤。为明确血管位置加做腹部排CT,发现双肾周均有结节样改变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
结合病史,考虑RD可能,予穿刺活检。因左侧结节紧贴血管,穿刺出血风险大,故选择右侧穿刺,穿刺病理结果示细胞水肿未见癌细胞。进一步行左侧腹腔镜探查术+淋巴结活检术。术中见肾周脂肪皂化并肾蒂及腹主动脉数个淋巴结肿大,最大为2.0cmx1.5cm。游离整个肾脏未见肿瘤。术中冰冻病理考虑RD,予切除皂化脂肪及部分肿大淋巴结保留肾脏。术后患者腰痛症状消失,病理结果确诊为RD。
讨论
Rosai-Dorfman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是一种起源不明、但具有明显病理特征的组织细胞增生病变,由Rosai和Dorfman于年首先提出。目前,RD病因仍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一种反应。
RD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实验室检查常有血沉加快及丙种球蛋白升高。因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且少见,导致误诊率较高,多误诊为恶性肿瘤伴多发转移。目前,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其典型特征为“伸入运动”,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侵入增生组织细胞胞质内,但部分病理在HE染色下并不典型,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S。Wang等报道3例睾丸RD,HE染色下无典型伸人现象而在S中表现明显。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因此在出现多发淋巴结肿大或者其他组织占位性病变时,需与恶性肿瘤伴有多发转移相鉴别。
鉴别要点:①病史方面,RD既往多有免疫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激素及RD病史,而恶性肿瘤多无上述既往史;②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面,RD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而恶性肿瘤多有其相应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③病理学方面,由于RD有特征性病理表现,建议淋巴结穿刺活检,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术+淋巴结活检术,多可明确诊断。
有学者认为该病是一个良性病变,可能并不需要过度治疗,而在Maia等报道的8例RD中,2例手术切除者痊愈而6例激素治疗的患者效果却不佳,但该6例在之后行化疗却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Konca等应用2.氯脱氧腺苷对1例36岁患者进行6个疗程的治疗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由医脉通转载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年6月第37卷第6期
原文作者:徐建兵、王为服、康新立、王飞、王忠尧、蔡德海、符厚圣、陈建湘
作者单位:医院泌尿外科、南华大学
如果您对我们医脉通泌尿外科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