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现象出现,是否表示癌症远处转移

2021-4-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如果患了癌症,人生就像安了一盒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以及爆几颗。如果爆了,还怕爆在远处,发生远端转移,如转移到肝脏、肺等器官。

60岁的赵阿姨,已绝经11年,今年“月经”又神秘地来了。发现异常后,赵阿姨到院进行刮片、活检,居然发现了宫颈癌,随即进行了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

红色画圈处为宫颈癌

术前PET/CT检查时医生发现直肠旁及右后方多发结节,以及肺部也出现了多发结节,但外科手术按照规范不清扫直肠周围淋巴结范围。赵阿姨和家属担心这些结节是远处转移灶,希望我们的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判断是否为远处转移,并遏制肿瘤的复发转移。一起来看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们会给出怎么样的判断和建议?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诊断

宫颈癌术后,IB2期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60岁

绝经11年,.9.26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无腹痛,在医院行刮片、活检: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医院就诊,.10.31盆腔MR:宫颈占位性病变,考虑宫颈癌,Ib1可能;肛瘘术后改变。

肿瘤标志物:.10.31SSC2.80ng/ml。Ca.45ng/ml,ca.70U/ml。.11.2行PET/CT:宫颈不规则增厚伴FDG增高,阴道壁增厚伴FDG升高,考虑恶性肿瘤。直肠末端肠壁略增厚,FDG稍增高,请肠镜排除肿瘤。直肠旁及右后方多发结节,部分密度增高,部分摄取增高,炎症待排。右肺慢性炎症微小结节。

.11.05行3D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可。术后病理: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角化型,肿瘤大小3.5*1.5*0.6cm,浸润宫颈外1/3纤维肌层,距离宫颈外侧壁0.3cm,脉管内见癌栓,向下未累及阴道壁,切缘及双侧宫旁未见癌累及。(双侧盆腔+髂总淋巴结16枚,0/16)。p63+,P53-,P16弥漫+,Ki67+,70%。

术后于.11.24-25TP(脂质体紫杉醇mg+洛铂46mg)化疗,耐受可。目前无其他不适,便秘,小便困难,体重增加约1公斤。

既往史:10年前患“肛瘘”,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治愈。

家族史:父亲因“肾癌”去世,哥哥患“肺癌”,健在。

讨论时刻

宫颈癌早期,术后是否需要治疗?

该患者属宫颈癌早期,没有生育要求,所以行3D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做病理,发现浸润宫颈外1/3纤维肌层,脉管内见癌栓,为了防止复发转移,应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

目前是否有转移迹象?

患者本人及家属也担心宫颈癌发生转移。从影像上看,PET/CT显示直肠末端肠壁略增厚,FDG稍增高;直肠旁及右后方多发结节,部分密度增高,部分摄取增高。单从影像学上看,怀疑是转移,但结合患者之前做过肛瘘术,考虑为肛瘘术后改变。后续需要随访检查。

而右肺有微小结节,代谢不高,考虑慢性炎症,建议随访。

是否需要辅助放化疗?

需要辅助放疗,但不需要化疗。根据病理结果,宫颈浸润间质1/3,LVSI+,这种情况下按照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治疗原则,通常行术后放疗,不加化疗。

宫颈癌因其容易局部侵犯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淋巴结很少跳跃转移的特点,很适合放射治疗。各期宫颈癌都适合放疗,包括各种病理类型。宫颈癌放疗包括远距离体外照射(体外照射)和近距离腔内照射(后装治疗),两者针对的靶区不同,外照射主要针对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蔓延及淋巴转移区域,后装治疗主要照射宫颈癌的原发病灶区域。该患者可将两者完美地结合。

TIPS:什么是后装治疗?

后装治疗是目前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又称近距离照射,是把不带放射源的施源器放进阴道及宫腔,再与后装机传送管道连接,在远离治疗室防护良好的控制室中,启动后装机,将放射源送入容器进行治疗,治疗完成时放射源自动返回储源罐中。后装治疗主要照射宫颈癌的原发病灶区域。后装治疗有独特的剂量学优势,随着距离的增加,剂量迅速跌落,可实现给予肿瘤很高剂量的同时,正常组织的剂量很低,毒性反应很小。

是否需要行基因检测?

考虑到患者有两位直系亲属患癌,患者本人最好做一个宫颈癌易感基因检测。首先,能够帮助患者确定发病原因是否由于基因异常引发;其次,能够帮助实现用药安全,以免在治疗病的同时再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第三,还可以帮助预测后代患病的风险等。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行术后辅助放疗及后装治疗;行基因检测。

癌症患者最害怕的是远处转移,总有一些癌细胞无法一次性清除,成为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的“漏网之鱼”。但这些“鱼”,还是需要时时“捕捞”。期望此位患者的癌细胞能够“斩草除根”,早日康复!

文章审较:王斌医生影像供图:温阿明医生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

傅深教授

国际多学科会诊组长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简称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讨论,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是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先倡导并推广,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行之有效的诊疗方式。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医院等的专家资源,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严谨、高质量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推荐阅读

听说你在找抗癌秘方?不如看看改变“癌症治疗”的4大技术

Ⅳ期淋巴瘤网红想对你说的心里话

谁不是因为被爱而英勇

这些问题,化疗前你都问了吗?

来自MD安德森

美中嘉和剧场:《细说核磁》第二集

局部晚期≠晚期,如何精准狙击癌细胞?

入群交流

美中嘉和已经建立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以及其他癌种的病友交流群。加入美中嘉和病友群,听肿瘤专家讲座,问肿瘤医生问题,学肿瘤治疗进展,说肿瘤治疗心得。

合作

文章转载授权等合作事宜,您可以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2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