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继锋教授淋巴瘤化疗方案及CIT的干预

2021-6-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淋巴瘤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临床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DLBCL患者常根据疾病不同的分型和分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化疗方案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但同时,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CIT),常导致化疗减量、延迟、终止,影响化疗等其他抗肿瘤治疗按时、足量进行,对患者及其治疗危害较大。针对DLBCL化疗方案的选择及CIT的干预策略等问题,医院的冯继锋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解读。

DLBCL临床治疗策略和化疗方案的选择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具有较高的侵袭性,临床上常根据临床特征、分子特征及细胞起源进行分类,以判断其预后。临床治疗上,DLBCL采取分层治疗的策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作为侵袭性NHL,一定比例的DLBCL患者可以在接受恰当治疗后得到治愈。既往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患者在接受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1/3患者可获得5年生存率,但30%~40%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性肿瘤,对于这部分患者可选择二线方案化疗或个体化方案。在DLBCL的综合治疗中,化疗作为重要方案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它所引起的骨髓抑制如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等安全性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

DLBCL治疗引起的CIT对化疗进程的影响

DLBCL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thrombocytopenia,CIT)是抗淋巴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的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PLT计数减少。它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常导致化疗减量、延迟、终止,影响化疗等其他抗肿瘤治疗按时、足量进行,由此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为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预防和治疗CIT的发生、发展,调整PLT计数,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成为必然。

针对CIT,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策略

目前,临床应用于DLBCL化疗后CIT防治的主要手段有血小板输注、特比澳(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等。rhTPO是我国治疗CIT的主流药物,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血小板生成素,其结构与天然TPO完全一致,rhTPO可有效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并可增加巨核细胞的体积,有效增加PLT计数,在目前临床研究的巨核细胞刺激因子中,rhTPO作用效果最强,不良反应最低。

rhTPO对预防和治疗CIT有双重作用效果,优化rhTPO用药时机至关重要。在化疗前后预防性早期应用rhTPO,一方面是因为它对化疗前和化疗后PLT增加均有效,能够在中度骨髓抑制方案后促进PLT恢复,保证本次化疗足量足疗程系统地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它能减轻DLBCL患者接受化疗后PLT计数下降的程度、缩短PLT减少的持续时间、减少PLT输注次数,有利于保证下一次化疗足量、按时进行。

近年来,rhTPO在CIT治疗中的应用改变了CIT的诊疗方案,所以在DLBCL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和患者加强对CIT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2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